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4.14”玉树大地震的报道,谈谈报纸编辑该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策划和报道?要1200字左右(三天时间要)我没我时间写,只有麻烦大家了,好的话还加100分.请留言,然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22:05:30
请结合“4.14”玉树大地震的报道,谈谈报纸编辑该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策划和报道?要1200字左右(三天时间要)我没我时间写,只有麻烦大家了,好的话还加100分.请留言,然后
请结合“4.14”玉树大地震的报道,谈谈报纸编辑该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策划和报道?要1200字左右(三天时间要)
我没我时间写,只有麻烦大家了,好的话还加100分.
请留言,然后
请结合“4.14”玉树大地震的报道,谈谈报纸编辑该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策划和报道?要1200字左右(三天时间要)我没我时间写,只有麻烦大家了,好的话还加100分.请留言,然后
突发事件报道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组织指挥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报道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突发事件又称紧急事件、危急事件,是指人们难以预测或未能预测而突然发生的某种客观情况或事件.按其性质可将其分为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天灾”,如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祸”,如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策划是指记者、编辑针对某个突发事件,努力发掘其新闻价值,谋划最佳报道形式,以求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应的过程.正确认识5.12汶川大地震和3.14拉萨打砸抢烧等突发事件,总结归纳央视成功的报道经验,把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好,是新闻媒体在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论是自然事件还是社会事件,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的前提.通过解析5.12汶川大地震和3.14拉萨打砸抢烧等突发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一些特点,诸如时效性强、变动性大、不确定性大、影响面广等.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和“灾难性”等自身的特点,往往会迅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这就决定了其报道策划有许多不同于常规事件策划的特点和要求,诸如报道的及时性、紧迫性、谨慎性、应变性、现场感、连续性、立体性等.突发事件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但在突发事件发展过程中,必定会从一些方面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傲立于世的不朽的内在价值,也有人性深处向善力量的集中迸发的种种表现.我们传媒人应在了解和掌握了突发事件自身的特点和报道的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及时跟进,随事而变,拓展报道层面,深挖新主题,用镜头说话,用版面说话.
突发事件的报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媒体社会责任感的检验.在我看来,从媒体方面而言,这次抗震救灾中,最值得称道的当数央视传媒.本次地震发生以后,央视传媒对抗震救灾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当的报道方式,不仅第一时间积极投入前方报道,并且在四天内就组织了一场赈灾文艺晚会.报道始终正面鼓劲,几乎没有出现任何能够引发负面效应的不负责任的报道.事实证明,抗震救灾至今的时间里,《关注汶川》的特别报道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正确资讯,有力地抑制了谣言和猜疑,稳定了人心,进而极大地激发了全国民众的凝聚力和爱国心,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提供了可靠保证.不说别的,如果没有那么多感人的新闻报道,会有全国、全世界各地那么多踊跃捐赠吗?当然,类似媒体围着领导转,领导未到的重灾区如文县等迟迟得不到救援等问题的反思,随着抗震救灾的逐渐推进,特别是进入灾后重建阶段以后,媒体也一定会将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上.如何应对和接受质疑,如果改变对信息传播的单纯性“管制”思维,将见证管理者的制度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在突发事件面前,媒体将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如何以更为专业和有效的传播方式引导舆论,也将是传媒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新闻竞争的实质,说到底就是争夺受众,突发事件大多为受众所广泛关注,且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理应成为媒体重点经营的题材.新闻媒体如果不对事态发展做出必要的分析和预测,不根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先策划,那么,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局势面前,就会陷入被动应付的状态,难以取得组织报道、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对此,新华社提出的“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的报道思想,能够有效指导传媒人密切关注事件发展动态,并据此分析预测,加强策划预案,迅速展开连续性报道,从而为广大媒体用户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新闻服务.正如国家不幸诗家兴一样,我们对突发事件报道也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突发事件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报道好突发事件是新闻竞争的必然选择,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我国新闻事业与世界接轨的需要.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复杂事实的综合把握,需要传媒人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观察问题.
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一家新闻单位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检验,也是一家媒体走向市场、争取受众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报道大致包括及时性报道、连续性报道、总结性报道三种形式,其中及时性报道是在突发事件后即有记者赶赴现场或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迅速发回的报道;连续性报道是记者继续追踪事件发展过程及详情进行追踪式报道、连续性报道;总结性报道是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都十分明了,一切变化的因素都以静态的形式定格于历史空间,编辑记者充分准备后推出的终结性报道,做得好可以起到“后发制人”的效果.比如《南方周末》对此次地震的报道就深度和广度而言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就是阶段性总结报道的典范.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从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的高度出发,特别要注意内外有别.当灾难事件不具国际意义,则对外从简,对内翔实;若为世人普遍关注,则都要详细,甚至对外比对内更充分.无论哪种报道都需要我们遵循一定的报道策划原则,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快速反应、即时报道,真实准确、客观公正,把握大局、统筹安排,把握节奏、保持理智,讲求艺术、注重技巧.
突发事件是新闻编辑在组织报道的前期无法预测的一类新闻事件,它包括一些自然或人为的事故、灾难等.这类事件的发生由于其不可预见性,往往具有轰动效应,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波及面也较广.突发事件报道因而成为衡量一个媒体报道水平的重要指标.美国是世界传媒业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之一.在面对媒介新技术的更新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美国的传统报纸媒体改变了原来的运作方式,积极投入创新业务中,不但推出了相关的新闻网站,还将网络视频、博客、播客等新兴业务纳入网站的服务中.事实证明,开展新媒体业务给美国的报纸媒体带来了新的活力,报纸媒体在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报道策略也有了明显的变化,鉴于此,本文将从“多媒体”策略和“求异”策略两个层面分析美国报纸编辑在报道突发事件时的新趋势.
这是我找的,供楼主做参考资料.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 这是一个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
报纸编辑的过程,即是对单个的人的关怀过程,也是对以此为代表的这个阶层、群体关怀的过程,就是给他们话语权。这种来自媒体的关怀,会让人感到是来自社会整体的...
全部展开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 这是一个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
报纸编辑的过程,即是对单个的人的关怀过程,也是对以此为代表的这个阶层、群体关怀的过程,就是给他们话语权。这种来自媒体的关怀,会让人感到是来自社会整体的关怀,能温暖人心,缓和矛盾。
下面从报纸编辑的流程出发,谈一下如何在编辑过程中贯穿人文关怀的理念:
一、报纸策划:从源头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策划已被新闻行业熟知,也是大众化报纸努力出新创新的一个重要特色。新闻本质上是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反映,编辑必须依据新闻事实的实际价值,合理地安排报道方式、编排方法和所要投放的人力、物力,当面对一些“热点”新闻的策划时,编辑要把握好策划的度,不能为了追求所谓“卖点”而滥用新闻资源。在报纸策划中,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方面集中在选题策划和栏目策划中。
例如,近期《楚天都市报》关于“暴走母亲,割肝救子”的新闻策划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该报从10月27日开始,首发报道《一心割肝救子母亲半年日行10公里》,接下来的一个月,该报编辑记者不断地深入挖掘事实,策划后续报道,推出了一篇篇充满人情味的报道,使该策划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如今各个都市报在贴近群众的实践中,都各出奇招,但开设充满人文关怀的栏目却成了不约而同的举措。诸如“帮你打听”、“友情提醒”、“生活情报”等类型的栏目各报皆有,拿《楚天金报》来说,该报独辟蹊径率先创办的口述实录式栏目“真情倾诉”,由于注重情感因素的挖掘和受众情感的调动,被许多读者视为心灵的寄托。
二、稿件选择:优先选择充满人情味的稿件
新闻的人情味是西方学者率先提出的,即新闻报道和编辑应以人为本,显现更多的人文关怀。过去我国报纸过多强调了政治性的“喉舌”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读者自我意识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报纸注意编辑过程中的人情味了。
在报纸编辑中,应该优先选择有人情味的稿件。只有稿件流露出的情感契合了大多数读者的情感需要,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只有引起共鸣的稿件,才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报纸既要关注宏观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人群的生存状态,也要关注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比如农民工、下岗职工、乡村教师、城市边缘人群等)的喜怒哀乐。编辑以弱势群体为报道主体的新闻时,要选择那些从深层次挖掘弱势群体与恶劣生存环境作斗争的稿件,不仅能宣扬他们的顽强精神和人性中的崇高品质,从而对其产生鼓励作用,还可以起到宣传和教育作用,来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品质。
近日,《中国青年报》率先关注“蚁族”的生活,使这一弱势群体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从对他们生活的关照,到对制度的建议,无不体现了该报对该群体投入的深切关怀,让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不再成为媒体的边缘人,通过报道,人们会对其投以关注的目光,他们的生活境况也会有所改善。
这种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命运,关注他们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稿件,能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反映他们的疾苦,为帮他们改善现状鼓与呼,这些稿件就是充满人情味的稿件。
三、版面设置:报纸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
1、帮助读者选取信息。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是否可读,是否让读者乐意读,容易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版面。因此版面不仅是内容上的简单的表现形式,更是编辑把版面内容活化的能动反映。
“厚报时代”,读者的阅读一般是选择性的,编辑的工作就不仅仅是设计得体的版面,使稿件特点和编辑意图能清晰地表现出来,还要更好更快地提供给读者想了解的信息,做到主次分明,眉目清晰,使读者一眼就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产生愉悦的阅读享受。
2、版面志哀体现报社人文关怀。国内学者认为,“版面语言是版面编辑发言的主要手段之一”。报纸编辑能够通过线条、标题、稿件篇幅和位置等版面语言体现报社和编者的感情、立场和主张。人文关怀使报纸编辑在报道重大灾害时,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发挥智慧,在关注新闻事件的同时,更关注事件当事人及受众的心理感受。
去年大地震发生次日,各大报纸都传达了对灾区的哀悼和关怀,首先冲入读者眼帘的是报纸的版面。例如,《南方都市报》5月13日的头版在大号的黑体字“地震重创四川,死亡逼近万人”下面,有这样3行字:“让我们为灾难中的人民祈祷,让我们为遇难者默哀,让我们向灾区伸出援手。”该报用放在头版的这短短的三句话,把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之情发挥地淋漓尽致。 而四川当地报纸《成都商报》更是将整张报纸变为黑白版,以寄哀思。
四、标题制作:凸显人文关怀的点睛之处
在“厚报时代”,读者大多通过新闻标题来抓取有用信息。编辑拟定新闻标题时,往往不仅要考虑标题是否反映了稿件内容,还要考虑标题是否吸引读者眼球。这就造成了有些编辑在制作标题时,片面理解稿件内容,导致标题含义模糊,或者刻意追求“星腥性”等感官刺激,导致标题背离社会主流文化。
例如,《江南都市报》2006年11月1日的版面中有这样的标题:《南昌警方今起清理“空挂户” 重点针对6类人员》,“清理”一词让读者觉得好像对待这些“空挂户”像对待垃圾一样,这个是让读者尤其是空挂户难以接受的,如果能改成“整顿”或“整改”一类具有人文关怀的词语就较容易接受了。
在金融风暴影响下,今年以来各家报纸版面都充斥着大学毕业生如何就业难,岗位技术含量如何低的报道。例如《公安局招洗菜工要本科学历》(《海峡都市报》2009年11月1日)、《北大光华毕业生求职屡遭拒 摆摊欲陪聊为生》(《新京报》2006年10月26日)、《硕士生争相竞聘养鸡养猪技术员》(《武汉晚报》2009年11月22日)的报道,这类报道尽管凸显了金融风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事实,但标题为了吸引人,总把视角集中在大学毕业生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上,这些标题容易导致人们对就业市场片面估计,造成悲观气氛。
报纸编辑工作要尊重人的理智和情感、不仅要呈现给读者以真实客观的外部世界,还要引导舆论,建构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但现实中,很多报纸标题都将读者仅仅看做自然的人、本能的人,对大众缺乏情感的疏导和理性的提升,显然这是对人的简单理解,是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原则的。
随便翻看报纸,读者就能发现很多把暴力、凶杀、色情等社会丑恶现象当噱头的标题,仅以2009年11月26日为例,《青年持铁锤尖刀当街追击女友》(《扬子晚报》)、《漂亮女人不堪家庭暴力杀夫入狱15年》(《重庆晚报》)、《男子多次和女友13岁女儿发生性关系》(《台州晚报》)……这些标题只对偶发性事件进行粗浅处理,丝毫不涉及新闻事实背后的深层次思考,没有人情味,自然也谈不上人文关怀。
五、图片编辑:浓厚人文关怀的形象表现
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图片,大多数是经过编辑筛选和剪裁的,编辑操作时不能只考虑画面的冲击力,更要体现出对新闻主体和读者心理感受上的关怀和爱护,充分权衡事件披露后对于我们人类文明进程长远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之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
现在很多报纸编辑为了片面追求视觉冲击力,在处理新闻中的死亡、血腥、灾难、痛苦画面时充满血腥和感官刺激,尤其在处理弱势群体的新闻图片时,多表现为滥用图片变形和广角的视觉畸变效果。
例如,2007年1月12日南京某报刊登一则民工讨薪的图片新闻,画面中一位男性民工举着一张欠条在高喊,由于使用了广角镜头,突出了脸部的变形,人物扭曲夸张,身体比例头大嘴大,看上去像是在抗争,但是却在漫画似的镜头里无形中暗示了民工的怪异和滑稽。
福柯有个观点:话语就是权力,正是在话语的控制和规训中,权力实现了运作过程。编辑编发这种图片或许是为了营造戏剧性冲突性的效果,但对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变形或漫画式改造,即使不是出于偏见,也是一种主观因素的话语规训,更是一种镜头语言的暴力叙事。它最大的弊端是遮蔽了新闻人物的原生态和事实真相,而这离新闻的真实性当然更远。
可以为各家报纸图片编辑提供学习素材的是,《新快报》在2004年制定的《图片使用与编辑指引》,涉及到人文关怀的有如下几点规定:
一、需要作马赛克处理的几种常见类型:1,新闻照片中涉及的未成年儿童的脸部;2,保护被采访者的个人隐私;3,暴力血腥场面的暴露部分;4,艾滋病、麻风病患者脸部。
二、突发事件中血腥、暴力图片的处理,须将图片尽量转发报纸内页或制作成黑白图片,以弱化读者的感官刺激。
总之,以对人的关注为编辑的出发点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指规。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人的重视,无论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进程,还是从我国所处的历史时期,都是编辑工作的出发点所在。新时期我党提出“三贴近,三服务”的原则,就是对新闻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关注人生的进一步要求。新闻传播活动说到底反映的是人的存在,人的命运、疾苦和欢乐,传递的是人的价值观,这也是媒体“受众本位”的回归,是一种“从人出发并回归到人”的价值体现。
[形式大概是这样,内容你可以稍加修改]
收起
你是谁呀?怎么跟我问的问题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