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从孔子身上能学习什么品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5 18:59:55
学生从孔子身上能学习什么品质学生从孔子身上能学习什么品质学生从孔子身上能学习什么品质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已经提倡很多年了,可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老师都迟迟不愿意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位,仍然捧着应试教育这

学生从孔子身上能学习什么品质
学生从孔子身上能学习什么品质

学生从孔子身上能学习什么品质
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已经提倡很多年了,可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老师都迟迟不愿意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位,仍然捧着应试教育这一法宝不撒手.其实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由来已久,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化激烈,列国相互竞争,诸子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x0d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从事了教育,培养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现代的人大多是从《论语》对孔子教育思想有一些细致的了解,我们会发现他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x0d以德为先,注重育人\x0d“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会做人”不仅是孔子提倡的德育目标,也是当代国际著名教育家所提倡的德育目标.“务本”就是学会做人,学会作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孔子特别重视道德的作用,甚至存在着把知识纳入道德范畴的倾向,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没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知识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使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加以保持,知识水平也会下降、倒退,以至完全丧失.孔子这种主张虽然有“重德轻智”偏向,但在揭示德与智的关系方面,指明了德对智的统率作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抓好德育,要真正把德育放在整个教育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来抓,中国基础教育的面貌才会有很大改变.\x0d孔子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非常清楚、明确:其方法就是“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孝悌”是孔子道德的中心与出发点,而泛爱众则是其最终目标与归宿.显然,这样的道德教育方法、途径由于步骤清楚、明确,所以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再加上每一步都是按照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顺序,既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也使人觉得合情合理,符合人之常情,愿意这样去做.因而便于学生去躬行践履,不会使人产生“说教”或“灌输”的生硬感觉.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在教育一线的中小学教师.\x0d启发诱导,学生为主体\x0d启发式教育,现在的老师都不陌生.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x0d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学生获得广大博深的学问,就必须依靠学生自觉地思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于是他总结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著名论断.孔子在这句话中关于“启”、“发”的议论,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最早起源.按照朱熹的解释,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会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是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的.\x0d不难看出,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启发.可是直到现在,我们有些教师还是进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教看得过于重要,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动性的特点.\x0d因材施教,求个性发展\x0d孔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思想,那就是因材施教.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进行针对性教育.孔子就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他采用的方法有“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以及“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废哉,人焉瘦哉?”(《为政》)即通过观察和与学生谈话进行全面了解.正是由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同样问“仁”、问“孝”、问“政”,孔子的回答往往是难易、深浅、详略、繁简各不相同.如樊迟和颜回都问“仁”,孔子回答樊迟是“爱人”,回答颜回却是“克己复礼为仁”.\x0d在我们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孔子这一思想就值得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很多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答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创新,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分析、理解、判断,并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我们国家基本采用班级教学制,这种教学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求同,教师一味苛求齐步走,学生的个性思想和特点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整个教育效果.为什么我们的诺贝尔奖项的获得基本是零?为什么我们的发明创造还停留在四大发明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还是那么单一,各种条条框框束缚着我们的思维,捆住了我们的手脚.现在再回头看看孔子的教育思想,他的思想足以启发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x0d愚教于乐,兴趣导航\x0d传统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一缺点也很大程度地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学生的厌学情绪无处不在,逃学、失学现象屡屡发生.归根结底在于“兴趣”.一个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不到快乐的存在,再高的智商也不能带来丰富的学识,渊博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保有对学习的兴趣,不断地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即使暂时的成绩和状态不理想,总有一天,他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x0d在这一点上,孔子的教学方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之.”(《述而》)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孔子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是巧妙地把学生领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使他们感到美不胜收,学起来轻松愉悦,“欲罢不能”(《子罕》).\x0d孔子对学生十分热爱,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从不摆教师的架子,总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而且也能“不耻下问”,教学态度谦和、民主、诚恳、友爱,教学气氛轻松愉悦.今天,我们更应该像孔子那样,和学生之间要名主、平等,要投入真诚的情感,爱生如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今天,我们应像孔子那样,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x0d对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x0d讲究学法,培养习惯\x0d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估计现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认识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应该为孔子最为强调的.孔子要求学生多闻多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为政》);要求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学习要循序渐进,“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子路》);学习要有恒心,“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子罕》);重视温习,“学而时习之”(《学而》),“温故而知新”(《为政》);学习要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自己会学习.\x0d目前,仍然有许多教师还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没有用有限的教材资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怎能让学生领会无限的知识领域呢?学习方法的指导比知识的灌输更为重要,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一辈子都受益,比只会课本上上的那些知识要点强多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个永远都无止境的课题.\x0d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远非我等浅学之辈能悟到精华所在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回头看看孔子,2000多年前的思想依旧能给我们启迪,不得不叹服孔子成为教育者的祖师,确实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仰的,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再去深入研究他的思想,以便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