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中国为什么衰弱2000左右,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深入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6:49:23
19世纪的中国为什么衰弱2000左右,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深入分析
19世纪的中国为什么衰弱
2000左右,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深入分析
19世纪的中国为什么衰弱2000左右,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深入分析
提起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人们普遍认为那时的中国是个弱国,因为当时的满清政府常吃败仗,并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实,这种判断标准并不太精确.弱国不一定都打败仗,而强国也不一定都打胜仗.当时中国的国力如何呢?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等著作中,把中国与当时世界的第一强国英国、崛起大国美国和日本进行了GDP和军力的比较.
先来比较经济实力.按四个国家GDP占世界的比例,1870年,中国占17.3%,而日本、英国、美国仅分别为2.3%、9.1%、0.9%.到了 1900年,中国的比例为11.0%,落后于美国的15.8%,但依然领先于日本的2.6%和英国的9.0%.从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来看, 1860年中国与英国相当,分别占19.7%、19.9%,远高于美国(7.2%)和日本(2.6%),1880年,英国制造业将中国落在后面,但中美的差距却并不明显.直到1900年,中国(6.2%)才落后于美国(23.6%)、英国(18.5%),但依然高于日本(2.4%).从GDP数据看,清末中国绝对是世界上的强国之一,虽然不能跟英国相比,但即使到了1900年,中国的经济实力也依然高居日本之上,是世界至少是亚洲强国之一.
再从军力上作对比.1890年,英国、美国、日本的兵员总数分别为42万、3.9万、8.4万,而中国兵员则超过100万.在海军战舰吨位上,中国(7.8万吨)虽落后于英国(89万吨)、美国(12万吨),但领先于日本的4.4万吨.可见,当时中国兵员规模世界数一数二.虽然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不能与英国军队相比,但通过进口和自制,也拥有不少先进的武器,如英国的马梯尼、法国的哈乞开司、德国的毛瑟枪和克鲁伯炮等,超过日本的军备.当时中国海军在亚洲地位,也是数一数二.1886年8月,北洋海军的两艘巨型铁甲舰访问日本长崎,令日本人敬畏万分,以至于加紧发展海军.
由此可见,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弱国,最多只是一个衰败中的强国.这对今天的启示在于,GDP、军力等被视为一个国家强弱的主要衡量标准,并不准确.那些数据只能部分反映一个国家静态的强弱状态,不能说明这个国家强弱的发展趋势.如果长期以GDP等标准看中国复兴,只能看到国家强盛与否的静止状态,却发现不了国家的发展趋势,更找不到让国家持续强大的奥秘.
缺乏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
要找到如何让中国持续复兴的奥秘,必须先知道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到底差在哪里?这不仅仅是经济走下坡路的问题,而是支撑整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出了很大问题.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一、现代化教育的缺失.19世纪末英国教育大普及;日本建立学区,提出全民教育;而中国当时还是私塾为主,依然四书五经.教育没有跟上时代趋势,决定了中国国民素质不足以支撑清末中国持续强大.
二、国家没有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英国全球扩张,不惜使用武力.日本也搞殖产兴业建立市场,并牢牢由国家主导整个国民经济命脉.而满清朝廷却几乎无所作为,发展工业基本是以军工为导向,结果到20世纪初国民经济几乎全部受列强控制.
三、没有保证政府良性运作的政治制度.英国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很早就以近代民主制度保障了其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转.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也革除了幕府统治的弊端,而清廷却死抱封建政体不放,甲午战争中暴露的问题多半与其有关,如官员腐败、海军不统一、事权分歧,等等.
四、没有融入国家体系,也没有把握时代脉搏和观念.17世纪,以主权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兴起.1863年“国际法”译为《万国公法》一书介绍给中国官员时, “主权”这一核心思想却没有被中国人所接纳.当法国殖民者通过签约声称帮助越南“独立”时,清政府的官员还在坚持对越南的“宗主权”.《万国公法》 1865年传入日本并经历广泛讨论后,日本主动与英国在1894年订立《通商航海条约》,基本实现自主权.观念的落后造成清政府一再面临国际危机,步步被动.最终,到20世纪初,中国从一个GDP强国变成一个公认的弱国.
衰弱史的现代启示
通过对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衰弱史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现代启示:首先,应该尽量减少甚至放弃以GDP、军力为核心的国力衡量标准,既要减少媒体对GDP的“宣传崇拜”,也要弱化中国各地政府考核中的“GDP指标”,以此,可以避免国民因GDP增长产生的“复兴将持续的幻象”.
其次,扎实地履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念.中国发展能否再高速持续30年,取决于有没有支撑高速发展的人才.以当前人才外流、教育功利化的诸多现象看,我们有理由对此表示担忧.
再次,反思当前中国经济命脉的国家控制率.有权威机构研究显示,中国28个主要行业,外资占多数资产控制权的占了21个,每个已经开放产业的前五名几乎都是由外资控制.当前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命脉呈现这种状态,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一个行业被外资控制的国家能够永远保持强盛.
最后,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当前时代背景和国际发展趋势的研究,进而发掘到底是怎样的政治制度、怎样的中国与世界关系,才有利于中国持续的复兴.毕竟,一个国家的持续强大,不在于这个国家能发现多少本身的优势,而在于这个国家能够看到未来面临着什么样的危机和挑战.▲(作者是外交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