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是怎样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5:15:49
李广是怎样的人李广是怎样的人李广是怎样的人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

李广是怎样的人
李广是怎样的人

李广是怎样的人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书对李广的评价其实已经相当准确了.毕竟司马迁与之是同时代的人.他看李广,绝不是以看一个“历史人物”“古人”的视角去看的.因此这个老将军在史书中的形象如此鲜明、真切、传神.
  异于一般“李广是忠勇之士”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李广为人阴险、残暴,此般见解一般根据两件事情而来.
  第一件,李广曾诱降陇西羌族叛军,然后把降卒800余人全部杀死.杀俘虏自古是犯忌讳的,有“杀降不祥”之说,而且在当时认为是战争罪行.李广不能封侯也被当时著名的相士王朔认为是上天对他杀降的惩罚.
  第二件,李广曾经公报私仇,杀掉了一个与他有过节的军官.李广战败丢官后,有此打猎经过南山,耽误了返回的时辰.按照规定,入夜后要封关不许通行,于是把守霸陵的校尉禁止他通过.李广要求通过,并称自己以前是将军.亭尉对答:“现任的将军都不能通过,何况是以前的?”李广因此记恨在心,后来任右北平太守时,以人事调度的名义将霸陵尉招至自己辖内借机杀死.
  此外,历史上对李广的欣赏多出自文人,兵家少有对李广的赞誉之词.李广一生对匈奴大小交战七十余次,能够拿上台面的胜仗却屈指可数,史书记载的更多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如夺马出逃、神弓怯敌、力射石虎等等),而损兵折将、兵败不敌的次数却也不少.李广自己也承认“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从不落在别人后面,却没有半点够封侯资格的军功).宋人黄震《史记评林》说:“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司马光也认为:“效不识(即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此外李广心高气傲,常常意气行事,甚至有为了追杀三个匈奴兵,率百人追赶,结果被数千敌军包围的事例.在上谷作太守时,典属国公孙昆邪就曾经上书汉景帝说李广虽然“才气天下无双”,但是“自负其能”,担心他冒然与匈奴交战会吃大亏(李广因此被改调到上郡做太守).
  自古兵家向来崇尚治军严谨,而李广治军宽松,部队纪律性很差,甚至行军不列队、部营不设岗哨,平时也不练兵,军队管理的表册文书一律简化,军队行军整修时也只是吃饱而已,并不充分补给.虽然他因此得到了士兵的支持和爱戴,但是犯了兵家大忌.在当时与李广齐名的另一名将程不识因为治军严格,士兵们不喜欢到其帐下服役,而更愿意到李广部队.而程不识对“李广军极简易”的评价则是:虽然“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士兵们高兴,也愿意为他卖命),但是“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一旦匈奴人来攻打,就顶不住了),“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我们虽然辛苦点,但匈奴人也占不着我们便宜).对此宋人何去非认为:“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广之治军,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驰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
  明代黄淳耀也有评论:“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评价李广虽为名将,却非良将.陈仁锡则说:“子长(司马迁)作传,必有一主宰.如《李广传》以‘不遇时’三字为主,《卫青传》以‘天幸’二字为主.”认为司马迁光仅从李广豪情飞扬的个人魅力方面着眼,过度抬高了李广,并且淡化了出身低贱、谦逊低调但真正有功于社稷的卫青.明代大儒王夫之则更是评论李广“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心”.李广终生不能封侯,以至于被后人评为“数奇”(运气不好),其实和他治军不严、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军功不够是脱不了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