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百度百科里的帕格尼尼介绍 竟然说他杀妻 真的吗 怎么一回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6 17:46:15
刚看了百度百科里的帕格尼尼介绍 竟然说他杀妻 真的吗 怎么一回事
刚看了百度百科里的帕格尼尼介绍 竟然说他杀妻 真的吗 怎么一回事
刚看了百度百科里的帕格尼尼介绍 竟然说他杀妻 真的吗 怎么一回事
尼科罗·帕格尼尼目录[隐藏]
人物简介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应是演奏家,大家如果仔细阅读他的曲谱,可以发现他的思想境界和其他一些大师相比,不在一个境界——偏低,但他演奏技法很高,可以称得上是小提琴演奏巨匠)、作曲家.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亚那.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亚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11岁,在热亚那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一位诗人说:世界上的音乐全被世上的男人手掌握着,而女人则是掌握男人手的人.这话搁在意大利音乐家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身上太准确了.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他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热内亚,父亲安东尼欧·帕格尼尼,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皆未受过正式音乐教育,夫妇俩在酒店唱歌赚取赏金,帕格尼尼大概是继承了父母天份.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拉琴的,他的肩膀,他的手肘,他的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敏感,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还有他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基于调音,而是从指法的改变.学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调半音以后,会使得升降记号大变,即使看谱已很困难,何况是即时的演奏.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议的,一般小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
帕格尼尼的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似痴似醉,如魔鬼附身.技巧之精湛. 在帕格尼尼在五十八年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和.《钟》、《狩猎》的名曲.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一度挥金如土,赌博成性,与妓女鬼混.那双拉琴的手,那双抓住音乐翅膀的手,一只伸进了肮脏的赌场,一只伸进里狐臭飘香的妓女幔帐.他把金质的音符当作了筹码,输掉了不仅是自己的尊严还自己的人格;他把生命最精彩的部分,输给了龌龊的温床和淫荡的女人.他的肉体和灵魂被女人掌握和玩弄.他把才气和傲骨输了个净光.
脱掉音乐的盛装,帕格尼尼背上了桎枯一样的债务,他被饥饿、疾病困扰着,最后不得不将心爱的小提琴变卖度日.他的小提琴要比托查的杰西命运还惨.有人说,帕格尼尼的双手和灵魂,被撒旦掌握了.在帕格尼尼辉煌时期,人们聆听他的演奏时这样说:才华横溢的大师你拉错几个音符吧,那样我们觉得我们还像人类.
但帕格尼尼还算是幸运的,当他堕落到穷困潦倒的时候,一个善良的贵妇人,像天使一样降临到他的身边.这个贵妇人叫荻达.荻达清楚地知道,拯救帕格尼尼的生命和灵魂,必须从他的双手开始.因为帕格尼尼的堕落是双手开始的.首先,荻达将帕格尼尼接到乡村自己的一个别墅,对他开始了三年的精心调养.生活上的多滋味调养,心灵上的仁爱抚慰,音乐上的指导辅助. 荻达手把手地教会了帕格尼尼吉它演奏指法.使他学会了用手指拔出与长笛相似的泛音和双音,使帕格尼尼重新找到了手感和乐感,并创造出了小提琴演奏新技法.《狩猎》是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第九曲的别名,E大调,其中一段双音,象狩猎号角声.就是从荻达那里学来的.
手指的灵性恢复,取决于一位善良的女人之手的把握;而心灵的复苏,缘于荻达心灵和爱的呵护.帕格尼尼的音乐再生,是荻达用爱心拯救复活的.在乡村别墅静养的三年中,帕格尼尼学会了珍爱自己和他酷爱的音乐.在荻达的调养下,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热那亚.并在卢卡重新举办了小提琴音乐会.
生平事迹
帕格尼尼的父亲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后来又让他师从小提琴家塞尔维托·科斯塔学习.帕格尼尼8岁时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并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尔的协奏曲.9岁加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就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12岁时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一举成功,轰动了舆论界.随后又赴帕尔玛,师从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学习.返乡后,每天大约用12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13岁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后,他的琴声又遍及法、奥、德、英、捷克等国.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师罗拉跳下病榻,自愧无颜为师.法国著名小提琴家罗多尔夫·克罗采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为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无论到哪里演出都大获成功,收入颇丰,可是源源而来的金钱,又因他嗜赌的恶习而输的精光.据说他父亲也是个赌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为赌注输掉了.在帕格尼尼为演出无琴发愁之际,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国商人借给他一把瓜尔内里制造的名琴“卡隆珀”,这使演出大为增色,获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动,对帕格尼尼说:“这把名琴就送给您了,但请切记千万不可给别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余,一生遵守了这一约定.在他去世后,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将这把小提琴交于日内瓦博物馆收藏.
1801年起的五年间,他忽然隐居起来,据说在练习吉他和务农,也有人说是为了与一位年长而富裕的寡妇之间的恋爱而躲避起来.此间,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与吉他合奏的奏鸣曲.1805年,23岁的帕格尼尼复出赴意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被拿破仑的妹妹莉萨·波拿巴·巴乔基聘为皮昂比诺的音乐指挥.三年合同期满后,帕格尼尼的踪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复出,在意大利许多城市举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乐会.1828年维也纳、1831年在巴黎和伦敦的演出均引起轰动.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马赛,然后去尼斯,并于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开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为名震欧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几乎慑服了欧洲所有的艺术家,如文学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梅涅、大仲马,音乐大师肖邦、舒曼、李斯特等,听过他的演奏无不为之激动不已.他对肖邦、柏辽兹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柏辽兹还应帕格尼尼之邀写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他.而帕格尼尼虽从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够辉煌),但仍然慷慨地增送给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柏辽兹2万法郎.
帕格尼尼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却备受疾病的折磨.他从小就病魔缠身,一生中几度死里逃生.46岁时,突然牙床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严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儿子于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后,他的演出越来越少.过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成了哑巴,只能靠儿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译来与人沟通,可见他一生的成就来得多么不易.
帕格尼尼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为了隐藏自己独创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将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后,人们才将他的作品编辑出版,总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杰出,其中《二十四首随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成钢琴曲;12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其中6首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声》)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点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标题《钟声》.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习曲.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他还创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种室内乐作品等.
]奇闻轶事
独弦操圣手
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传奇式的人物,他创作和演奏过不少小提琴"独弦操".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议的绝技,传说是在监狱里练就的.他曾因杀妻坐牢,看守准许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为消遣,他就在这根G弦上练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仑的姊妹卢卡和皮翁博公主埃丽萨·巴切科契请他到她的宫廷里当乐长,每两星期在宫廷音乐会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经,常常不等他演毕就离席,但还是十分欣赏他天才的创造力,经常鼓励他发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当时有一个贵妇人和他相恋,要求他写一首只用两根弦演奏的《爱情场面》.他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爱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热情的回答;最后, G弦和E弦上的双音结合成爱情的二重唱.贵妇人听了他的演奏大为感动.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转的语气对他说:"你刚才演奏了在两根弦上无与伦比的东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发挥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应试试看.几星期后,他果然写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军队奏鸣曲(作品31号),标题是《拿破仑》.8月,在广大宫廷听众之前演奏了这个作品.他后来所作的《玛丽-路易丝奏鸣曲》(作品65号)、《宣叙调和三首咏叹调的变奏曲》等,也都是专用G弦演奏的"独弦操".
吉它艺术的忠实探索者
帕格尼尼这个名字,总是与小提琴有着不解之缘.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诣,则鲜为人知.事实上,帕格尼尼不但会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称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为了潜心研究吉它,曾放弃了公开的小提琴演奏活动达数年之久.
欧洲的古典吉它艺术在十八世纪曾盛极一时,这与当时的几位吉它艺术家如索尔、阿瓜多、朱里亚尼的努力倡导是分不开的.这几位杰出人物作古之后,欧洲古典吉它艺术一时趋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得以复兴.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时代,正是古典吉它艺术处于低潮之时.他将许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机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强了小提琴的表现力.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称艺术精品.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几乎都以技巧艰深而著称,但他的吉它曲却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优美.
帕格尼尼是吉它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留下了几首堪称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在吉它艺术处于低潮之时对吉它艺术苦心扶植,为吉它艺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艰难的下葬
帕格尼尼的琴声有股魔力.人们在他琴声中能忘记正在流行的霍乱,依然人山人海地来捧场.一名盲人听他的琴声,以为是乐队演奏,当得知台上只有他一人时,大喝一声“他是魔鬼!”随即仓皇逃走.这声“魔鬼”似乎成了谶语.
帕格尼尼58岁时因肺结核口喷鲜血而亡,当丧钟敲响时,忽然又戛然而止.他生活的小城每个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去世几个小时前,一个传言正在城里扩散.
谣言散播者是一位神父,这个无聊的家伙在帕格尼尼奄奄一息时,盘问他琴里藏着什么秘密.帕格尼尼只好忽悠他一下,“里面藏着魔鬼!”然后挣扎着去拿小提琴……神父逃出来以后匆忙向主教报告,谣言立刻传遍全城.帕格尼尼那根能诱发出天籁之声的琴弦,是由他杀害的情人的肠子做成——正是这根弦缠住他的脖子,将他慢慢绞死.
主教听后下令停止丧钟,全城的气氛显得诡异紧张.小城没人能忍受一个魔鬼同盟者,甚至不允许为他举行一场葬礼.朋友只得给他的尸体注射防腐剂并带回家藏起来.尸体停放两个月后,宗教当局仍不同意下葬,于是朋友便把遗体公开展示以期唤醒舆论,但人们避之唯恐不急.
他的遗体辗转于各个港口,都不准其上岸,最后在无人的小岛上摆放了四年,后被偷运到家乡藏起来.大约三十多年后,他儿子再次和教会交涉,宗教当局回答说,除非能提供死者坦白悔罪的证明,否则不能撤销禁令!而所谓悔罪的证明是什么呢?把由魔鬼帮助赚的钱全部还给教会.儿子屈服了活生生的勒索,支付了150万马克.在一个悄悄的夜晚,大师终于入土为安!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小提琴家中间任何人也没能拥有象帕格尼尼那样巨大的声望.在同时代人的眼里,他似乎是个谜,是个奇人.有些人认为他是天才,另外一些人又把他看成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冒牌大师;他的名字即使在生前就已经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奇谈怪论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九世纪前半叶整个浪漫主义演奏艺术思潮的兴起是由他首先掀起的:他在器乐效果方面的创新曾经是柏辽兹和李斯特改革管弦乐和钢琴音乐的典范;舒曼十分赞赏他的随想曲,并且由此特意把它们改编成钢琴曲;罗西尼、梅耶贝尔、肖邦、李斯特从事创作无不接受过他或多或少但不容忽视的影响;勃拉姆斯根据他第二十四首随想曲的主题进一步尽意发挥地写出一首钢琴变奏曲,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拉赫玛尼诺夫又用同一个主题创作出一首乐队演奏的《狂想曲》.一百多年以来帕格尼尼的作品始终没有离开过音乐会舞台,它们以明朗的配器、鲜明的造型和满含深情而又永葆青春的旋律使人百听不厌.然而在今天也可能听得到这样的见只就表演而论,帕格尼尼是个很了不起的伟人,至于说到他的创作,无非依*炫示绝技动人心目而已.在这方面,看来他的命运倒和李斯特颇有类似的怀才不遇之处,李斯特的创作才能长期以来也是未曾得到大多数人的许可.但是帕格尼尼一生之所以如此光辉而至今仍然不朽,恰恰证明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
1782年10月27日帕格尼尼在热那亚诞生.他的童年时代过得极不愉快.父亲——安东尼奥·帕格尼尼——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店里的收入就连供应全家粗衣淡饭的需要也嫌不够,何况他还是个赌起钱来不要命的赌徒,这种恶习使他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想发财.这个人一碰就爱发脾气,肝火旺得很,难得有心平气和的时候,简直是这个家庭里的暴君.
安东尼奥对音乐十分喜欢,可是他那点能力充其量只够在家里或者朋友小圈子里拿起曼多林弹一段民间小调开开心而已.当他在儿子身上发现了一种绝非寻常的才能时,他激动得差一点变成了个白痴.从此儿子就成了老子手里一付可以用性命去赌输赢的活的扑克牌.他开始亲自教尼科洛,起先教孩子弹曼多林和吉他然后又教他拉小提琴,逼着他从清晨一直练到深夜,要是他觉得孩子似乎还不够刻苦,那就干脆不给他留什么吃的东西.极其繁重的课业损害了尼科洛的健康;结核菌和神经衰弱症在他身上一步一步地蔓延开来.本来已经削弱的体质很容易听从病魔的摆布.麻疹和猩红热又差一点儿要了他的命;之后,尼科洛一辈子也未曾摆脱掉这种强直性的昏厥和肌肉不时痉挛的毛病.
母亲——捷列扎·鲍拉尔多——真心地疼爱着孩子,但这个对丈夫百依百顺的女人是个头脑简单的农民,一向笃信上帝而又讲究迷信,几乎从尼科洛刚刚哇哇落地起,她就十二分肯定地预言这个婴儿前程远大,将来会成为一位大音乐家.
好几种帕格尼尼的传记都提到过,在父亲管教之后,尼科洛曾经到一个名叫乔万尼·塞韦托的普通乐师那里上课.大家确实都知道,小提琴家又是作曲家的弗朗切斯科·涅科(Francesco Gnecco)对他相当关心.不能说没有受过他影响的帕格尼尼开始到贾科·科斯塔(Giacomo Costa)那里学琴,这位老先生向来紧紧抓住小提琴古典学派已经过时的教学原则不撒手.这种迂腐而严格的教学当然不会使这个极其任性的学生老实听话.后来帕格尼尼在写信时提到他:“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想起亲爱的老科斯塔,可是当时我跟他上课未必给他带来过很多愉快,因为我意识到他的指示有不少地方是违反自然的……”
在1794到1795年间热那亚音乐会上的听众就曾听过还是科斯塔学生的帕格尼尼表演.按照当地的惯例,音乐会总是要在教堂里举行.那个时期对热那亚来说是个风波迭起的年代.相当多的热那亚人对法国革命抱着十分同情的态度.因此象这样的听众对少年小提琴家在1795年7月31日那场音乐会上首次表演的《卡马尼奥拉》革命歌曲主题变奏曲会怀着何等欣喜若狂的心情去欢迎,那就不难想象了.
在尼科洛和极其爱慕他艺术的季·涅格罗侯爵之间的深厚友谊据认为是从1796年前不久开始的.正好是那一年,克莱策在侯爵的沙龙里听到了帕格尼尼表演,当场预言这个少年的前程将会无限光明.受到鼓励的帕格尼尼由侯爵和父亲陪同去实现他生平第一次到意大利各地巡回的公演.在帕尔马,他想拜著名的亚历山德罗·罗拉(Alessandro Rolla)为师.不过,听过他表演的罗拉声称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有次路过帕尔马,尼科洛曾经到加斯帕罗·吉雷蒂(Gasparo Gldretti)那里上作曲课,并从菲迪·帕埃尔(Ferdinand Paer)的好心劝告中得到不少启发.经过这个时期的学习,他写了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和不少的器乐曲.
午后的阳光穿过玻璃窗,洒在窗台前的地面上,音响里放着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阳光的波纹随着音乐时而散发出朦胧的晕,时而形成犀利的光束……
黑夜笼罩城市的天空,帕格尼尼的音乐回荡在我的小屋里.热咖啡的水汽在空气中缭绕成美好的弧线……
尼科洛·帕格尼尼,这位18世纪80年代出生的意大利热亚那人,在迄今的小提琴家中有着空前绝后的巨大声望.
童年的他就在音乐方面表现出绝非寻常的才能,然而日子却由于家庭的贫困和父亲急功近利的教育过得非常不愉快,贫穷以及违反自然的深度沉重的课业,使他的个性桀傲而且叛逆,并是他的一生都没有摆脱强直性昏厥和肌肉的不时痉挛.
帕格尼尼由于受过弗朗切斯科·涅科等小提琴家的很大的影响而充满自由的浪漫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热亚那那纷繁的政治环境使少年的帕格尼尼无限神移,这位急性子的意大利人有着浪漫不羁的性格,他的演奏艺术体现有灵感激发而潮涌的即兴创作和热烈的幻想.
1801年,他开始写作那些足以名传千秋的随想曲,也就是从这一时期,他开始了自己神奇、辉煌而又辗转的人生,于1801年和家庭决裂,然后从卢卡、比萨一路到米兰、帕尔玛等地举行独奏音乐会,神秘莫测、新鲜独特的演奏技巧使他的名气日渐响亮.
帕格尼尼在1802年开始他的初恋,在情人的托斯卡那别墅的三年里,他悉心将吉他技巧溶入小提琴的演奏中,产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绝技手法.
帕格尼尼一直过着漂泊不定、到处公演的生活,他曾在卢卡的宫廷乐队任教,1813年又在米兰投身于浪漫派和“古典派”之间激烈的艺术竞争,曾有几位“古典主义”演奏家提地赶往米兰想和他作一番较量,然而都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他的最负盛名的创作——《威尼斯狂欢节》是在美丽的水城完成的,这部作品几乎把它的全部技巧和变奏的能耐都使了出来,或明或暗的意境,栩栩如生的形象和不落俗套的民间音调使这部作品成了一座象征浪漫主义炫技演奏艺术顶峰的纪念碑.
帕格尼尼的演奏仿佛是他那件乐器在真正的说话,在呻吟,无论是大雷雨、夜深的寂静、盘旋的飞鸟,都模仿得十分逼真,他的音乐充满诗一般的情感,一位作家说:他只需要两根弦,一跟击中你的神经,一跟击中你的灵魂.
没有人能像帕格尼尼一样把小提琴曲的感情写得那样的丰沛,没有人能像帕格尼尼一样把小提琴曲演奏得那样的汹涌、深邃和奇妙,这位伟大艺术家的贡献的巨大和独特是我们无法用词语来定义的.
五十二岁以前,帕格尼尼往来于欧洲各地,紧张的状态使他付出了牺牲身体健康的沉重代价.他晚年希望在法国南部的良好气候中恢复健康,却不幸陷入和天主教会的斗争中,1838年有受人欺骗卷入肮脏的买卖,那场官司一直打到他逝世.
1840年5月27日,伟大的音乐家与世长辞,时年五十八岁,然而由于和天主教会的过结,他的灵魂在1896年才得以安息.
帕格尼尼一生坚持对音乐的追求和人性的反抗,他那无数迷人的旋律多少年来为肖邦、舒曼、李斯特等音乐家所尊崇,他们将帕格尼尼丰富多彩的器乐成就作为自身创作的典范.
帕格尼尼在艺术的星空上踏出了光辉的音乐银河,他的精神和才华是永恒的.
[编辑本段]演奏技巧
法国小提琴家吉特利斯曾说:“帕格尼尼不只是一个发展……先是有了前面的这些(小提琴家),然后帕格尼尼横空出世了.”尽管帕格尼尼所采用的一些小提琴技巧在当时已经出现,技巧发展却已经停滞不前.科莱里(1653年-1713年)被认为是小提琴技巧之夫,他将小提琴的地位从伴奏 乐器提升到了独奏乐器.巴赫(1685年-1750年)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BWV 1001-1006)奠定了小提琴的复调演奏能力.第一部对小提琴技巧进行系统研究的作品是 卢卡特里(1693-1764)的24首随想曲,尽管在今天演奏起来没有问题,在创作的时代却因难度过高而无法被演奏.当时的杰出小提琴家们更为关注的是音调和弓法(弦乐演奏家们称为“右手技巧”)这两个最基本但是很关键的问题.
帕格尼尼则为演奏家和作曲家们引入了更先进的技巧.通过他的贡献,小提琴作品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音乐具有非常丰富和高难度的指法和弓法以取悦听众,并对他当时的同行们构成挑战.他的音乐会作品中有连顿弓、和声、拨弦(双手),和丰富的音程(最多达到大十度).帕格尼尼的作品不被认为是完美的对位法创作:(伊萨依曾抱怨说在帕格尼尼的音乐中钢琴和管弦乐伴奏太像吉他了,缺乏个性和对位).但是,他将小提琴的音色和色彩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帕格尼尼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吉他演奏家,并为这件乐器创作了超过200部作品.
帕格尼尼可以在一个把位上用四根弦演奏出三个八度,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他的灵活性也许是由于马凡氏综合症或Ehlers-Danlos 综合症.他的指法,比如双音技巧,换指八度(和十度)和左手拨弦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却是现在的年轻小提琴家们的常规训练科目.几乎半个世纪后才由约阿希姆和伊萨依带来了可以和帕格尼尼相提并论的小提琴技巧跳跃式发展.
很多作曲家都对帕格尼尼的a小调第24随想曲很感兴趣.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马尼诺夫、卢托斯拉夫斯基和很多其它作曲家都为这个作品的旋律创作了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