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是在那个朝代发生农民起义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14:53:51
隋炀帝是在那个朝代发生农民起义的隋炀帝是在那个朝代发生农民起义的隋炀帝是在那个朝代发生农民起义的隋朝的611年,隋炀帝第一次出征高丽的那年。王薄在长白山起义,揭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隋末农民大起义的

隋炀帝是在那个朝代发生农民起义的
隋炀帝是在那个朝代发生农民起义的

隋炀帝是在那个朝代发生农民起义的
隋朝的

611年,隋炀帝第一次出征高丽的那年。王薄在长白山起义,揭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特点是和当眩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的。
由于隋炀帝大兴土木和对高丽的战争,隋朝人民摇役负担极为沉重,据统计,自隋炀帝即位(605年)至第一次征高丽(612年)七年间,隋王朝所强迫役使的民力达三千零一十二万余人。这一历史背景形成了隋末农民起义第一个特点:以反对繁重徭役和兵役为号召。首先发难的山东长白山王薄起义军,所作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即提出“譬如辽东死,斩头何作伤”,反...

全部展开

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特点是和当眩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的。
由于隋炀帝大兴土木和对高丽的战争,隋朝人民摇役负担极为沉重,据统计,自隋炀帝即位(605年)至第一次征高丽(612年)七年间,隋王朝所强迫役使的民力达三千零一十二万余人。这一历史背景形成了隋末农民起义第一个特点:以反对繁重徭役和兵役为号召。首先发难的山东长白山王薄起义军,所作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即提出“譬如辽东死,斩头何作伤”,反对到高丽去打仗。歌词一经唱出,“避征役者,多往归之”。李密瓦岗军,其讨隋炀帝檄文中,也列举了隋炀帝“广立池台,多营宫观,金铺玉户,青琐丹墀”,以至“穷生人之筋力,罄天下之资财”的大兴土木、役使劳工的罪行。所以,在隋末各支反隋起义军里,为逃避征役而投进反政府行列的,是最基本的群众。《隋书》的作者感慨地说:“彼山东之群盗,多出厮役之中,无尺土之资,十家之产,岂有陈涉亡秦之志,张角乱汉之谋哉!皆苦于上欲无厌,下不堪命,饥寒交切,救死萑蒲”。
隋末农民起义的第二个特点是参加的阶级和阶层十分广泛,除基本队伍是受封建制度压迫和剥削的广大农民外,参加反隋起兵的还有上至王公贵戚,中包括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下至僧侣、奴婢和少数民族等。这表明隋王朝已经处于与整个社会为敌的对立地位。史称迨至隋末,不仅贫苦农民难以活命,许多中产之家也纷纷破产,以致连在政府里助编国史的名士王孝籍,也因为“不免输税”,弄到“申旦不寐、饥寒切体,卒岁无聊”的地步。这说明隋王朝统治末年,遭到了广大社会阶层的不满和反对。隋末农民战争中,起兵的领导层内,杨玄感可算作原隋政权王公贵戚的反隋典型代表。他是炀帝宠信大臣越国公杨素之子,官至二品,授礼部尚书之职,高丽战争中亦十分受重用,负责黎阳督运。杨玄感在613年发动反隋起兵;跟随他起兵和一同谋划的尚有:位至兵部侍郎的斛斯政,官至民部尚书的李子雄,位至司农卿的赵元淑等。此外,参加起兵的还有许多大官僚如观王杨校、虞世基、来护儿、裴蕴、郑善果诸人的儿子,共达四十余人。这说明隋王朝统治阶层中已经产生了极大的混乱。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大量涌进了反隋起义队伍,而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瓦岗军中的魏征、房彦藻、祖君彦,窦建德军中的宋正本、孔德绍、杜伏威、李子通江南农民军中的李百药等,皆是代表。僧侣为首的起义,则有扶风沙门向海明,自称“弥勒出世”的唐县宋子贤,还俗道人吴郡朱燮,以及自称“大乘皇帝”和“耶稣皇后”的怀戎沙门高昙晟和尼静宣。奴婶起义则有灵武、平凉一带称为“奴贼”的白瑜娑等。除此而外,还有各少数民族的反隋队伍,人数也相当众多,如武威、张掖一带西域胡的起义,秦陇地区的屠各胡人起义,山陕的稽胡起义,江南地区的俚、僚诸族人民起义等等。这么众多的阶级、阶层和民族,使隋末农民大起义呈现着一种波澜壮阔的图景,同时也出现了复杂多变的形势。
隋末农民起义第三个特点是地区的广泛。北至马邑(今山西朔县)、榆林(今内蒙托克托西南)、上谷(今河北易县)、渔阳(今河北蓟县)。南至高凉(今广东阳江)、苍悟(今广东封开)、信安(今广东肇庆),东自吴(今江苏苏州)、余杭(今浙江杭州)、海陵(今江苏泰州),西至武威(今甘肃武威)、金城(今甘肃兰州)、平凉(今宁夏固原)、灵武(今宁夏灵武),几乎隋王朝整个版图上都布满了各支反隋武装。这些反隋武装性质虽各不相同,其目的却都是为反对隋炀帝的暴政,推翻这个腐朽政权。但是和其它一些朝代不一样,隋末各支武装并未形成一支统一的反隋队伍,他们各不相属,各自拥地割据自雄。在这些众多的起义军中,地区比较集中的有四处:河北地区,瓦岗附近,江南地区和山陕地区。河北地区后来汇集成为窦建德起义军,瓦岗地区后来汇集为以李密、翟让为中心的瓦岗等,江南地区后来汇集成为以杜伏威、辅公袥为首的江南起义军。山陕地区农民军和地主武装错综交杂,没有形成一支强大的农民武装,后来都汇集到李渊的反隋武装中,成为李唐夺取天下的重要生力军。
隋末农民起义最后一个特点是,反隋起兵往往与粮食、粮仓问题密切相联。这是与隋王朝仓储的过头政策有关的。隋朝文、炀两世,在全国大肆搜刮粮食,在各地设置大量粮仓,如卫州(今河南汲县)黎阳仓、洛州(洛阳东)河阳仓、洛阳洛口仓和回洛仓、陕州(今河南陕县)常平仓、华州(今陕西华阴县)广通仓等等,仅洛口、回洛两仓储粮即达二千六百四十万石。国家粮仓满了,广大农民却在饥饿线上挣扎。史载:“是时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物”。人民以致“初皆剥树皮而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槀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这种情况,迫使人民不得不起来造反,而且常常从抢国家的粮食开始。例如,马邑刘武周起兵,即因为太守王仁恭“不敢辄开仓廪,赈恤百姓”,诱惑群众起兵夺粮,“开仓赈给,郡内皆从之”。武威李轨起兵,涿郡罗艺起兵,皆以开仓赈粮以为召或“开仓以赈穷乏”。隋末最大一支起义军瓦岗军的盛衰也与隋王朝的仓储有很大关系,由于瓦岗军连克洛口、洛口、黎阳三仓,开仓赈粮,队伍迅速猛增,“一旬之间,胜兵二十万余”,最盛时达到百万。当时名仓巨廪成为起义农民争夺的巨大目标,而也正由于瓦岗军掌握了隋王朝最大三仓,才使它成为隋末农民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隋末农民大起义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首先,这次起义推翻了腐朽的隋王朝,解脱了隋政权暴政所加在广大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它还使新建的李唐王朝,不得不重新考虑调整统治政策,从某种意义说,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是隋末农民战争打击了封建统治的结果。唐初统治者经常以隋亡为签戒,考虑如何调整政策。他们认为,隋朝曾经“统一寰宇,用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何以一旦土崩瓦解,归于灭亡呢?关健就在于“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面自奉”,“徭役无时,干戈不戢”,所以“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才决定改革制度。其次,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尤其是又一次横扫了腐朽的士族势力,有的起义军“得隋官及士族子弟皆杀之”,说明他们狠狠打击了士族。隋末农民军还打击了寺院地主,史称“寰中法侣,尽婴涂地之灾”,“佛寺僧坊,并随灰烬”,“诸寺饥馁,烟火不续”等等,都说明这一情况。另外,通过隋末农民战争,奴婢身份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我们从唐代均田制取消奴婢受田的规定,可以推测到奴婢大多数通过斗争摆脱了奴隶身份,成为了一般平民。还有,唐朝租佃制的发展,也说明了通过隋末农民起义,部分农民也多少改变了依附关系。上述这一切,都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作

收起

晕倒 ~~~ 您的问题好难看懂 ``, 楼上的英雄啊 !!!您真牛 ,~ 这也能答得出``

我也看不懂题目。

秦朝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 ①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刘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 沛县(今属江苏) ② 起义军进攻荥阳及关中,直抵咸阳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东)。秦将章邯率几十万大军反扑。12月,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
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

全部展开

秦朝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 ①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刘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 沛县(今属江苏) ② 起义军进攻荥阳及关中,直抵咸阳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东)。秦将章邯率几十万大军反扑。12月,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
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 会稽(今属苏州市) ③ 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德起义军在巨鹿消灭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德起义军攻占咸阳,灭秦。经四年楚汉战争,项羽战败自杀。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政权。
西汉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 王匡、王凤 公元17年(天凤五年) 绿林山(今属湖北大洪山) ① 公元17年,王匡、王凤在湖北绿林山起义;18年,樊崇领导赤眉军在山东成昌大败王莽军。
② 23年,绿林军在昆阳以八九千人击溃号称百万的王莽军。并乘胜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樊崇 公元18年(天凤五年) 莒县(今属山东)
③ 25年,豪强地主刘秀夺取农民胜利果实,建立了东汉政权。


黄巾军起义 张角 184年(灵帝中平元年)2月 洛阳 ① 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和弟子秘密约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由于叛徒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② 起义迅速攻占河北许多郡县,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人民纷纷起义响应。起义军包围洛阳,屡次打败东汉官军。起义军头包黄色头巾,故称“黄巾军”。
③ 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西晋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 李特 301年(惠帝永宁元年) 绵竹(今属四川) ① 流民推举巴氐人李特为首领,在四川绵竹起义,屡败官兵,各地流民起义纷纷响应。
张昌 303年(惠帝太安二年) 安陆石岩山(今属湖北安陆) ② 李特牺牲后,各地流民起义延续了几十年,这些起义先后被镇压。但西晋统治阶级也在流民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


东晋农民起义 孙恩 399年(东晋安帝隆安三年) 海岛 ① 孙恩在海岛领导起义,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杀县令,声势大振。八郡农民纷纷响应。孙恩自称征东大将军,率起义三次渡海登陆,与东晋军作战,最后一次不幸失利,孙恩投海自杀。
② 孙恩起义失败后,余众数千人由其妹夫卢循率领继续战斗。攻占番禺,自称平西将军,建立农民政权。
卢循 403年(东晋安帝元兴二年) 海岛
③ 起义军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分两路北伐,打败晋军,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刘裕灭燕后,急速回援建康,后卢循为刘裕所败,赴水而死,农民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坚持斗争12年,遍及东晋全境,基本上动摇了东晋统治。
南北朝 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 破六韩拔陵 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 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东北) ① 匈奴人破六韩拔陵领导北部边镇军民在沃野镇起义,屡败官军。两年后,由于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葛荣 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 定州左人城 ② 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庆)起义。528年后,逐渐集中在葛荣领导下,发展到几十万人,由于领导轻敌,兵力分散,起义惨遭失败,葛荣被俘牺牲。但起义沉重打击了鲜卑贵族,扫荡了汉族地主势力,动摇了北魏统治,在战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解,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隋末农民起义 王薄
翟让
李密
窦建德
杜伏威
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 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 ① 611年,王薄在山东长白山起义,各地响应,汇成三支:李密、翟让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
② 616年,瓦岗军在荥阳大败隋军,第二年,占领兴洛仓,开仓散粮,扩大队伍。
③ 618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杀死,隋灭亡。
④ 618年5月,李渊夺取农民起义胜利果实,在长安建立唐朝。


唐末农民起义 裘甫 859年(宣宗大中十三年) 浙东 ① 859年,浙江裘甫领导起义,起义军以剡县为中心,建立农民政权,历时8个月,起义失败。
庞勋 868年(懿宗咸通九年) 桂林 ② 868年,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兵起义,队伍发展到20万人。胜利的形势使庞勋骄傲起来,影响了军心,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唐军三面进攻和内部将领叛变投唐,庞勋壮烈战死,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王仙芝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初 长垣(今属河南) ③ 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长垣起义,878年2月王仙芝兵败被杀。
黄巢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6月 冤句(今属山东曹县) ④ 875年6月,黄巢率众在冤句响应起义,起义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展开流动作战,入安徽、浙江,攻占广州。后又渡过长江、淮河,转战各地,攻占洛阳,长安建立“大齐”国,镇压大贵族、大官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集中残军和地方武装反扑。黄巢部将投敌,884年6月,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余部继续战斗多年后,才最后失败。


北宋农民起义 王小波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 青城(四川灌县南) ① 993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第二年,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控制四川部分地区,坚持斗争到995年春,最后失败。
李顺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宋江 1119年(宣和元年) 梁山泊(今山东梁山) ② 1119年,宋江在北方领导人民起义,起义军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沉重打击了北宋军队,由于北宋统治阶级残酷镇压,1121年夏,起义军失败。
方腊 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 ③ 1120年10月,方腊在浙江睦州起义。起义连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六州五十二县,杀死贪官污吏。后由于粮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县的岩洞,最后失败。
南宋 南宋农民起义 钟相、杨幺 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 湖南洞庭湖一带 钟相、杨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带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建立“大楚”政权,1135年6月杨幺被俘,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元末农民起义 刘福通
韩山童
朱元璋
1351年(顺帝至正十一年)1月 颍州(今安徽阜阳) ① 刘福通、韩山童在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酝酿起义。由于泄密,韩山童遇害,刘福通于1351年5月在安徽颍州起义。徐寿辉、郭子兴及张士诚等起义响应。刘福通领导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他们因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1355年(至正十五年)2月,刘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权,国号“宋”。徐寿辉建立天完农民政权。各地起义军摧毁元的地方政权,捕杀官僚地主,废除租税徭役,开仓救济贫民。但在官兵和地主武装联合进攻下,由于起义军缺乏统一指挥,力量分散。1363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失败。
② 朱元璋利用农民战争的力量,消灭了割据势力,统一长江中下游,于1368年灭元朝,建立了明朝。


葛贤抗税起义 葛贤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6月初 苏州 ① 为了抗议苛捐杂税,在明朝后期,有几十个城市爆发了城市人民反税监的斗争,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现象。1601年初,苏州机工在葛贤的领导下,包围税署,打死税吏,吓得税监逃跑。由于许多城市人民的斗争,明政府被迫撤回全部税监。
明末农民起义 高迎祥
李自成
张献忠
1628年(崇祯元年) 陕西
安塞
苏州
② 1628年陕西北部(安塞)农民起义,各地响应,涌现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领袖。1635年,起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的首领在河南荥阳开会。打破官兵围剿计划。
③ 1636年,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为闯王。转战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河南一带。张献忠活动于湖北、四川一带。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1643年,在襄阳建立政权,第二年初,定国号为“大顺”。
④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不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满汉地主联合镇压下失败。
⑤ 1644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后清兵入四川,张献忠牺牲。李自成、张献忠牺牲后,起义军继续坚持抗清二十多年。


苗民起义 石柳邓 1795年(乾隆六十年)2月 贵州铜仁府(今贵州铜仁县) 1795年正月,铜仁府石柳邓首先领导苗民起义,接着各寨苗民响应。苗民起义虽然时间长,对清统治者严重打击,但力量分散,缺乏统一领导,终被清政府残酷镇压下去。
白莲教起义 王聪儿 1796年(嘉庆元年)正月 湖北荆州 1796年正月,湖北荆州一带白莲教首先起义,附近流民纷纷响应。白莲教起义的女英雄王聪儿被推为襄阳起义军的首领。起义军转战湖北、陕西、四川一带。势力发展到几十万人,坚持斗争九年。清政府用了一亿多两白银和军费,消耗了大量兵力,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
天理教起义 林清
李文全
1813年(嘉庆十八年) 河北大兴县
河南滑县
1813年,在河南、山东、河北地区的白莲教起义失败后不久,又爆发了天理教起义,领导人林清、李文全,同河北、山东其他天理教首领约定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同时起义,攻占北京,不久起义机密泄露,起义军与清军战斗,因势力单薄,退出皇宫,起义失败。
小刀会起义 刘丽川 1853年(咸丰三年)9月 上海 上海小刀会于1853年9月在刘丽川领导下起义,占领上海县及附近各县,到1855年2月,在清军和英法侵略武装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天地会起义 陈开
李文茂
1854年(咸丰四年)7月 广东佛山镇 1854年7月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率众在佛山起义,李文茂响应。在短短二三个月内,起义军就攻克府、县、州城四十余座,并围攻广州城长达半年之久,使中外反动势力十分惊恐不安。1855年6月攻下浔州府(今桂平)建立“大成”国。其后大成国起义军攻占府州县城数十座,发展到数十万人,一度控制了大半个广西。1861年,由于兵力分散,缺乏统一领导,起义失败。
捻军起义 张乐行 1855年(咸丰五年)8月 安徽蒙城雉河集 捻军是有北方农民秘密组织发展而来的,活跃在安徽、河南、山东西南和江苏北部一带,以破产农民、游民等为主要成份。1853年捻党首领会集于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涡阳)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领导,称捻军。太平天国失败后,捻军成为北方农民反清斗争的主力。捻军和太平军余部联合作战,一直坚持到1868年。
苗民起义 张秀眉
李文学
杜文秀
1855年(咸丰五年)
1856年(咸丰六年)
贵州
云南哀牢山
1855年,贵州苗民在张秀眉领导下起义,汉、布依、侗等族人民纷纷参加。1856年,云南哀牢山区彝族人民在李文学领导下起义。同年,杜文秀领导回民起义,攻克大理,建立政权。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由于没有统一的领导,结果在清军残酷镇压下,先后失败。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洪秀全 1851年(咸丰元年)1月 金田村(今广西桂平境内)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1日在金田村起义,9月占领永安,分封诸王。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为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发动北伐、西征。捻军、小刀会起义响应,形成第一次革命高潮。
1856年9月1日杨韦事变,韦昌辉叛乱,石达开分裂,力量削弱。后期陈玉成、李秀成、洪仁?胂婢?蕉罚?861年安庆失陷。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

收起

开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继位之初,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开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宋称汴河),由洛阳通到淮水。同年,又遣淮南十几万人开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江,又称“山阳渎”。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可谓当代良策。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一百多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

全部展开

开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继位之初,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开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宋称汴河),由洛阳通到淮水。同年,又遣淮南十几万人开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江,又称“山阳渎”。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可谓当代良策。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一百多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通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自大业元年(605年)起,以六年时间开凿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然而沿岸建行宫四十余座,以便杨广游江南,苦了附近的居民百姓。修建洛阳东都宫殿,为臻尽善尽美也颇为耗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