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指点古文中“与”的解释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1)女弗如也.” 这个“与”有人作连词“和”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6:31:34
请指点古文中“与”的解释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1)女弗如也.” 这个“与”有人作连词“和”解;
请指点古文中“与”的解释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1)女弗如也.” 这个“与”有人作连词“和”解;有人作动词“赞同、同意”解,我同意你的看法,你是不如他呀.我不知道谁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更符合当时的情况?
请指点古文中“与”的解释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1)女弗如也.” 这个“与”有人作连词“和”解;
与 字在《论语》中是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连词,表并列.如你例子中的“女与回也孰愈?”(你和颜回哪个强?). 另一种是作动词,表示 赞同 认同 的意思.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回答). 你提这问题,早就有人争论过.我觉得,是作“和”还是作“同意”,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行文的流畅;二是事理的通顺. 从行文看,我们看译文: A.“你确实不及颜回.就连我也不及他呀!” B.“你是不及颜回,我同意你不及颜回.” 显然,B 项在行文上磕磕巴巴,不如A项流畅. 从事理看,如果从“同意”的解释,则孔子是明知子贡不如颜回,但却明知故问;问完后还要强调“你确实赶不上颜回”,这显得孔子虚伪,而且又给当学生的以难堪. 如果从“和”讲,更合理一些.因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也是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也的确聪明好学而且谦虚.孔子说“连我也不如颜回”,正是讲的心里话,也是孔子自己谦虚的表现. 我倾向于“与”字作“和”字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