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我为何而生》的读后感言不限字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05:13:47
罗素《我为何而生》的读后感言不限字数
罗素《我为何而生》的读后感言
不限字数
罗素《我为何而生》的读后感言不限字数
对罗素的关注源于对哲学的朦胧兴趣,很久以前就有想法想了解西方的哲学发展历程,一个偶然的机会拿到了《西方哲学史》这套书,这本书的作者正是伯特兰·罗素,苦于对西方哲学了解的甚少,恐难以读懂,所有便想到寻找罗素的传记阅读.这便是我阅读《罗素自传》的初始目的.
作为传记,这是我看见的一部最长的自传,共分三卷本.罗素的一生,95年的历程差不多纵贯了一个世纪,在他临去逝前的第七年,也就是1960年完成了这本个人的自传.在他的一生里,经历了人类最动荡的历史时期.我常想是不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亲身经历,造就了历史上的罗素?
95岁的生命历程,造就了传奇的一生.贵族家庭的出身,但一生的历程也是跌宕起伏,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也经历过飞机失事的危险,有过牢狱的经历,婚姻上四次的变故,所有的这些从生活到情感,他的经历应该比任何人都丰富,所以,才能有晚年的从容和淡定,才能有他对这个世界和人生的最为独树一帜的看法.
早年的罗素致力于数学的研究,曾经有《数学原理》的重要论著,中年以后致力于哲学研究,也许是因为早期的数学研究经历,所以,他成了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因为他的哲学思想基于数学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所以,他写下的文字对于自然科学知识贫乏的人阅读起来很是费力,尽管是个人的传记,我个人阅读这套书的时候就是这个感受.加上这部传记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私人交往的信件,有些时候需要搞清楚他及与他交往的那些人的历史背景,所以,就更是感到费力.
罗素不简单是一个学者式的哲学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他的晚年更致力于政治活动,倡导和主张和平,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他利用自己的影响,为世界的和平奔走呼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阅读这部书的感受,很多的地方都是不够清晰的,一定是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的心灵.但对于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感受和体验,我是真切的强烈的感受到了,甚至是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能理解一个五十多岁的父亲的感受,更能理解一个拥有了对人类、世界和人生独特理解的自己的思想的父亲的内心感受,那是一种期待,一种生命大爱得以延续的期待,这种期待绵延无期……
第一卷讲述的是1872年到1914年,罗素的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青少年时代,他最初的婚姻(22岁与爱丽丝结婚)和写作《数学原理》一书的背景,共42年的生命历程.
第二卷讲述的是1914年到1944年42岁到72岁30年间的生活,介绍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和平主义立场,他的第二次婚姻(1926年9月27日54岁时,与多拉结婚),他对苏联的态度,他在中国的经历和与中国各界的交往,以及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滞留美国讲学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第三卷记叙了罗素在1944年至1967年从72岁到95岁23年间的生活,其中介绍了他反对核武器试验、防止核战争、解决世界争端、参加和平抵抗活动等一系列事件,体现了他和平主义主张,还描述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90岁寿庆活动的热烈场面,介绍了他发起成立基金会等有关情况.
这部书对于哲学有兴致的人,还是与必要了解和阅读的,因为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不能缺少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