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过后,杜甫写了一首的,请把杜甫欢庆的场面写出来.明天就要交了300字左右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1:35:35
安史之乱过后,杜甫写了一首的,请把杜甫欢庆的场面写出来.明天就要交了300字左右啊安史之乱过后,杜甫写了一首的,请把杜甫欢庆的场面写出来.明天就要交了300字左右啊安史之乱过后,杜甫写了一首的,请把杜

安史之乱过后,杜甫写了一首的,请把杜甫欢庆的场面写出来.明天就要交了300字左右啊
安史之乱过后,杜甫写了一首的,请把杜甫欢庆的场面写出来.
明天就要交了
300字左右啊

安史之乱过后,杜甫写了一首的,请把杜甫欢庆的场面写出来.明天就要交了300字左右啊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
  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吃食感情宣泄如奔流直下,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妆饰,句句有喜色,被清人浦起龙称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读杜心解》)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杜甫家人
  草案 杜甫的家人历史记载比较少,按《杜甫传》看来,他的妻子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
  他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有一女名凤儿,安史之乱才出生.随后举家流离,均到过四川,后面到川东,最后流落湖南.杜甫死后,妻杨氏无奈何,变卖衣物,买了棺木,草草成殓,带了宗文、宗武,几个姨姑,把灵柩送到岳阳.又把坐的船卖掉,才在当地勉强殡葬.后来宗文、宗武虽然成长,但是进身无路,家道还是那么穷困.直到宗武的儿子嗣业长大,长年焦劳,费了不少事,求了许多人,才继续先人之志,把杜甫的灵柩送到洛阳惬师.这时杨氏已早病死,嗣业才得把祖父母的灵柩合葬在首阳山.离开杜甫的死已四十多年了.
  【安史之战】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是唐中叶朝廷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分权的一场统治 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斗争.这场战争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 到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兵败,前后长达8年之久,中经洛阳之战、常山之战、 太原之战、睢阳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最后以唐朝平定叛乱结束.
  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 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政权、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 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 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 内轻局面.
  天宝元年(742年)唐全国有55万军队,其中49万驻守边境,归各地节度使掌握. 河北边防重镇平卢(今河北卢龙县)、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更是兵精将广,势力强 大.各地节度使都以养兵起家,极度姑息将领,士卒骄横跋扈,废易主帅为常事.如河 北幽州(今北京市)、成德(今河北定州市)、魏博(今河北大名县)三镇在位的57个 节度使中,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其余53人或擅立,或为士兵拥立,其中又有22人为 部下逐杀.因此,在藩镇统治地区连年征战,攘夺不休,这种局面使方镇节度使争夺最 高统治权力的野心不断膨胀,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
  安禄山叛兵由范阳南下,一路攻陷藁城、陈留(河南开封市)、荥阳,直逼洛阳.唐朝 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讨伐叛军.叛军田承嗣、安守忠进 攻洛阳,守将封常清军队被叛军骑兵冲杀,大败溃逃,叛军攻占洛阳,封常清逃走.叛 军追击高仙芝军队,唐军大乱,人马践踏,死者不可胜数.后唐军退守潼关,才阻住叛 兵西进.在河北,平原(今山东德州市)太守颜真卿、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 卿兄弟相约阻击叛军.史思明率兵攻打常山,颜杲卿昼夜拒战,终因粮尽无援,常山失 守,颜杲卿及一家30余人被害.常山之战虽然失败,但却牵制了叛军攻打潼关的兵力, 减轻了关中的压力.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今陕 西西安市).唐玄宗任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扼守潼关.哥舒翰采用 以逸待劳战术阻击叛军,等待决战时机成熟.但玄宗屡次催促他出战,哥舒翰不得已出 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力战被俘,投降了安禄山.潼关既破,长安已无 险可守,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安禄山兵进长安,纵兵劫掠,搜捕百官、宫女、宦官押赴 洛阳.
  当叛兵攻下长安时,玄宗之子李亨逃到灵武,即位称帝,是为肃宗.肃宗整军经武, 准备收复两京,中兴唐朝.唐将郭子仪率兵5万赴灵武,李光弼赴太原抗敌,肃宗政权 始能立足.然而李亨任用志大才疏的房绾谋划军国大事,命他率兵收复两京.房绾于是 分兵3路,向长安进发.他迂腐地效用古代车战之法,用2000辆牛车,两翼由步兵和骑 兵掩护,与叛军安守忠在咸阳附近作战,敌军乘风纵火,拉车的老牛吓得四处乱窜,唐 军死伤4万余人,部将杨希文、刘贵哲投降叛军,房绾只带数千人逃归灵武. 在抗击安史叛军的战斗中,影响最大的是太原之战和睢阳之战.至德二年(757年) 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这年,史思明、蔡希德率兵10万两路围攻太原,准备攻下太原,长驱朔方(今宁夏 灵武县西南),消灭肃宗政权.唐将李光弼率领军民于城外掘濠沟,在城内修堡垒,凭 险固守太原. 史思明率骁骑兵攻城,命令军队攻东城西城接应,攻南城北城接应,百般设计,又 造云梯、土山攻城,双方相持月余.李光弼募人挖地道通到城外,把叛军攻城的人马云 梯陷入地道中,又制造大炮,毙伤叛兵2万余人,史思明才率军稍稍后退.李光弼派偏 将诈降,亲自率军挖好地洞,严阵以待,史思明正在准备受降,突然一声天崩地裂,叛 兵千余人陷入地洞,顿时大乱,唐军乘势出去,杀伤1万余人.史思明留下蔡希德攻城, 自己逃回范阳.李光弼选敢死士出攻,杀敌7万,蔡希德败逃,唐军取得了太原保卫战 的胜利.
  与此同时,安庆绪命尹子奇率兵13万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唐守将许远向 守卫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的张巡求援,张巡自宁陵率兵进入睢阳城,与许远共同 坚守.二人齐心协力,张巡指挥战斗,许远调集军粮,修造战具,唐军只有6000余人, 但却士气百倍,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作战20次,杀敌2万余人,尹子奇率军回撤.三四 月间,尹子奇再度围攻睢阳.张巡杀牛饷军,士卒感奋,全部出战.叛军见唐军人少, 麻痹轻敌,张巡率军直冲敌阵,杀叛将30余人,士兵3000人,追杀数十里,大获全胜.
  此后双方相持于睢阳,张巡命令士兵夜间在城上列队击鼓,作出要交战的样子,叛军一 夜不敢休息,唐军则在白天息鼓休整.如此数日,尹子奇不复防备,张巡率领勇将南齐 云、雷万春10余将突袭敌营,直冲到尹子奇大帐,杀敌将50余人,叛兵5000人,南齐云一箭射中尹子奇左眼,险些把他活捉,尹子奇率兵撤围.七月,尹子奇第三次围攻睢阳, 唐军因伤亡无法补充,又无援兵,城中粮食也用完,张巡只好固守拒敌.叛军用云梯、木驴、土囊攻城,张巡随机应变,千方百计破敌,迫使尹子奇做长期围困的计划.由于数月苦战,唐军只剩600人,孤立无援.张巡命南齐云赴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向贺 兰进明求援,但贺兰进明忌妒张巡成功,拒不发兵.叛兵见援兵不到,城中鼠雀都被网 罗以尽,攻城更急,唐军将士力竭不能出战,城遂失陷,张巡、南齐云、雷万春等36将 被害,许远押赴洛阳.
  太原和睢阳保卫战,牵制了叛军大量兵力,对扭转战局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唐将郭子仪率兵攻取凤翔,平定河东,肃宗由灵武进至凤翔,会集陇右、安西和西域之 兵,又借回纥兵,收复两京.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军进攻长安,李嗣业率前军, 郭子仪率中军,王恩礼率后军,与叛军李归仁交战.唐军初战不利,为叛军所败.李嗣 业袒胸持刀,身先士卒,唐军手执长刀,排阵推进,所向披靡.唐将王难得被敌箭射中, 肉皮下翻遮住了眼,他连箭带肉拔去,血流满面,战斗不止.叛军伏兵又被仆固怀恩和 回纥兵击败,士气沮丧.叛军大败,被斩首6万,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唐军乘胜收复 长安.广平王李俶与回纥王叶护、唐将郭子仪等率军兵进洛阳,安庆绪杀所获唐将哥舒 翰、许远等逃回河北,唐军收复洛阳.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圣燕王,史思明由范阳率河北诸郡 兵南下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唐将许叔冀出降.史思明进攻郑州.唐将李光弼在河 阳(今河南孟县)拒战.史思明攻打河阳,命勇将刘龙仙出战,唐将白素德追杀龙仙, 叛军惊恐.李光弼又命唐军烧毁叛军布置在黄河中的船只,造浮桥炮击叛军,叛将高庭 晖、李日越、董秦都投降唐军.史思明亲自率兵攻河阳,叛将周挚攻北城.唐将李抱玉、 荔非元礼、仆固怀恩等奋击破敌,杀死千余人,俘虏500人,周挚遁逃.李光弼把俘虏 晓示南城史思明,史思明见大势已去而退走.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朝义杀史思明,自立为帝.
  史朝义率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为唐将田神功所败.宝应元年(762年), 唐代宗即位,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协同李光弼讨伐史朝义.
  唐军在洛阳北郊大败叛兵,杀获甚众,史朝义败归河北,唐将仆固炀又在贝州(今河北 清河县)取胜.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败走范阳,穷困自杀,延续8年的安史之乱 被平定.
  安史之乱是中唐社会矛盾的产物.由于唐朝社会长期承平,不识战斗,所以叛兵很 快攻下洛阳和长安.然而叛军每破一城,都大肆劫掠妇女、财货,男子壮者荷担,老弱 则被杀死,渐失民心.安禄山攻陷长安后,日夜纵酒为乐,没有进兵四川,使玄宗在蜀, 太子李亨在灵武立足,组织力量反击.唐将颜杲卿、张巡、郭子仪、李光弼等力阻叛军, 不但消灭了敌军大量有生力量,而且稳住了战局,为唐军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颜杲卿、 张巡抗击叛军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为人千古传颂.
  【今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