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的来源与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2:06:52
金本位的来源与发展
金本位的来源与发展
金本位的来源与发展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
金币本位制的基本特征是: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然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不到几年,就暴露出其不稳定性.随着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很快摧毁了这种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各国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金本位是一种金属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於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於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金本位制总共有三种实现形式,它们是: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兑汇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将黄金铸...
全部展开
金本位是一种金属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於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於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金本位制总共有三种实现形式,它们是: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兑汇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将黄金铸币作为法定本位币,而银币则退居辅币地位,它的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能力受到限制。而黄金作为本位币,就有了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任何都可以向国家造币厂申请将其所有的黄金铸造成金币或将金币溶成金属块。黄金的输入和输出在国与国之间可以自由进行转移。金币本位制的统治地位长达100年,其间,它对资本主义的生产起到过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世界黄金产地分布不均匀,金币磨损等原因,金币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被金块本位制和金兑汇本位制所取代。
金块本位制及金兑汇本位制
在金块本位制中,可以兑换黄金的银行券代替了金币。任何人都可以将所持有的银行券兑换成等量的黄金,但是存在一个一般人达不到的最高兑换限额。这种制度可以部分解决黄金产量不足的问题和磨损所带来的消耗。
金兑汇本位制也称做虚金本位制。当一个国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时,需要将黄金存放在另一个国家,本国货币与之实行固定比例率,只有当此国货币兑换成黄金存放国的货币时,才能兑换成黄金,这是一种殖民地性质的货币制度。
上述两种货币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消失。
收起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
金币本位制的基本特征是: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
全部展开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
金币本位制的基本特征是: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然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不到几年,就暴露出其不稳定性。随着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很快摧毁了这种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各国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金本位是一种金属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於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於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金本位制总共有三种实现形式,它们是: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兑汇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将黄金铸币作为法定本位币,而银币则退居辅币地位,它的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能力受到限制。而黄金作为本位币,就有了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任何都可以向国家造币厂申请将其所有的黄金铸造成金币或将金币溶成金属块。黄金的输入和输出在国与国之间可以自由进行转移。金币本位制的统治地位长达100年,其间,它对资本主义的生产起到过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世界黄金产地分布不均匀,金币磨损等原因,金币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被金块本位制和金兑汇本位制所取代。
金块本位制及金兑汇本位制
在金块本位制中,可以兑换黄金的银行券代替了金币。任何人都可以将所持有的银行券兑换成等量的黄金,但是存在一个一般人达不到的最高兑换限额。这种制度可以部分解决黄金产量不足的问题和磨损所带来的消耗。
金兑汇本位制也称做虚金本位制。当一个国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时,需要将黄金存放在另一个国家,本国货币与之实行固定比例率,只有当此国货币兑换成黄金存放国的货币时,才能兑换成黄金,这是一种殖民地性质的货币制度。
上述两种货币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消失。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