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一些关于常香玉的生平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2:23:36
有没有人知道一些关于常香玉的生平事迹?有没有人知道一些关于常香玉的生平事迹?有没有人知道一些关于常香玉的生平事迹?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原名张妙

有没有人知道一些关于常香玉的生平事迹?
有没有人知道一些关于常香玉的生平事迹?

有没有人知道一些关于常香玉的生平事迹?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原名张妙玲.9岁随父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玉者,高雅纯洁、坚固之意,姓、名意义相联系,表现了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艺术之花常香不败;为人处事,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心灵纯洁,坚贞如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她原习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炉,并广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乃更加潜心钻研青衣、花旦之表演艺术.日寇侵华,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
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6月1日逝世于郑州.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活动年表
1952年11月14日,农历壬辰年九月廿七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结束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结束,在怀仁堂举行闭幕式,由沈雁冰主持,周恩来总理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周扬作题为“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的总结报告.
其中,周信芳在会上演出了《徐策跑城》.
周信芳、梅兰芳、程砚秋、袁雪芬、常香玉、王瑶卿、盖叫天等同时荣获大会荣誉奖,马彦祥为演员发奖.
武汉市楚剧团的楚剧《葛麻》获奖.
1953年10月4日,农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
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5000余人离京赴朝,总团团长为贺龙,老舍为14人总团副团长,刘芝明任文艺工作团总团长,马彦祥任文艺工作团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北京市的艺术家有:梅兰芳、洪深、陈沂、史东山、程砚秋(第一总分团副团长)、谭富英、裘盛戎、马连良、新凤霞、陈书舫、喻宜萱、王昆、张君秋、良小楼、白凤鸣、关学曾、尹福来、顾荣甫、魏喜奎、王世臣、李忆兰、邢韶英等;上海市的艺术家有:周信芳(任副总团长)、袁雪芬、丁是娥、石筱英;武汉高盛麟、陈鹤峰、王玉蓉、于宗琨、陈伯华;以及袁金凯、常香玉、丁果仙等.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文艺处干部江山、考诚分别担任慰问团评剧团的协理员、辅导员赴朝协助工作与体验生活.
在朝鲜前线,周信芳、梅兰芳合演《打渔杀家》,周信芳、马连良合演《群英会·借东风》,程砚秋演出《骂殿》、《三击掌》,程砚秋、马连良合演《审头刺汤》、《法门寺》、《甘露寺》、《桑园会》等剧,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亲切接见.
各艺术表演团体在朝经过两个多月的慰问演出后,先行陆续回国.
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
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
获奖的戏曲曲艺类演员
梅兰芳、裘盛戎、马连良、周信芳、程砚秋、张君秋、李世济、童芷苓、方荣翔、李维康、俞振飞、新凤霞、常香玉、郎咸芬、红线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陈书舫、竞华、筱文艳、严凤英、侯宝林、马季、高元钧、骆玉笙、蒋月泉
获奖的戏曲曲艺类单位
无锡市锡剧团、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西安易俗社

http://baike.baidu.com/view/21906.htm

常香玉,1923年9月生,2004年6月1日逝世。河南巩县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1952年11月14日,农历壬辰年九月廿七日...

全部展开

常香玉,1923年9月生,2004年6月1日逝世。河南巩县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1952年11月14日,农历壬辰年九月廿七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结束
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5000余人离京赴朝,总团团长为贺龙,老舍为14人总团副团长,刘芝明任文艺工作团总团长,马彦祥任文艺工作团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北京市的艺术家有:梅兰芳、洪深、陈沂、史东山、程砚秋(第一总分团副团长)、谭富英、裘盛戎、马连良、新凤霞、陈书舫、喻宜萱、王昆、张君秋、良小楼、白凤鸣、关学曾、尹福来、顾荣甫、魏喜奎、王世臣、李忆兰、邢韶英等;上海市的艺术家有:周信芳(任副总团长)、袁雪芬、丁是娥、石筱英;武汉高盛麟、陈鹤峰、王玉蓉、于宗琨、陈伯华;以及袁金凯、常香玉、丁果仙等。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文艺处干部江山、考诚分别担任慰问团评剧团的协理员、辅导员赴朝协助工作与体验生活。
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
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
获奖的戏曲曲艺类演员
梅兰芳、裘盛戎、马连良、周信芳、程砚秋、张君秋、李世济、童芷苓、方荣翔、李维康、俞振飞、新凤霞、常香玉、郎咸芬、红线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陈书舫、竞华、筱文艳、严凤英、侯宝林、马季、高元钧、骆玉笙、蒋月泉
获奖的戏曲曲艺类单位
无锡市锡剧团、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西安易俗社
常香玉与“常香玉号”战斗机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战争馆》里,陈列着一份已经褪色的《香玉剧社半年来捐献演出的工作总结》。这份《总结》真实地记录了豫剧著名演员常香玉为志愿军捐献飞机,1951年8月至1952年2月率领香玉剧社到6省市巡回演出的情况。
拂去历史的尘埃,打开这份珍贵的文献,让我们去追寻常香玉这位爱国艺人带领香玉剧社在全国6省市巡回义演的历史轨迹。
1951年6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号召后,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捐献武器运动高潮,各行各界的人士都积极投身于捐献活动。豫剧演员常香玉和她领导的"香玉剧社"决心到全国一些大城市巡回义演,用演出的收入为志愿军购买一架战斗机。为此,常香玉卖掉了自己的一部卡车,拿出多年的积蓄,作为捐献义演的资金。为了不影响到外地演出,常香玉把自己的3个孩子(大的不足7岁,小的刚刚3岁)全都送进托儿所。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她们在各地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仅在开封、郑州、新乡3地演出,就得义演捐款5亿余元(旧币)。1952年2月,常香玉带领全社演职员胜利返回西安。现陈列在《抗美援朝战争馆》的《香玉剧社半年来捐献演出工作总结》,就是这次捐献义演的真实记录,成为常香玉和香玉剧社为志愿军捐献飞机的有力见证。 经过半年的巡回义演,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常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常香玉和香玉剧社为志愿军捐献义演的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好评,称其为"爱国艺人"和"爱国主义的典范"。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特向她赠送锦旗,并在常香玉代表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志愿军时,又向她献上束束鲜花,以感谢她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的贡献。常香玉也在朝鲜前线为志愿军演出了香玉剧社在义演唱会中最精彩的节目--豫剧《花木兰》。她说:"前方同志拼了命,流了血,保卫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我们为抗美援朝捐献一架飞机,这能算得了什么呢?"
在抗美援朝时期,政府发出号召,要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常香玉知道后就同丈夫商量要为国家捐赠一架飞机。他们决定在各地举办演出,将演出得到的钱用来捐赠飞机,陈宪章特地为此写了剧本《花木兰》,经过半个月的准备,终于开始了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各地的政府和老百姓都极为支持,许多人听说是为国家捐赠飞机,纷纷把身上的手饰摘下来,捐赠出来。就这样,香玉剧社在全国各地整整跑了两年,终于筹到了15亿人民币,捐献了一架名为“香玉剧社号”的米格15战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