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习惯法有什么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13:56:53
土家族的习惯法有什么特点?土家族的习惯法有什么特点?土家族的习惯法有什么特点?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

土家族的习惯法有什么特点?
土家族的习惯法有什么特点?

土家族的习惯法有什么特点?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
  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语言文字】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服饰】
  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民居】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习俗】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
  【宗教信仰】
  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白虎崇拜: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影子.其意用虎的雄见来驱恶镇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饮食习惯】
  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 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
  【文化】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史诗、山歌最为著名.
  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方面,刺绣、编织比较有名,土花铺盖尤为著名.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坝漆”,都是饮誉中外的名产.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
  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
  【天文历法】
  土家人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天文、地理、气象、水利、农学、生物学、医药学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指导一代又一代土家人的生产与生活.
  土家人的气象知识是以谚语、歌谣的形式留传下来的,如:“云朝工,亮通通;云朝西,披蓑衣;云朝南,打破船,云朝北,下不彻”、“早晨烧霞,等不烧茶;傍晚烧霞,晒死蛤蟆”、“雷公光唱歌,有雨也不多”、“东虹日头西虹雨,虹在南方涨大水”、“月亮打伞,晒破岩板,月亮生毛,雨落明朝”、“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抹腰”等都是通过对云雷、虹等天象或日月等天体的观察来预测天气的晴好,准确性高.
  土家人还根据山里草木枯荣、候鸟来去、日月星辰的变化、云风雨雷电的交替来按排农时,预测气候,估算年成的丰歉.他们把世代积累的农耕经验编成山歌、谚语,口耳相传,指导春种秋收.如:“老张莫听老问哄,桐子花开要下种”、“三月逢春好盘花,满山阳雀叫喳喳,一来报知阳春节,二来摧动种庄稼”告诫人们桐树开花、阳雀欢叫的时节,也是播种时候了.又如:“清明要明,谷雨要淋”、“三伏不热,五谷不结;三九不冷,百果不很”.这是根据特定节气的气象情况来推测农业的收成好坏.
  其农学知识也靠这类谚语、歌谣相传,如:“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讲的是农田要深耕细耙,这样收成才好.“深栽洋芋浅栽秧,红苕栽到皮皮上”、“宁栽秋苕,不种秋荞”,又是在传授稻秧、红苕、洋芋,荞麦的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