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体现唐太宗什么思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23:15:01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体现唐太宗什么思想?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体现唐太宗什么思想?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体现唐太宗什么思想?
说明唐太宗重视百姓
以民为本的思想
明白得人心者得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他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再普通一点讲,就是讲了一种水和舟的关系.用这种比喻教育后世子孙,想让他们知道人民的重要性.从而治理好大唐,使大唐江山千秋万代....
全部展开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他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再普通一点讲,就是讲了一种水和舟的关系.用这种比喻教育后世子孙,想让他们知道人民的重要性.从而治理好大唐,使大唐江山千秋万代.
收起
这个话是魏征说的。
隋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全国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统治者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了。
这时,李世民还不到20岁,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多次劝说父亲节渊造反夺天下。公元617年11月,李渊占领了长安,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朝。李渊称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
李世民在建国之前和建国初期,打了几次关键性的战役,在军队中有极高的威信。太子建成感到自己...
全部展开
这个话是魏征说的。
隋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全国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统治者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了。
这时,李世民还不到20岁,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多次劝说父亲节渊造反夺天下。公元617年11月,李渊占领了长安,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朝。李渊称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
李世民在建国之前和建国初期,打了几次关键性的战役,在军队中有极高的威信。太子建成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决定拉拢弟弟元吉除掉李世民。
这场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日益激化。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派兵射死了建成和元吉,使自己成为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事过不久,李渊将皇位传给李世民。第二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在李世民统治期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较大的发展,形成了非常繁荣昌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当政期间,实行了许多新的政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纳谏(jiàn)”,鼓励大臣们向皇帝提出意见。这方面最出名的代表就是魏征。
有一天,李世民与魏征讨论治国之道。
李世民问:“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魏征回答说:“失去民心。”
李世民又问:“人民和皇帝应当是什么关系?”
魏征说:“皇帝就像一只漂亮的大船,人民就是汪洋大水,大船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风前进;但是,水能载舟,同时也能将船弄翻。太上皇(李渊)举义旗推翻隋朝统治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作为君王要时刻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说:“一位君主怎么样叫明白,怎么样叫昏暗呢?”
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王要多多听取意见,才不会被个别小人欺骗。”
李世民采纳了魏征的建议,鼓励大臣们提出意见,批评皇帝的错误。李世民从各种意见中博采众议,制定国家政策,唐朝从此走向繁荣。
有一次,李世民的一名宠臣进献一只非常好玩的鹞(yào)鹰。这只鹰雄健英俊,惹人喜爱。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工作,让那只鹰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玩得十分开心。
魏征得知有人进献给皇帝一只庞鹰,急忙来到宫中。
门官进去告诉李世民:“魏征到了。”
李世民无处藏那只鹰,情急之下急忙将它塞进怀里。
其实这些举动都被魏征看见了,但魏征装作没看见的样子和李世民淡论起国家大事来。
一边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魏征,一边是怀中藏鹰、心神不定的皇帝。
魏征的事情说起来没完没了,李世民又不敢催促他离开,只好十分难受地听完魏征十分冗长的汇报。
终于等到魏征告辞走了,李世民拿出鹞鹰一看——死了!
李世民怒火一下被点燃了,可他又认真地想了一会儿,终于明白魏征的一片爱国、忠君的好心。从此,李世民再也不沉迷于玩乐享受之中,专心致志地治理国家。
几年后,魏征因病去世了。
李世民非常伤心。他对大臣们说:“人要想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衣服穿得合不合体,只能照镜子观察。国君要想知道自己的错误,必须依靠忠臣,也就是说国君应当以人为镜子,这样就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作人的品德、今天,我失去了魏征就像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玄武门之变”太子建成被杀后,李世民看重他的才干,重新重用了他,以礼相待言听计从,终于使他成了自己最重要的心腹大臣。从这一点上来说,李世民确实是一位英明的皇帝
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淹没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