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 遣唐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7:20:57
日本著名 遣唐使
日本著名 遣唐使
日本著名 遣唐使
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在630-894年的2个多世纪中,日本派出了十几次遣唐使团,每次最少250人,最多则有600人。他们分配长安太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到处参观采访,充分领略唐朝的风土人情。他们在中国时与一些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晁衡(阿倍仲麻侣)回国时不幸沉船,一时人们都以为他死了而悼念他,李白作了一首《哭晁衡》。遣唐使回国后在日本崭露头角,在各领域都有一定建树。...
全部展开
在630-894年的2个多世纪中,日本派出了十几次遣唐使团,每次最少250人,最多则有600人。他们分配长安太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到处参观采访,充分领略唐朝的风土人情。他们在中国时与一些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晁衡(阿倍仲麻侣)回国时不幸沉船,一时人们都以为他死了而悼念他,李白作了一首《哭晁衡》。遣唐使回国后在日本崭露头角,在各领域都有一定建树。
收起
小野妹子 好像是隋朝时期的。
中日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交往,公元607年日本开始遣隋,到618年唐灭隋时日本共派出四次遣隋使,其中小野妹子是最有名的一位,他将中国的佛前供花引入日本,形成了后来的日本第一大插花流派——池坊派。到了唐朝,中国的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日本则处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变革时代。中日两国交往最频繁的时候应该是在公元630年--894年,这段期间共派出遣唐使19次,其中除去三次”送唐客使”和一次...
全部展开
中日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交往,公元607年日本开始遣隋,到618年唐灭隋时日本共派出四次遣隋使,其中小野妹子是最有名的一位,他将中国的佛前供花引入日本,形成了后来的日本第一大插花流派——池坊派。到了唐朝,中国的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日本则处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变革时代。中日两国交往最频繁的时候应该是在公元630年--894年,这段期间共派出遣唐使19次,其中除去三次”送唐客使”和一次”迎入唐使”及两次因故未成行外,正式来华的共有13次。这延续二百余年的遣唐史,在不同时期,组织、规模、交通路线都有很大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是舒明天皇时期(公元629——641年)到齐明女皇时期(公元655——661年),约30年的时间,第一、二、三、四次的遣唐使的派遣都属于这个阶段:
第一次:大使:犬上三田耜 副使:药师:惠日 来华时间:630年8月(舒明天皇二年八月) 回日时间:632年8月(舒明天皇四年八月)
第二次:大使:吉士长丹、高田根麻吕 来华时间:653年2月(孝德天皇白雉四年五月) 回日时间:654年7月(孝德天皇白雉五年七月)
第三次:押使:高向玄理 大使:阿边麻吕 副使:药师:惠日 来华时间:654年2月(孝德天皇白雉四年二月) 回日时间:655年8月(齐明女皇元年八月)
第四次:大使:坂合部石布 副使:津守吉祥 来华时间:659年7月(齐明女皇五年七月) 回日时间:661年5月(齐明女皇七年五月)
其特点是:规模小(最多两只船),人数少(不超过250人),组织不严密各色人等配备不整齐,一般沿着朝鲜半岛、辽东半岛航行,然后横渡渤海湾口,到山东半岛登陆,在经陆路前往长安。
第二期是天智天皇时期(662——671年)的两次遣唐使,既:第五、六次:
第五次:大使:守大石 副使:坂合部石积 来华时间:665年12月(天智天皇四年十二月) 回日时间:667年11月(天智天皇六年十一月)
第六次:大使:河内鲸 来华时间:669年(天智天皇八年) 回日时间:北路?670年(天智天皇年九年)遣使‘贺平高丽’。
这两次规模和航线与第一期差不多,但其政治意义十分突出,不同于一般遣唐使活动。因663年,唐、日在朝鲜进行了战争,日本失败,撤回军队,并深恐唐军乘胜进攻本土。次年唐朝的使者郭务悰、刘德高相继来日,故而第五次遣唐使大概是为了送刘德高而派遣的。第六次遣唐使也是为了修补白江口之战造成的唐日关系裂痕而派出的。
的三期从文武天皇时期(697——707年)至孝谦女皇时期(749——758年),约五十年间的四次遣唐使,是遣唐使的最盛时期。这四次遣唐使,即:第七、八、九、十次。
第七次:执节使:粟田真人 大使:坂合部大分 副使:巨势邑治 来华时间:702年6月(文武天皇大宝二年六月) 回日时间:704年7月(文武天皇庆云元年七月)
第八次:押使:多治比县守 大使:大伴山守 副使:藤原马养 来华时间:717年3月(元正女皇养老元年三月) 回日时间:718年10月(元正女皇养老二年十月)
第九次:大使:多治比广成 副使:中臣名代 来华时间:733年4月(圣武天皇天平五年四月) 回日时间:734年11月(圣武天皇天平六年十一月、八年七月)
第十次:大使:藤原清河 副使:大伴古麻吕 副使:吉备真备 来华时间:752年(孝谦女皇天平胜宝四年润三月) 回日时间:753年12月(孝谦女皇天平胜宝五年十二月、六年正月、四月)
这两期的特点是规模大,航线也和上期不同。
第四期从光仁天皇时期(770——780年),到仁明天皇时期(834——850年),约六十年,派出三次遣唐使,即第十一、十二、十三次:
第十一次:大使:佐伯今毛人 副使:小野石根、大神末足 来华时间:777年6月(光仁天皇宝龟八年六月) 回日时间:778年10月、11月(光仁天皇宝龟九年十月、十一月)
第十二次:大使:藤原葛野麻吕 副使:石川道益 来华时间:804年(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 回日时间:805年6月(桓武天皇延历二十四年六月)
第十三次:大使:藤原常嗣 副使:小野篁 来华时间:838年(仁明天皇承和五年) 回日时间:839年8月、10月,840年4月、6月(仁明天皇承和六年十月、七年四月、六月)
这一时期的遣唐使在外观规模组织上不弱于第三期,山之有所超过,但在精神上已是强弩之末。此时唐朝正是安史之乱之后,内有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之争,外有回纥、吐蕃等的入侵,国势江河日下,文风逐渐衰颓,而日本则是凡可汲取和借鉴的已大体输入完毕,贵族们也丧失了出没波涛追求唐文化的热情和锐气,而且遣唐使的派遣需要大批经费,日本政府也深感财政日益无力支付,故于894年做出了停派遣唐使的决定。
——————————————————————————————————
阿倍仲麻吕于公元717年3月(元正女皇的养老元年)19岁的时候随第八次遣唐使入唐,当时的身份是留学生而不是遣唐使。
入唐后,阿倍仲麻吕进入国子监的“太学”开始了学习生活,钻研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
阿倍仲麻吕在唐时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结束国子监的学习后(最早当在721年。至迟不过727年),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作为日本人,能够顺利地通过如此困难考试的,阿倍仲麻吕是第一人,同时也是最后一人。从此,阿倍仲麻吕开始了在唐朝漫长的仕途生涯。他最初的官职是太子宫左春坊司经局的校书,官阶正九品下,职责是校订经史子集四库书籍,为太子侍读,辅佐太子李瑛研究学问。后由于京兆尹崔日知的推荐,他又被擢为左补阙从八品上,这是一个担任皇帝侍从的工作,其收入是发禄70石,月俸4500文,此外还可得到职分田,并经常见到玄宗。由于阿倍仲麻吕博学多识,因而深得玄宗赏识,玄宗亲自为他起了个中国名字——朝衡(或晁衡)。
阿倍仲麻吕的官职步步晋升,后来作了仪王友(玄宗第十二子于开元十三年既公元725年五月被封为仪王),“友”为从五品下的官职,职责是陪游侍居,规讽道义 实际上是仪王的半个老师。公元752年(唐天宝十一年),阿倍仲麻吕由卫尉少卿提升为卫尉卿兼任秘书监(从三品)。“安史之乱”后又担任过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赐北海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
当第十次遣唐使要回日本时,阿倍仲麻吕已经56岁了,之前曾提出回国,玄宗不准,这次因怀念故土和亲人而又一次向玄宗回国请求,终于得到了玄宗的恩准。
公元770年(宝龟元年)阿倍仲麻吕以73岁高龄结束了他富有戏剧色彩的一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