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上的古诗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6:02:23
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上的古诗词
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上的古诗词
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上的古诗词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赏析:一、二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没有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因为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渔家傲〉(范仲淹)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边塞风光在作者笔下苍凉悲壮.“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从听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至“千嶂里”两句,又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家万里”归去已不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无望.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三)〈天净沙 秋思 〉 (马致远)
赏析:“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
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回想二十多年来两度遭贬,一直在远离京城的荒僻之地为官,心中感慨万端.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诗人在外地二十多年,如今召回京城,许多旧友已经去世,只能徒然的吟诵“闻笛赋”表示怀念而已.“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这两句诗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后人常引用此两句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无题〉 (李商隐)
简析: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首联:写暮春时自己与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的意思不同.“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即春风,“残”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方”“始”,都是“才”的意思.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的才停止流烛泪.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故诗人转写对方即从晓妆对镜落笔.“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当诗人夜晚独对荧荧烛泪之时,所爱的人也许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踯躅苦吟吧?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深情.诗人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将对方住处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为什么见面这般难?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连打探—下她的音讯也不容易,只有请神话传说中的青鸟帮忙了.“青鸟殷勤为探看”,只是诗人苦苦相思时的一种愿望而已.“为探看”即为我探探看,口气中充满期待之意.
(六)《夜雨寄北》
简析:
诗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释很适合,解为寄给住在北方的友人也可以.李商隐曾宦游梓州(今四川三台一带),其妻王氏留在长安.这首诗大约是其收到妻子来信后所作.
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像是一问一答,“你问我何时能回家?我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日期.”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歉意,都在这看似平淡的诗句中表现出来.
次句“巴山夜雨涨池”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巴山,巴地的山,指诗人旅居之地.梓州古代属巴国,巴地多山.
从首句的叙述变为次句的写景,有点出人意料.初看似无联系,细想才感到语意相通:诗人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倍感孤寂凄凉.
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何焯用“水精如意玉连环”形容此诗风格(《李义山诗集辑评》卷上),颇为形象.
这首诗的构思极富特色,先写妻子思念远游巴山的丈夫,丈夫思念留在北方的妻子,后写想像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既写出了空间的殊异,又写出了时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七)《论诗》 清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 .
简析:
清人赵翼这首论诗的诗,由于观点新颖,提倡创新精神,符合时代潮流,因而流传很广,经常被人引用.
前两句从评论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人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我们知道,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调张籍》一诗开头便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两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也曾有人企图贬抑李、杜的成就,但韩愈认为这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可如今赵翼却说李、杜的诗不新鲜了,真是石破天惊之论!他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不是.这里所谓“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 ,后两句提出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山,这里指祖国山河.古人认为人才出现跟江山秀气的熏陶有关,因此有“人杰地灵”的说法.才人,有才华的诗人、文学家.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赵翼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会出现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李、杜之后,白居易、李贺、杜牧、李商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都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开一代新的诗风.
此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前两句只是为提出下面的见解略作铺垫而已.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