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新疆至古以来是中国领土20课导学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9 00:03:55
为什么说新疆至古以来是中国领土20课导学案、、、、、、
为什么说新疆至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20课导学案、、、、、、
为什么说新疆至古以来是中国领土20课导学案、、、、、、
新疆,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新疆大部自西汉便属中国,今天新疆大新疆
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时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西汉出现于我国史籍.不时被北方游牧民族侵占.最后一次被侵占是在明清换代时期.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复故土,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先秦时期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资料表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诸如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吐鲁番盆地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其石器形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我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原始社会时期.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有关周穆王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的故事.新疆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图案纹饰与中原内地同期出土的陶 器图案纹饰相同或相近似.距今3000年前,新疆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说明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艺术的发展.
两汉时期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西汉疆域图:自汉朝起,新疆就是中国领土
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匈奴是秦汉之际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汉朝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结束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诸游牧部落不相统属的分割局面,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张骞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汉武帝又命李广利于太初元年(前104年)、三年两伐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使西域的许多城国相继臣服于汉.太初三年(前102年)战胜大宛后,西汉朝廷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西南)置使者、校尉,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之始.后又设置伊循都尉、护鄯善以西使者.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不久,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在此置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而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尔后汉朝同乌孙的联盟使匈奴在西域更显孤立,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大增.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神爵三年(前59年),因匈奴内争,其主管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众降汉,汉使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力量随之瓦解.于是汉廷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地的郑吉“并护(车鸣沙山
师以西)北道,故号曰都护”.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最高军政机构,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并“督察乌孙(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康居(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起初负责“护西域三十六国”,后来扩大统治范围,“最凡国五十”,西至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乌孙,今铂尔河上游的大宛,今帕米尔地区的无雷,今阿赖谷地的休循等国,都受其管辖.“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正式纳入了西汉王朝的版图. 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关系. 西汉末,外戚作乱,王莽篡权,内地政局不稳天山南北各地复陷入分裂割据状态.东汉初年,匈奴南下,重新统治了西域各地.公元73年,东汉王朝派遣大军攻伐北匈奴,其中汉将窦固、耿忠等率部出酒泉,于天山一带击败匈奴呼衍王部,占据伊吾(今哈密市).同时,窦固部将、时任假司马的班超受命顺天山南麓西行收复失地,班超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家才干,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帮助下,南征北战,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后受封为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在任期间,还派甘英等人于公元97年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其使团足迹曾抵达波斯湾,使东西方之间的交往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西汉时期,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极大地带动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域的农作物胡麻、蚕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相继传入内地,被誉作“天马”的大宛马、乌孙马、各种毛皮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中原地区.同时, 原地区的丝绸和丝织品也传入西域并经此西传欧洲.此外,伴随着屯田士兵而传入西域的还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经验,如铁铧、铁锄等铁制农具及代田法,还有掘井技术和冶铁技术等. 西域的手工业,如陶器制造,毛纺织品,玉石制造业技术工艺俱有相当高的水平.汉代新疆广泛流行汉朝的五铢钱,和田马钱以及安息银币等说明了该地区蓬勃发展的商业水平.现有的石窟壁画和大量的汉文记载都说明当时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并给内地很大影响.
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魏、西晋时新疆仍然为中国领土.4世纪初,西晋因来自北方的游新疆
牧民族入侵而覆灭,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此间在中国西北部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同民族的国家,包括前凉、前秦、北凉、后凉和西凉.如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将军吕光受命率7万余众讨平西域.苻坚淝水之战兵败后前秦瓦解,吕光据有姑臧(今甘肃武威)于太元十一年(386年)称大将军、凉州牧.太元十四年(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后改称天王,史称后凉. 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另外十六国时期维吾尔人祖先丁零人翟辽在今天河南黄河南岸建立的政权国号魏,史称翟魏,392年为后燕慕容垂所灭.这些政权都试图保持对新疆诸藩的控制.最终鲜卑的北魏重新统一中国北方,控制了今天新疆东南的一部分.疏勒、于阗、龟兹和且末等政权控制了西部,而中央吐鲁番附近则被北凉的延续者高昌所统治. 南北朝末期,西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和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5世纪末,吐谷浑和柔然开始分别侵入新疆南部和北部,中原政权(北朝)逐渐丧失对此地的控制.从6世纪开始,突厥在阿尔泰山地区崛起,数年间击败柔然,建立了西至咸海、东抵大兴安岭、横亘中亚的突厥汗国.583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二部,新疆属西突厥.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西元608年,隋朝在打败了连年入侵的吐谷浑之后,控制了今日的新疆东南部.开始之后中原王朝经营西域.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军占领高昌,于该地置西州,又于可汗浮图城(今吉木萨尔)设庭州;同年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后迁至库车,改置为安西大都护府.统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辖境相当今新疆及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北部楚河流域.自显庆元年(656年)至麟德元年(664年),这期间,是武则天为皇后辅佐高宗到垂帘听政阶段.在之后的二十年间,唐军发动了对西突厥的一系列远征,唐高宗发大军分南北两道进攻西突厥,一举灭掉了西突厥,在657年西突厥彻底投降,西突厥领土全部为唐所有.显庆、龙朔年间(661-663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直至阿姆河两岸城的诸城邦国包括今新疆大部分.670年安西四镇被吐蕃攻占,693年武周再次占领.唐朝咸亨元年(670年),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城.702年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后又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东部地区的军政事务,而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唐玄宗开元年间,曾在两大都护府之上设碛西节度使,是当时全国八大节度使之一.非汉民聚居区,则设置羁縻府州.同时,还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一度是焉耆)设军事建制,史称安西四镇.唐朝前中期,在西域的领土一直延伸到现在中亚的咸海.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都护府下面设都督府,都督府下面设州.安西都护府管辖地域包括现在的新疆大部、哈萨克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大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阿富汗,伊朗等国的部分地区.751年7月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在西域发生冲突在怛罗斯之战大败于阿拔斯王朝,其后唐王朝在西域的实力并未受到影响,但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唐朝无力经营西域,并自此退出对中亚霸权的争夺.原本臣服于唐朝的中亚诸国转而臣服于阿拔斯王朝和吐蕃王朝,伊斯兰教文化传入西域,改变了西域各国宗教信仰和文化成分. 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发生时,吐蕃再次在之后的三十年内逐步控制了天山山脉南部的和河西走廊的广大地区,甚至在763年洗劫了唐朝京城长安.同时,回鹘人控制漠北漠南甚至到中亚的广大地区,包括新疆北部.9世纪中叶后,吐蕃和回鹘都衰落下来,这一地区进入混战时期.
宋元时期
9世纪之后的中原王朝无暇顾及西域,西域出现了几个国家并列存在的新疆
局面.其中主要有高昌、黑汗王朝和于阗等地方政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覆灭高昌与喀喇汗王朝后,由西迁西域的回鹘人汇同其他操突厥语诸族建立地方政权.于阗是古老的塞人居地.唐亡后,于阗尉迟王族执政,与中原地区往来密切,因曾受过唐朝册封而自称李姓. 黑汗王朝在10世纪和11世纪控制今日的新疆西部,同一时期回鹘的一支在今日新疆中部定居.1132年,辽皇族躲避金人追击,从中国东北进入新疆,建立流亡政权西辽,统治今日新疆地区八十多年. 1206年,蒙古帝国建立,1271年改国号为元朝.蒙元时期西域大部分地区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即窝阔台汗国.另外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台汗国.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设立行省,后并入伊利汗国.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成为元朝的辖地.
明清时期
明初,西域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明朝初年为防范漠北的鞑靼和瓦剌势力于哈密等地区设置卫所;16世纪中叶,吐鲁番部强大,1472年,哈密等卫所一度被吐鲁番攻破,诸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15世纪后半期后,西北诸卫全部丧失,明朝最后放弃新疆,退守嘉峪关.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元、明两代,西域各族人民为保卫和开拓祖国边疆、繁荣西域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7世纪,准噶尔(蒙古的一支)叛乱,并攻打外蒙古.1697年,清军击败了准噶尔,控制了新疆东部.1755年,清朝攻占固勒扎;1757年,清朝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因“故土新归”之意.1759年,清朝又平定天山以南因准噶尔部消失而趁机坐大的回部,即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小和卓反叛,从此完全确立了清朝对新疆的稳固统治,回部之前在准噶尔暴力统治之下.而准噶尔部被灭族也直接导致新疆及中亚部分完全伊斯兰化.之前此区域统治民族准部蒙古全民信奉藏传佛教.1762年,清朝在固勒扎设立伊犁将军,统一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的军政管辖. 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打败沙皇俄罗斯的阻拦从几千里外的哈萨克草原回归祖国.1755—1757年,清朝统一西北地区,解除了哈萨克汗国来自准噶尔贵族的威胁.大、中、小三个玉兹,曾先后表示归顺清朝,部分牧民迁回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放牧.清朝平定准噶尔后,要求归附的不仅仅是哈萨克和布鲁特,葱岭以西的各部落,如浩罕、今天新疆西部的巴达克山、帕米尔、布哈尔、山克、塔什干、爱乌罕(阿富汗)等纷纷表示归附.1820年到1828年,大和卓之孙张格尔在浩罕封建统治者与英国殖民者怂恿支持下,3次潜入南疆发动叛乱.
近代时期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以后,新疆和祖国其他地区一样,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疆各族人民反地外国入侵,反对分裂以及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任务更为繁重.新疆同祖国的命运越来越密切. 16世纪沙皇俄罗斯侵入西伯利亚.19世纪中叶,俄罗斯帝国威胁清朝的整个北部边境.1864年的《塔城条约》将新疆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南大约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国,这些土地现在分别属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日益衰弱,中国领土主权遭到帝国主义的践踏.位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更深受沙俄侵吞之害.沙皇俄国在完成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之后,开始蚕食侵占我国领土.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65年春,由于清朝衰落,毗邻新疆的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从喀什进入新疆,统治新疆绝大部分地区达6年无恶不作,给新疆人民带来沉着灾难.1871年,俄国侵占包括固勒扎城(伊宁市)在内的伊犁河谷,当时清朝在新疆只剩下塔城等少数据点. 1875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就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到1877年底,清军陆续收复了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占的天山南北诸地,史称“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其后沙俄又借口伊犁农民起义和阿古柏势力威胁到俄国安全,打着保护和代守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伊犁.新疆面临为外国瓜分侵占的危险. 1881年,清政府收复被沙俄占领长达11年之久的伊犁地区.1884年设立新疆省,实行与中国本部18省一样的行政制度,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新疆政治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 光绪七年二月,清政府使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经过与沙俄艰苦的外交斗争,几经周折,终于达成《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议定次年沙俄军队撤出伊犁,中国以赔款和允许俄商在新疆贸易不纳税,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作为代价.1882年,伊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将迪化直隶州升为府,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到乌鲁木齐.实行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性行政管理体制到单一郡县制的转换,使新疆行政建置与内地趋于一致.1885年,沙俄吞并中亚大部分地区,并与英国划定阿富汗地区的边界.俄国人便改为东向侵略,光绪十七年沙俄军队至伊什勒库尔诺尔,盗走乾隆御界限碑.随后,俄国人又炮制了“帕米尔乃浩罕遗产”之谬论,妄图强占该地.1892年,俄国不顾清军在此已增设哨所而大举南侵,强占了中国清朝新疆西南萨雷阔勒岭以西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其实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边界问题,其最根本的源由就是清后期与沙俄签定的一系列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中遗留下的.1880年代左宗棠抬棺率兵收复整个新疆,清朝和沙俄签定边界协议,按协议是山口往南的垂直直线划线,后来沙俄在原有割地基础上又侵占2.8万多,一直不还.十月革命后,列宁有心归还所有不平等条约中侵占的一切中国领土,但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内斗内战中,外有列强侵略,此愿未能达成,而后斯大林并不执行列宁此项遗愿,归还领土一事不了了之.而不包含在条约中的被占领土也就一直悬而未决. 根据《中俄伊犁条约》而签订的《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将帕米尔西部割让给沙俄(见沙俄侵占帕米尔事件).二十一年沙俄又在英国默许下,违约侵占萨雷阔勒岭以西中国领土.清政府对此提出了多次抗议,但由于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无暇西顾,沙俄乘机要求清廷默认这一非法占领.当时的清政府,即使在被日本弄得焦头烂额的情况下,对此也未予承认.沙俄从此也就不再理会,一直霸占该地.但以后历届中国中央政府都不承认. 清朝对新疆的经营,无论是规模和范围皆远胜从前历代,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1、屯田戍边,农垦事业规模空前.2、移民及人口增长.3、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4、商业贸易有一定发展.5、兴办各种文化教育事业.
二十世纪
清王朝进入公元20世纪后,已是穷途末路,气数临近,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高涨.革命党人的足迹,也踏上新疆的土地.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不久,新疆革命党人刘先俊等人计划于迪化城策动起义.因叛徒出卖而失败.翌年,以杨缵绪、冯特民、李辅黄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伊犁起义成功.宣告清朝在伊犁反动统治的结束.之后因清朝宣统皇帝退位,袁世凯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杨增新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革命党人妥协,资产阶级领导的伊犁起义失败.但伊犁起义作为新疆各族人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发动的旨在推翻清王朝,埋葬封建制度的伟大革命斗争功不可没. 伊犁起义还激发了新疆各族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热情和斗志. 杨增新窃取伊犁起义成果,担任新疆都督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制造民族不合,推行愚民政策,镇压不同意见.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在统治新疆17年后,终于死于统治集团内讧.1928年,愚昧不堪的金树仁继新疆都督,社会动乱进一步加深.1933年末,金树仁被迫出逃.阴险狡诈的封建军阀盛世才接任都督,开始他长达10年之久的反动统治. 盛世才统治新疆期间,与西北军阀马仲英不断交战,导致新疆民不聊生,人口损失很大.马仲英屡次打败盛世才,甚至还依靠回族骑兵击败过苏联的装甲部队,但是盛世才仍然统治着新疆. 1933年是新疆的多事之秋.以穆罕默德·伊敏为首的大突厥主义分子妄图分裂祖国,破坏国家统一,但由于人心向背,几个月后就覆灭了. 盛世才是一个典型的反动政客.摆出一付积极治理新疆的虚伪面孔,积极发展同苏联的联系,妄图利用苏联人的支持保持自己“新疆王”的独裁地位.在一些进步青年的影响和苏联的帮助下,盛世才于1936年形成“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同盛世才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0月,盛世才同意我党在迪化成立八路军办事处,滕代远任主任.随后,党中央派遣了一百多位党员来疆工作.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工作取得的成就使盛世才十分不安,1939年有意制造新疆
摩擦,冷淡关系.1941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盛世才错误估计形势,公开与苏联、中共对抗.制造所谓“四一二阴谋暴动案”捕杀中共党员,残酷杀害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中共党员,抛弃六大政策,投向国民党蒋介石. 新疆沦入国民党反动统治之下后,各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更加尖锐.政治局势的恶化孕育了三区革命风暴,当时被杀汉回民众达十万人.1944年9月,蒋介石将盛世才调到南京,派吴忠信任新疆省长,并命令西北军阀甘肃省主席马步芳派一个军的骑兵驻扎在新疆各地,进行武装平叛. 三区革命是在国内外形势影响下,在苏联的支持和进步知识分子领导下的新疆各族人民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1949年,国共内战末期,在彭德怀的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8月26日占领兰州继而占领甘肃全境之后,经过张治中在中斡旋,新疆的国民革命军军政长官陶峙岳、包尔汉等宣布脱离广州的临时国民政府起义.9月25日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王震将军率领下攻占乌鲁木齐,1955年改新疆为自治区.1962年苏联陆续对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进行武装摩擦,4月阿勒泰、塔城、博尔塔拉到伊犁四个地区,二十几个县,共有边民六万七千余人逃到了苏联,有两个县跑得还剩几百人.事件发生之后,新疆军区副参谋长祖农·太耶夫少将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少将率领40多名校、尉级军官叛逃苏联.史称“伊塔反革命暴乱事件” (或“伊犁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