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有啥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00:21:37
二月二龙抬头有啥典故?二月二龙抬头有啥典故?二月二龙抬头有啥典故?农历二月二,是青龙节,在民俗中谓之“龙抬头”,大约在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  二联系惊蛰节气,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为驱虫害和

二月二龙抬头有啥典故?
二月二龙抬头有啥典故?

二月二龙抬头有啥典故?
农历二月二,是青龙节,在民俗中谓之“龙抬头”,大约在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
  二联系惊蛰节气,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为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民俗活动.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迥”、“引龙填仓”,从前普遍流行,现在多已被打灰囤之类代替.元代欧阳玄功的《渔家傲》词中有“二月都城春动野,引龙灰向银床画”之句,后一般人们是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引龙,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引龙的目的,一说是预示增加财富,故谓之引钱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了.
  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早在宋代陆游就有“处处遥闻打囤声”的诗句,元初赵孟頫也有“散灰沿旧俗”的说法.打囤要在二月二的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宽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粮食有放在地上的,也有在圈中挖一小坑,把粮食放在坑内的,还有的在坑上盖一石块、砖头或瓦片,到第二天看什么种子先扭嘴发芽,就说今年收什么.灰囤外沿,还要撒上梯子,含义是囤高粱满,预兆丰年,故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之谚.
  在龙口、莱州等农业重地,这种习俗一直非常讲究,家家户户都恪守不爽,以致影响到移民.当地人去了东北、青岛,在彼地也世代相沿成习.
  二月二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习俗.时在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都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叫做煎饼熏虫,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寄托着人们祛虫的心理.击梁辟鼠就是在这天敲打房梁惊吓老鼠,据说这样做了老鼠就不敢出来了.后来,辟鼠已不多见,而多是辟害虫的.有的老太太这天早晨用木棍敲打房梁和床沿,边敲边唱:“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蚰蜒无处藏.”也有的敲一破瓢,唱道:“二月二,敲瓢碴,蝎子蚰蜒双眼瞎”.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是吃年糕,把年下蒸的糕留一块这天吃,意味着步步登高.
  在福山、芝罘等地,二月二要吃炒豆.大豆在当地的种植结构中,地位十分重要.在花生普及之前,几乎是唯一的油料作物不说,还因为它可以做酱,有多种用途.莱阳有一种“豆面灯”,是特色民俗,豆面很粘,不渗水.民间做成灯,可以在水中漂流,成为一种祭祀的风俗.
  从前在二月二这天有不少忌讳,最普遍的是妇女不准动刀剪针线,怕戳了龙眼.在渔村,这种禁忌尤其严重,连网具都不准挪动.
  过去,人们一般把青龙节作为年节系列的终止,从此停止各种游乐活动,开始恢复常业.扛活的长工开始上工,谓之上工日;农家开始试犁农作.传说二月二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地方这天要祭土地神,大约也与春季生产即将开始有关.(穆玉强)
  家家料豆香
  小时候,每到二月二前后,家家户户就会飘出炒料豆的甜香,小伙伴们离老远就从衣兜里掏出几个料豆,让人尝,比比谁家的料豆更脆、更香甜.那神情,带着几分得意,几分炫耀.
  炒料豆用的是玉米,有的家用黄豆,还有把玉米和黄豆两样混合炒的.玉米是专门拣了大个儿的,籽粒饱满的;黄豆也是经过了仔细挑选.炒时,事先用糖精水将玉米和黄豆浸泡一下,稍微晾干就可以上大锅里炒了.需掌握好火候,炒大了有焦糊味儿,炒轻了没有脆香.
  那年月农村缺医少药,人们又缺乏医疗常识.春天常常会流行脑膜炎、大脑炎等,人们便说吃料豆可以预防.我们邻居有个孩子说话吐字不清,每每从衣兜里掏出料豆给别人吃时,就会跟上一句“多吃料豆防止大脑炎”.但我们总听成“发手榴弹大脑炎”.多少年后,这句话还是我们见面时的谈资.
  为什么二月二要炒料豆呢?老人们有好几种说法,“救金龙”一说最为普及.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帝,令司掌天河的玉龙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玉龙不忍,偷降大雨.玉帝便将其打下天宫,压在大山下,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为救龙王,人们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来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只好召龙王回天庭,继续给人间行云布雨.而从此,二月二爆玉米花、炒黄豆也在民间相沿成俗.
  现在,很少有人再有那份耐心,亲手炒料豆了.料豆的香味飘在记忆中,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