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为什么大都是四个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1:26:33
成语为什么大都是四个字?成语为什么大都是四个字?成语为什么大都是四个字?成语就是现成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活中习惯的固定词组成短句.汉语语汇里有大量的成语.它们都有一定的来源,一经形成和出现以后,就长时

成语为什么大都是四个字?
成语为什么大都是四个字?

成语为什么大都是四个字?
成语就是现成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活中习惯的固定词组成短句.汉语语汇里有大量的成语.它们都有一定的来源,一经形成和出现以后,就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运用.
1、成语的特点.成语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源远流长.
⑴源远.指成语沿用的历史性,例如:成语“有恃无恐”最早见于《左转·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沿用历史了.“打草惊蛇”出自唐朝段成式所写的一个故事中“汝虽打草,吾已惊蛇”一句,至今至少千年以上.“捕风捉影”最早出现在宋朝朱熹的《朱子全书学一》,“两面三刀”最早出于《元曲灰阑记》,“南腔北调”最早出现在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这些成语都有一二百年甚至八九百年的沿用历史了.
⑵流长.指成语使用上的社会性.成语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在书面或口头上广泛使用的.像一些来自古诗词中的成语,它们是从不同时代的诗词中截取的原文,因为它们或寓意深刻,或形象生动,是全诗的警句、名句,被人民群众喜爱,广为使用和传诵,得以流传.例如“春风得意”“平分秋色”“山雨欲来风满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第二个特点是定型不变.成语是一种定型的固定词组,绝大多数由四个字组成.当然,三个字,五个字,甚至更多字数构成的也有.如“一溜烟”“更上一层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己所勿欲,勿施于人”等,但这毕竟是少数.为什么成语以四字居多呢?这和汉语的特点有关,汉民族讲话,在音节上大都是成双成对的.汉语讲究四声,读起来能产生声音上的美感,四个字的结构能适应这种声调的各种变化.《诗经》这部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305篇基本上都是四字一句,这种四字句,结构短小精悍,活泼明快,读起来抑扬顿挫,在后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影响着诗人,作家,而诗人、作家的作品,又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语言.成语基本上源于古书和人民群众的口语,因此成语以四字为多.
而且成语既要能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又要极其概括精炼,过长过短都不行,四个字最为合适.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它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不能随意更改或变动.有的成语里有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例如,“三言两语”中的“言”和“语”是意思相近的词;“大同小异”中的“大”和“小”、“同”和“异”都是反义词,这些都不能随便更换.再如,“奇装异服”中“奇”“异”同义,“装”和“服”同义,有人将“奇装异服”写成“奇装衣服”,表面看只是写了个错别字,其实反映了没弄清成语的结构.例如,“两虎相斗”不能说成“三虎相斗”,“南腔北调”不能说成“东腔西调”,“盲人瞎马”不能说成“盲人瞎驴”.
四字结构的词语很多,有人专门为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四字格”,其中有些原来就是成语,有些原来不是,用久了也就成了成语.我们现在有很多成语就是这样发展来的.
2、成语的来源
成语都是有来源的.一是来自于群众口语,一是来自于书面,有案可稽.首先介绍出自群众口语的成语.
我们分析成语结构时,首先要看它属于复合结构,还是单一结构.若属于单一结构就不要再分了;倘为复合结构,就再考虑它属哪一类结构关系.承接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等与并列关系都很相似,而实际不同,主要应从意义方面去考虑.谁都知道,绝大多数成语由四个字组成.为什么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呢?
有的成语,如:“盲人瞎马”、“一刻千金”、“循循善诱”等,它们的早期形式分别为“盲人骑瞎马”、“一刻值千金”、“循循然善诱人”.原来是五、六个字.四字的形式是后来形成的.为什么它们不向七、八个字发展,而发展成为四个字呢?其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是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的原因.汉语在音节上大多是成双成对的.《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有多方面影响的诗集.《诗经》中的305篇差不多都是四字一句.这种四字句,在后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影响着诗人,作家.而诗人、作家的作品又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语言,成语基本上来源于古籍和人民群众的口语,因此多数成语是四个字.
第二、是修辞方面的原因.四字成语有短小精悍、活泼明快的特点.特别是在语音方面组成抑扬顿挫的语调,有助于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汉语讲究四声.四声是由音调的高低、长短变化构成的.古时是“平上去入”,现在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常情况下只分“平仄”.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仄声较短促,平声较柔长.平仄声调相重相间适当搭配,能显示语调的各种变化,高低错落,急缓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四字结构是适应这 种变化的最简洁,最凝炼的形式.请看下列成语的声调变化情况.
平平仄仄式:风驰电掣 明争暗斗 风吹草动 天翻地覆
仄仄平平式:斗转星移 以手加额 饮水思源 水到渠成
平仄平仄式:吃里爬外 因小失大 惟妙惟肖 冠盖相望
平仄仄平式;年富力强 舌背耳聋 人面兽心 明辨是非
仄平仄平式;血流如注 向平之愿 落花流水
仄平仄平式:后发制人 未能免俗 趾高气扬 倒行逆施
这各平仄协调的语言,确能构成音韵美,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段.请看下面两句诗: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虎踞龙盘”是仄仄平平,“天翻地覆”是平平仄仄,平仄合律,自然贴切.读起来跌宕起伏,声调铿锵,起到了独特的修辞作用.
第三、是成语的特殊使命方面的原因.成语有什么特殊使命呢?简单地说,既要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认识,又要极其概括精炼.这样过长过短都不行,长了显得松散,累赘;短了,又不容易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认识.而四个字不多不少,最为合适.因为四个字可以组合成任何一种结构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系足以表达任何一种复杂的认识和思想.
由此可见汉语成语以四个字为基本形式确实事出有因,并非偶然.
分析成语的结构是为正确地理解,合理地动用成语.当然,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并不是单纯地对其结构的分析,我们不能为分析成语的结构机时分析成语的结构,否则,本末倒置,劳而载无功.

成语有一个字,两个字的,三个字的,四个字的或者更多,但是大都是四个字的,是有原因的,因为从<诗经>开始到汉代,都以四言诗为主.而诗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举足轻重,所以到后来别人引用典故时多为四字.当然,为什么<诗经>会以四言为主,与声律的平仄变化很有关系!...

全部展开

成语有一个字,两个字的,三个字的,四个字的或者更多,但是大都是四个字的,是有原因的,因为从<诗经>开始到汉代,都以四言诗为主.而诗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举足轻重,所以到后来别人引用典故时多为四字.当然,为什么<诗经>会以四言为主,与声律的平仄变化很有关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