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八将领是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3:47:29
战国八将领是哪些战国八将领是哪些战国八将领是哪些孙膑:齐国名将,经典之战:围魏救赵乐毅:燕国名将,经典之战:围困即墨廉颇: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伐齐讨魏赵奢赵国名将,座驾:四驱

战国八将领是哪些
战国八将领是哪些

战国八将领是哪些
孙膑:齐国名将,经典之战:围魏救赵
乐毅:燕国名将,经典之战:围困即墨
廉颇: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伐齐讨魏
赵奢 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
李牧:赵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经典之战:大破匈奴
白起:秦国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经典之战:长平之战
王翦:大秦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昆吾剑,经典之战:横扫六合
蒙恬:大秦名将,座驾:四驱战车,兵器:戈,成名经典:万里长城
章邯:大秦名将,座驾:五花骢,兵器:龙雀大环刀,经典之战:定陶之战

吴起(魏),白起(秦),孙膑(齐),乐毅(燕),项燕(楚),廉颇(赵),王翦(秦) ,李牧(赵)。

齐国:田单、孙膑
燕国:乐毅
赵国:李牧、廉颇、赵奢
秦国:白起、王翦

吴起 孙膑 带佗 倪良 王寥 田忌 廉颇 赵奢
也许……或者还有白起……

战国十大名将:
秦武安君白起、赵武安君李牧、赵信平君廉颇、秦武尉君王翦,燕昌国君乐毅、齐安平君陈单、吴孤竹君伍胥、越海枫君范蠡、秦武良君蒙骛、赵马服君赵奢。此十君者,均杀人数十万,攻陷近百城…….
1 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全部展开

战国十大名将:
秦武安君白起、赵武安君李牧、赵信平君廉颇、秦武尉君王翦,燕昌国君乐毅、齐安平君陈单、吴孤竹君伍胥、越海枫君范蠡、秦武良君蒙骛、赵马服君赵奢。此十君者,均杀人数十万,攻陷近百城…….
1 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2 廉颇,赵国人,主要活动是在赵惠文王 (前298-前266年)、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赵悼襄王(前 244-前236年)时期。
3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参见秦灭六国的战争)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4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5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
6 楚国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7 战国名将--乐毅
战国中期辅佐燕昭王,统率五国联军大破齐国的旷世名将乐毅。
8 战国名将——吴起
吴起,中国历史上与孙武齐名的兵法大家,后人谈兵论道,皆以“孙吴”并称可见一斑。但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家,更是名震天下的政治家、改革家。单以“军神”二字,实不足以概括吴起那光辉而瑰丽的一生。

收起

吴起 白起 孙膑 乐毅 项燕 廉颇 王翦 李牧

我最崇拜白起和王翦。秦朝的大牛逼!白起杀人多,动不动就四五十万的杀,王翦统一六国,功不可没

赵奢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主要活动于赵惠文王时期。初为田部吏,以法治租,得平原君赏识,被荐举主管国赋收入,颇有成效。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 269),因秦攻赵阏与(今山西和顺)甚急,诸将慑于道远险狭,不愿领兵往救,赵奢认为此种战势犹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遂受命为将率军救阏与。以攻其不备的方略,西出邯郸(今属河北)30里即滞留不进,就地筑垒,造成不敢与秦...

全部展开

赵奢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主要活动于赵惠文王时期。初为田部吏,以法治租,得平原君赏识,被荐举主管国赋收入,颇有成效。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 269),因秦攻赵阏与(今山西和顺)甚急,诸将慑于道远险狭,不愿领兵往救,赵奢认为此种战势犹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遂受命为将率军救阏与。以攻其不备的方略,西出邯郸(今属河北)30里即滞留不进,就地筑垒,造成不敢与秦交战的假象,并借秦间之口使秦军难料赵军意图,反以赵军为怯弱。随即卷甲疾行二日一夜赶至距阏与50里地,严阵以待秦军,并抢先攻占北山高地,以有利地形发动反攻,大败秦军,解阏与之围(见阏与之战),因功受封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位。赵奢精于治军用兵之道。对下属严而和,所得赏赐尽散给部属,且乐于采纳下属正确意见,故深得军心。用兵谨慎,且求灵活善变,曾与田单论用兵之众寡,认为古今异势,战争规模日益扩大,用兵数量必然随之增多。其子赵括善于纸上谈兵,视用兵为易事,赵奢深以为忧,并预言赵括为将必败,后果如其言。
李牧
战国时赵国名将,封武安君。他率军20万,常据代、雁门一线守边,抵抗匈奴入侵,保持了赵国边疆的安宁。秦、赵长平之战后,李牧以大将军升为相国,率军抗击秦国入侵。公元前229年,在赵国亡国前夕,因遭谗被杀。
廉颇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壁,强秦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赵惠文王十九年复攻赵,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今河南渑池县西),赵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磋商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认为自己做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城,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我,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并不想与廉颇去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有时,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躲避了。这引起了蔺相如舍人的不满,蔺相如解释说:“强秦与廉颇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当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还会怕廉颇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这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朝中为官,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廉颇听后,深受感动,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荆条,赤膊露体来到蔺相如家中,请蔺相如治罪。从此两人结为刎颈之交,生死与共。
“将相和”的故事,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泪下,感人奋发。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年二(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正是由于廉、蔺交和,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秦国以后10年间末敢攻赵。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睢“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参见长平之战)。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问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五万人。
长平之战后,秦国趁势包围赵都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持续一年多,幸有魏公子信陵君窃取兵符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减。
燕以赵大伤于长平,以丞相栗腹为将,针对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状况,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举兵攻赵。赵使廉颇为将,指挥了著名的鄗代之战。他将全军分为两路,一路由乐乘率领直趋代地,抗击西路燕军,一路亲自率领,迎战燕军主力于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北)。廉颇指挥为保卫乡土而同仇敌忾的赵军,采取集中兵力打敌正面的战法,首战告捷,挫敌兵锋,打掉了燕军的嚣张气焰。接着,他率领赵军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燕军主帅被斩,惊慌溃退。廉颇抓住燕军败退之机,立命赵军乘胜追击,长驱500里,于前250年进围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燕王喜眼看燕国危在旦夕,只好答应赵国提出的割让5城等全部要求,向赵国求和。廉颇因功封信平君,为相国。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笼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说明赵国国力又有恢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现在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参见秦灭赵之战)。
廉颇的陵墓在今安徽省寿县城北7公里的八公山之放牛山西南坡上,墓面西,周长300米,西临淮河,南北东三面环山,一代风流领山川之胜,英风浩气激荡千秋。
点评: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担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袁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