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为什么用这个做题目?为什么写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还有鲍照的生平就更好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11:48:27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为什么用这个做题目?为什么写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还有鲍照的生平就更好了拟行路难·其四鲍照为什么用这个做题目?为什么写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还有鲍照的生平就更好了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为什么用这个做题目?为什么写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还有鲍照的生平就更好了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为什么用这个做题目?为什么写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还有鲍照的生平就更好了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为什么用这个做题目?为什么写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还有鲍照的生平就更好了
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这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不尽情宣泄,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有许许多多像诗人一样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样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这正是人间极大的不幸.而这种不幸的根源,已经是尽在言外,表现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话题,也只是诗人在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词.
这首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从作者的表达情感方式来说,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评论此诗说:“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无限.”清代沈德潜评价说:“妙在不曾说破.”准确地指明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伴随感情曲折婉转的流露,五言、七言诗句错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韵脚由“流”、“愁”到“难”、“言”的灵活变换,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诗起伏跌宕的气势格调.
沈得潜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3]
6作者简介
鲍照(412——470),字明远,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东海(今属江苏)人,家世贫贱,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艺术形式上,鲍照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在作品内容上,多表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诗作今存204首,有《鲍参军集》.
7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的和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嫉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6DlMeMH4G6DXfvN7PZQasVyLhN5WVBFW8B6ivyc_1bWLR9HklerdZwyPOjvOmBbSvOCMlWKYGYdP_jYyT0o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