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什么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提倡"行己有耻"对我们今天为人有何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05:24:12
关于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什么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提倡"行己有耻"对我们今天为人有何意义?关于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什么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提倡"行己有耻"对我们今天为人有何意义?关于顾炎

关于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什么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提倡"行己有耻"对我们今天为人有何意义?
关于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什么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提倡"行己有耻"对我们今天为人有何意义?

关于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什么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提倡"行己有耻"对我们今天为人有何意义?
战国孔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渊源.此句出自《论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疏》
正义曰;此章论好学近于仁也.博,广也.驾,厚也.志,识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读解】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 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482611.html?si=1
荣辱观念是将道德之知引向道德之行的心理机制.以守德为荣,以失德为耻,这是人类普遍的道德心理,也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人格的基本点.人有耻感或羞耻心,是保持做人尊严的自因.一个人如果恬不知耻或不以耻为耻,就是自毁人格.人格就是做人的尊严、资格和价值.违背道德,自毁人格,就等于丧失了做人的尊严、资格和价值.正是这种荣辱信念,支撑着人类的道德实践.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牧民》)的思想.孔子也提出“行己有耻”,(《子路》)认为“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如果说“耻感”是对善的否定性把握,那么“荣感”就是对善的肯定性把握.有耻感就表明对善的认同和追求.没有耻感就不能具体把握善,因而也就不能具体感受到为善的光荣和高尚.如果一个社会不以恶为耻,没有对耻的厌恶和鄙视,没有对恶与耻的处罚,则既无耻,也无荣.由于荣与辱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必然成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