什么是爱国?洋务派得多所作所为算爱国吗?维护城府的统治就是爱国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5:13:20
什么是爱国?洋务派得多所作所为算爱国吗?维护城府的统治就是爱国吗?什么是爱国?洋务派得多所作所为算爱国吗?维护城府的统治就是爱国吗?什么是爱国?洋务派得多所作所为算爱国吗?维护城府的统治就是爱国吗?爱

什么是爱国?洋务派得多所作所为算爱国吗?维护城府的统治就是爱国吗?
什么是爱国?洋务派得多所作所为算爱国吗?维护城府的统治就是爱国吗?

什么是爱国?洋务派得多所作所为算爱国吗?维护城府的统治就是爱国吗?
爱国是热爱自己的国家.
,“洋务运动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我们所使用的高中历史课本,尽管已经没有这样绝对化的否定洋务运动,但至少也还是认为它只是“地主阶级进行自救的一次运动”,还记得我们在背诵其历史意义的时候,说到它的局限性要比它的功绩多得多.而夏先生则是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从正面积极评价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同时也深入分析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存在着的历史局限.
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861年1月20日(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清廷批准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是我们在高中课本上学到的,夏先生也肯定了这一观点.以前其实并不是非常明确为什么要把这一个事例作为洋务运动的开端,以前在我看来,似乎总理衙门的设立只是政治上行政机构的调整,而不太能想出它如何能作为一个分段线.而夏先生在这本书里明确地给出了原因,即“历史学上的分段线,不可能以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表现来划分,因为它们都是渐变的,没有一个明显的标记.”这样实际上为我们的历史分段也提供了一个依据.夏先生还提到,我们应该从政治方面来寻找历史的起止点,特别是某一机构的成立或裁撤作为一个标志,这就为我们划分历史阶段提供了一个依据.具体讲到总理衙门的设立作为洋务运动的起始点的时候,他明确地指出,它“是因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洋枪洋炮为中心的变革,是从该衙门成立之日才成为清王朝政策和比较全面实践的开端.”总理衙门在整个洋务运动的过程中起到了枢纽作用.它是一个适应对外开放和内部改革的新形势所需要的产物,它的成立表现了清政府开始准备来挽救自身的统治了,是一种外部压力下的变革.
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有些书上说的那样,说是“腐朽的清王朝最后的挣扎”,我认为这种评价未免过于武断,我们应该看到,洋务运动的产生不光是单纯为了维护其统治,这一点从它“自强求富”的口号上应该可以看出,并且包括它所落实的一些措施都是有利于整个生产力的发展的.夏先生指出,总理衙门在新式军用工业的创办中起的作用是显然的,建造枪炮实际上也是洋务运动产生的诱因之一.由于在鸦片战争中的溃败,使得官僚系统中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所以提出先“自强”,先要使国家有一个比较强的军事实力,然后再转到“求富”,发展民用工业来改善人民生活.总理衙门及其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不得不说对所谓的“同治中兴”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美国史学家芮玛丽认为这是“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我觉得未免有失偏颇.应该看到,当时在清政府内本身存在保守派和洋务派两种势力.个人认为洋务派的很多代表人物其实在当时都应该是有着比较先进的思想的人物,至少是清政府的开始衰落使他们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尽管洋务派我们说他们并不算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但是,他们至少敢于面对显示,承认当时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比起那些顽固不化,始终把所谓的封建伦常作为至高无上的真理的顽固派们,要高明得多.尽管说这些洋务派并没有脱离他们本来的阶级,思想或多或少地还是会受到封建价值观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以现在的观点来要求古人,毕竟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时社会的情况就是如此,要这些大臣能够超越本阶级是在过于严苛.必须要看到,正如夏先生所说,总理衙门的所作所为其实基本上是顺应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的.至少从我个人来看,我想象不出作为这个阶级的一份子,除了积极进行经济社会上的改革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很同意夏先生所说,总理衙门并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是一个促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的机构.我们以前高中课本上就是这样所教授的,我觉得这样是在是苛责古人.至少从总理衙门成立的初衷,并非单纯为了讨好洋人而为,尽管说它对外国势力有妥协和有适应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要求的因素,但它成立的很大原因以及最后的效果都是努力促进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如果不成立总理衙门,继续闭关锁国,外国势力还是会侵入中国,这是无法避免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清政府最后是倾向于支持洋务派的主张.
在当时清廷中只存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争的情况下,洋务派无疑是比较先进的一方,他们同顽固派展开了论战,像铁路修建的问题,还有派遣留学生,设立同文馆等问题,在今天看来洋务派的主张无疑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洋务派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其实带有早期现代化的成分.他们所实施的措施没有前人经验所借鉴,整个中央传统的政府机构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地方官僚的参与并非完全对中央是一个制约,我们可以看到,像湘军,淮军这样的地方尽管很多人说是地方乡勇壮丁组成的打手队,但其中也并不乏一些精英,如“曾国藩之好才爱才,为当时之最”,“其声望道德极其所成就之事业”对当时士大夫具有极大吸引力.(李鼎芬,《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岳麓书社1985年版)他们为洋务运动的发展同时也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因此,对于夏先生在书的最后所提出的观点我表示赞同.夏先生说有些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但是他认为其实不然,“洋务运动阻止了殖民地化,延缓了半殖民地的进程,又按动了让资本主义通过的绿灯的按钮,促使了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所以我们当然应当肯定洋务运动在整个历史中的进步作用.像后来官督商办思想,自由劳动力的思想,企业经营的理念等等都是洋务运动对于现代经济制度的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对近代思想的贡献吧.
另外使我得到一个新的认识的是,地方买办对于整个中国社会其实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前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一直没有很强调买办,以致以前都没怎么听说过像盛宣怀这样的人.现在回顾整个洋务运动甚至整个晚清的历史,发现很多国家利益实际上是买办出卖的,而并非过去把责任全记在像李鸿章,曾国藩这样的大官僚身上.尽管买办本身的力量有限,但是他们可以去挑唆那些大员,也可以作为和外国进行谈判的代理人.就拿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等来看,实际是上海地方买办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借师助剿”,而李鸿章他们实际上只是“顺应民意”,做了个顺水推舟的买卖.而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实际上很多都是从地方买办开始渗透的,通过商业利益收买他们来对中国的各方面进行控制,甚至还支持地方买办发动政变.所以当我们在批评洋务派的一些官员在“出卖国家利益”时,也不应该把地方买办给漏掉,不能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到洋务派的大员甚至洋务运动本身上.另外要补充的是,这些洋务派领导人借师助剿实际上一方面当然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另外一方面也是“师夷长技”的一个延伸,通过“借师”来对外国军队外国武器外国战法有一个直接感性的认识.
最后洋务运动我们说它失败了,并且把甲午战争的失败作为其标志.但是正如这本书里谈到,种种实业的兴办并未因为其失败而停止,总理衙门也未停止工作.我们不能因为战争的失败而彻底否认洋务运动的功绩.洋务运动不是从中国社会本身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起来的,而是对西方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的一次直接利用,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次创造,它在经济,社会,思想等各方面都对整个国家造成了影响,我想至少使人们在思想上又有了一些开阔的认识吧.它没有推翻清王朝,并不是由于它本身有什么大的失误,而是本来这场运动就是由统治阶级发动的,由于清王朝在政治上已经积重难返了,所以它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限.正如书中指出,最后它让位于更先进的维新,乃至后来的辛亥革命也是一种必然,但我们不应因此而忽视它对后两者潜在的影响作用.正是由于洋务运动对社会的改造,对新思想的引进,才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更能“开眼看世界”.
对洋务运动的肯定,实际上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我们不能光从阶级的立场来分析这些历史事件,而应当还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来评价,洋务运动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且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对于中国后来的改革和革命都有着直接的促进.所以这样看来,我们说洋务运动是先进的,是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还给洋务运动一个公正客观的历史评价,我想这就是夏东元先生这本《洋务运动史》的最大意义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