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需要论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1:33:41
成长的需要论据成长的需要论据成长的需要论据论点??成长阶段要不断完善自我.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要正确对待成长中出现的错误.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利于人的成长.要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艰苦的环境对成长是一

成长的需要论据
成长的需要论据

成长的需要论据
论点

? ?成长阶段要不断完善自我.
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
要正确对待成长中出现的错误.
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利于人的成长.
要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艰苦的环境对成长是一种锻炼.
人要从成长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责任.
成长就是一个选择自己的路的过程.
?
名言
?我一直深信,没有一种东西是永远属于我们的.生命就好比旅行,也许在旅行中我们会拥有某些东西,但是终究不能带走它.——范思哲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寻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笃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寻找生机.——席慕容
每个 18岁的人都是诗人,如果一个人长到18岁对周围的世界和生活竟无诗情诗趣,那未免多少有些遗憾.——王蒙
人生读来几乎像一首诗.它有自己的韵律和节奏,也有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林语堂
不愉快的少年,常会是后来不愉快的青年;不愉快的青年,往往是终生偏激忧郁的成人.——尤今
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怀疑一切,青年人什么都懂.——王尔德
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要熔炼.——臧克家
青年人容易侮辱人,也容易忘掉别人的侮辱;老年人不轻易侮辱人,也不会轻易忘掉别人的侮辱.——爱迪生
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
我遇到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爱默生
人的童年过得十分缓慢,好像满载的货车;老年的岁月转瞬即逝,犹如夜空的流星.——欧文·斯通
尚未成熟才有成长的空间,一旦成熟,接下来只会走向衰退.——雷·卡洛克
?
?典型论据
诸宸的沉没成本
——不要浪费时间去后悔
诸宸除了下棋 ,文章写得很好,绘画也有一些功底. 1995年,她选择了清华中文系.后来,她又带着4年的中文学分,转到了经济管理系.可以说,诸宸走得一路风光,似乎有点太顺了.
2000年12月在印度举行的世锦赛上,诸宸碰上了来自美洲大陆的冠军L KRUSH,(译成汉语为:我摧毁——我要摧毁你!)这个名字是那样杀气腾腾,为人、棋风一向都“和气”的诸宸却没当一回事,可没想到,刚进第二盘,她就缴了械,在全部比赛的第一轮就被彻底淘汰出局了.
10多年来,诸宸从来没有一次像这次输得这么窝囊.此后,从国外到国内,从2000年到2001年,差不多半年,她一直在回味那场败仗,她甚至不敢轻易去摸国际象棋.
又一次,诸宸坐在清华校园里上课,经济管理专业的老师讲了一个概念:沉没成本.比如下棋,你可能下错了一步臭棋,但这已属于“沉没成本”了,一个比赛有十来盘棋呢,不要影响下一盘棋.诸宸把这些道理数十遍地融会贯通,终于走出了失败的阴影,让自己放松. 2001年9月,她重新“整装出发”后,在几次国际赛事中连创佳绩,最辉煌的是在2001年12月的女子世界锦标赛上,荣膺自1927年第一届女子世锦赛以来的第九位世界冠军,并圆了她的大满贯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集世界少年、青年、成年冠军和世界团体冠军于一身的人.
冯坤:排球是我十岁时自己选择的
——成长中要学会选择自己将来的路
10岁的时候,什刹海体校的张勤教练看上了冯坤,希望冯坤到什刹海体校系统地训练排球.这意味着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排球运动员了,冯坤需要从当时的小学转学到北海小学.那时的冯坤年龄虽小,但是非常有主见,她觉得自己喜欢排球,现在又被教练挑中了,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她自己悄悄地开出了转学证明,放在家里的桌子上.
冯坤的妈妈现在还奇怪,小小的年纪怎么能说出那么成熟的一句话,她当时对父母说:“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机遇,我想好好地把握住.”父母经过一番商量,最后决定尊重小冯坤的决定,不过拟定了一个“合约”,就是如果学习成绩下降了,就不能再继续打球了,后来冯坤一直将自己的成绩保持在班里的前三名.
决定去什刹海体校的那天,父母就跟冯坤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道路,要练就坚持好好把排球练下去,如果坚持不下去,就干脆现在放弃.”但父母显然是多虑了,在后来的排球生涯中,冯坤的训练一直非常自觉.
沃尔特·克朗凯特的童年故事
——成长需要有好的引导者
沃尔特·克朗凯特是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对新闻感兴趣.并在 14岁的时候,成为学校自办报纸《校园新闻》的小记者.
斯顿市一家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伯尼先生,每周都会到克朗凯特所在的学校讲授一个小时的新闻课程,并指导《校园新闻》报的编辑工作.有一次,克朗凯特负责采写一篇关于学校田径教练卡普·哈丁的文章.由于当天有一个同学聚会,于是克朗凯特敷衍了事地写了篇稿子交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凯特单独叫到办公室,指着那篇文章说:“克朗凯特,这篇文章很糟糕,你没有问他该问的问题,也没有对他做全面的报道,你甚至没有搞清楚他是干什么的.”接着,他又说了一句令克朗凯特终生难忘的话:“克朗凯特,你要记住一点,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在此后 70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克朗凯特始终牢记着弗雷德先生的训导,对新闻事业忠贞不渝.
指挥家舟舟的成长历程
——有缺陷的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呵护
武汉舟舟,大名胡忆舟, 20多岁,但智力仅仅相当于几岁儿童的水平.幸运的是,舟舟有一位好父亲.他的父亲胡培厚说,他从来不愿意让舟舟放弃生活和快乐的权利,他知道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舟舟有权利享受这个世界带给他的快乐,作为父亲更应该为他创造和争取他应有的快乐,虽然舟舟自己并不明白这一点.胡培厚是武汉交响乐团的低音提琴手.从3岁起,舟舟就跟着父亲走进武汉交响乐团的排练厅,从此,舟舟的生命之舟,就载着他的梦,在音乐的海洋里起航了.
1999年1月22日,舟舟在北京保利剧场首次登台指挥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奏了《瑶族舞曲》和《拉德茨基进行曲》,一举成功.
2000年9月,舟舟随国家残疾人艺术团赴美巡演,指挥美国国家交响乐团等著名乐队演奏《自新大陆交响曲》,获得极大的成功.
高尔基的成长历程
——成长要经历挫折和苦难
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又被人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感.高尔基就是因为有了它,才通过刻苦自学而成为大文豪.高尔基少年时父母双亡,年仅 11岁,就到一个绘图师家去当仆人.他在干完繁重的各种杂事之余,仍千方百计地挤时间看书,常常看到深夜.有一次看得太入迷了,把茶壶烧坏了,结果被主人家的老太婆打了一顿.此外,他既无老师教,也不可能查字典,学习上困难重重.有些生僻词,比如“形而上学”“宪章运动”等等,他就难以明白.高尔基把这些拦路虎风趣地比喻为站在秘密之宫的卫兵.他想尽办法向有文化的人请教,终于一个个地消灭了这些学习中的障碍.看的书越多,高尔基的思想就越开阔,终于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走上了文学道路.
“永远走出监狱”
——成长要走出阴影
法国诗人散文家让·热内,生于 1910年的巴黎,7个月大还在襁褓中时被父母遗弃.上小学时因受同学歧视,开始自暴自弃.小学毕业后,15岁那年,他因为偷了一件小东西而被作为盗窃犯送进儿童教养院,从此发誓要终生行窃,向社会报复.热内走向社会,与流浪汉为伍.18岁时,热内应征入伍,但不久当了逃兵,流浪欧洲,一路行窃,多次被捕坐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蹲遍了欧洲的少儿教养院和拘留所.1942年,热内在狱中开始写作.1945年,35岁的让·热内开始发表小说和剧本处女作,《鲜花圣母》及后来的《玫瑰的奇迹》和《盛大的葬礼》获得好评.直到1949年,热内的文学成就才得到重视和承认.在萨特等大作家的呼吁下,法国总统颁布特赦令,赦免了热内.他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说,他勤奋写作,是为了“永远地走出监狱.”这个曾经是窃儿的监狱常客,在1983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大奖.
罗蒙诺索夫勤奋好学
——知识是成长最好的营养
1730年冬天,19岁的罗蒙诺索夫离开家乡,徒步来到了2000公里以外的莫斯科求学.因为他不是贵族子弟,接连跑了好几所学校,都被拒之门外.但罗蒙诺索夫并不罢休,后来他装作外城贵族的儿子,混入了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这个贵族教会学校,全部用拉丁文授课.罗蒙诺索夫不识拉丁字,老师叫他坐最后一排.班上的同学大多十三四岁,大家讥笑这个20多岁的大傻瓜.老师的冷漠,同学的讥笑,他装作没有听见,用心听讲,专心学习.不久之后,他就学会了用拉丁文造句,成绩不断进步,座位也逐渐前移,很快就坐到了第一排.之后又因学业卓越而被派往德国学习.这位渔夫的儿子最后成了著名的科学家,被称为“俄国科学的始祖”.
法拉第刻苦求学
——在逆境中也要成长成才
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因家庭贫苦,小时候没有上过学.他 12岁时,就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13岁时,法拉第进了一家印刷厂,工作之余他就翻阅装订过的书,在送货的路上也是边走边看.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后来他又看《大英百科全书》,他特别喜欢电学和力学方面的内容,法拉第还用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画上插图.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印刷厂,意外地发现了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这是出自一个学徒工之手时,大吃一惊.他送给了法拉第四张皇家学院的听课证,这便是法拉第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开始.
伟雄集团的成长故事
——企业的成长需要把人才放在第一位
广东顺德伟雄集团,一个拥有松本电工等五大知名品牌、十余家分公司的民营企业集团,隐身其后的却是一个小学文化的老板林伟雄.
林伟雄说:“其实大多数顺德人经营企业上都有一个‘配方'——敛才才能聚财.”他所做的第一步,就是要依靠亲情化的管理,让员工们喜欢上公司并踏实工作.
随着企业规模膨胀,林伟雄开始推行管理用人上的第二部曲:“放权运动”——放手让别人去干.企业“无为而治”运转良好,不仅全员负责到个人,而且实践证明,这样做让很多小问题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责任到位了,利益却悬空了.林伟雄得出一个结论:现代企业必须尊重员工对物质利益的合理要求.利益调整问题因此被推向前台.林伟雄咨询了各路专家,宣布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精英人才持股制度”;对普通员工,将通过修员工宿舍、建工程师楼、探索更加合理的奖惩措施来消除其后顾之忧和不安定因素.
伟雄集团前前后后投资创办了十多家子公司,每一家子公司都按照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持股的方案招募能人,设独立法人,逐步形成董事会和管理层“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后来在大名鼎鼎的松本电工有限公司的筹办上,林伟雄甚至把将近 50%的股份给了初期几乎没有资本投入的人才们.
这样伟雄集团形成了顺德企业界的一道奇观:一个小学文化的老板,背后凝聚了一大批博士、硕士、工程师甚至法国专家,一头羊率领了一群老虎.
联想的并购
——企业的成长需要冒险
联想以总价 17.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双方共同组建世界第三大PC厂商.
这次收购行为,是中国 IT行业在海外最大的一笔投资.以双方2003年的销售业绩合并计算,此次并购意味着联想的PC年出货量将达到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到120亿美元,从而使得新联想进入了世界500强的营业规模.
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敢相信个人电脑先驱 IBM会把自己的发家之本以17.5亿美元卖给一家中国公司,尽管这是中国最大的电脑公司.在此之前,这家英文名叫做“LENOVO”的公司刚刚花了至少6500万美元成为国际奥委会的顶级赞助商,填补了IBM退出以后留下的空白.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正是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把握住了跨国巨头产业调整的机会.新联想每年计划销售 1100万台个人电脑,虽然目前排名世界第三,它的目标却是要超过戴尔和惠普.
但是联想集团在公布收购 IBM 个人电脑业务的前后三天,股价便大跌10% ,一度带领香港恒升指数下破万四大关.这说明投资者对并购后公司的前景不看好.不看好的不光是投资者,包括IT以及国际大牌商业管理咨询公司内的众多人士,均对这起并购表示怀疑.
联想所选择的国际化道路遭到了来自资本市场的不信任,持续的股价低迷让他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对于正在学会与大象跳舞的联想,应当给他们更多的时间.
华为逐步成为全球通信巨头
——自主和专注也会促进企业的成长
华为是一个低调务实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连年征战在国内波澜不惊,但不可否认,华为已逐步成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的通信设备供应商.
从 1988年华为公司成立到2002年实现221亿元的年销售额、5.5亿美元的出口额,华为用“自主研发、开放合作”在国际公司和大企业的夹缝中求得了自己的发展.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在交换机、接入网、光网络等领域已然形成一股 “中国势力”, 中国厂商逐渐收回了跨国公司占据的市场份额.
是什么促成了华为的成长?业界普遍认为: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并确定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这一方向是影响华为命运的关键决策.长期以来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其销售额收入的 10%,其2002年销售额为220亿元,而研发的费用达到了30亿元.在华为两万余名员工中,研发人员达一万多人,占到46%.
华为的低调背后是巨大的业绩:
在业务软件领域,华为名列全国第一,承建了海外 27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个运营商的智能网工程,服务于全球3亿用户……
在移动通信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 GSM产品、WCDMA产品和CDMA2000产品;成功为国内外80多个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于全球2000多万用户……
在数据通信领域,进入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巴西等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
韦尔奇的故事
——团队的成长需要区别对待
1961年,25岁的韦尔奇已经以化学工程师的身份在GE的一家研究所里工作了一年,年薪是10500美元,年终还涨了1000美元,他觉得挺不错.可当他发现一个办公室里4个人的薪水居然完全一样时,他去找老板说理了,没有任何结果,沮丧之际,他萌生了去意.
就在这时,上一级主管鲁本·加托夫来到研究所检查工作.他早就注意到想“脱颖而出”的韦尔奇在业务会议上每次都能提出一些超出他预期的看法.当他知道韦尔奇将要离去时,晚饭的4个小时里竟一直在极力地做着挽留工作,直到夜里1点钟了,他还在高速公路旁的电话亭里打投币电话,继续游说……
以下是韦尔奇的自述:
“最后我决定了留下来.从此,我再也没有离开GE.加托夫的认可——他认为我与众不同而且特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打那以后,区别对待便成为了我进行管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有些人认为区别对待的做法会严重影响到团队精神,但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你可以通过区别对待每一个人而建立一只强有力的团队.瞧瞧棒球队——每个人都必须认为比赛里有自己的一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同等对待.我深刻地体会到,比赛就是如何有效地配置最好的运动员.谁能够最合理地配置运动员,谁就会成功.这一点对于商业来说没有任何不同.”
成功的团队来自于区别对待,即保留最好的,剔除最弱的,而且总是力争提高标准.
美国建立全国废旧计算机回收网
——环保意识的加强意味着社会也在成长
电子产品废弃物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这些垃圾中包含铅、水银、镉等有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1998年美国就有2000多万台废弃个人计算机,由此形成的电子废物达500万吨到700万吨.据一些环保组织估计,美国的废弃个人计算机将很快达到3亿至6亿多台,但是还没有回收利用废弃个人计算机的解决方案.
随着废旧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日益严重,美国计算机生产商、地方政府和环保人士在不久前的三方对话中,达成一项原则性协议,决定建立覆盖全美的废旧计算机回收网络.
这项协议要求在每台个人计算机零售价格中增加 25美元至30美元,用于资助计算机的回收项目.负责组织这次对话的美国“国家电子产品事务管理倡议组织”希望,协议的具体框架能够在今年9月底完成,并在今后数年内逐步补充完善.如果这项协议最终得到实现,它将成为美国为数不多的全国范围内的废旧物品回收计划之一.
国家电子产品事务管理倡议组织的负责人斯考特说,这项原则性协议“带给消费者的信息是,购买计算机等产品,不仅要在使用时负责,而且要对报废后的处理负责”.
奥本海默领奖
——青少年的成长需要人的扶持和帮助
1963年,美国原子能研究方面的最高奖——费米奖的得主是年过六旬的著名科学家奥本海默.颁奖仪式上,各界名流荟萃,盖冠云集,甚至接替肯尼迪就任新总统职位的约翰逊也前来参加这一盛典.
当奥本海默走上主席台时,由于年老体弱,一不小心踉跄了一下.约翰逊总统见状,赶紧伸手去扶他.奥本海默却推开他的手,说:“总统先生,当一个人行将衰老的时候,你去扶他是没有用的,只有那些年轻人才需要你扶持.”
扶年轻人一把,这是一种更有意义的远见.扶老人一把,更多的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扶年轻人一把,则是一个人胸怀、见识、能力等方面的体现.只有不断扶持新生力量,才能使得人不断成长,使社会不断发展.
?
?哲理材料
小西瓜
有一个孩子,在一大片瓜田边玩耍,看到了许多大个的西瓜,他很想尝尝.
瓜农问他:“你想买西瓜嘛?”孩子点点头.
瓜农准备摘一个又大又熟的西瓜给他,孩子说:“对不起,现在我只有三角钱.”
瓜农看这孩子非常可爱,便说:“那我摘一个最小的西瓜给你.”
孩子想来想去,却不同意,说:“不,我想要一个大个的,但我现在就挑那个小西瓜,不过,我要一个月后再来取.”他把三角钱交给了瓜农.
孩子是聪明的.因为他懂得时间可以转化为成长.有时候,我们想要的,一时得不到,但不必急于求成,用时间经营也能改变一些看似不变的东西.
成长其实就是一个时间的历程,用时间好好经营,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学无止境
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在等待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 一次测验.
他们谈论着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或者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四年的大学学习,他们很自信,觉得能够征服整个世界.而接下来的测验也很简单,因为可以带任何东西,只是不能交头接耳.
教授把试卷分发下来,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学生们笑了.
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
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三道题?两道题?”
都没有人举手……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一道题呢?当然有人完成一道题的.”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我只想你们知道,即使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学习,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人生的教育不能以学历作为终止,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在知识方面感到满足,生活可以教给人更多的东西.
别 人 的 路
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因为没有路,便试探着走.虽很艰险,左跨右跳,竟也能找出一段路来,可好景不长,未走多远,不小心一脚踏进烂泥里,沉了下去.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到前人的脚印,便想:这一定是有人走过,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一定不会有错.用脚试着踏去,果然实实在在,于是便放心走下去.最后也一脚踏空沉入了烂泥.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两人的脚印,想都未想便沿着走了下去,他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
……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众人的脚印,心想:这必定是一条通往沼泽地对岸的大道,看,已经有这么多人走了过去,沿此走下去我也一定能走到沼泽的对岸.于是大踏步地走去,最后他也沉入了烂泥.
世上的路不是走的人越多了越平坦越顺利,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不仅走不出新意,有时还可能会跌进陷阱.
?

成长中要保持个性
有人教育自己的儿子说:“你的一言一行,都应当效法你的老师.”一天,儿子遵循父亲的吩咐,伺候老师吃饭.结果老师吃,他也吃;老师喝,他也喝;老师侧身,他也侧身.老师窥见,忍不住笑了,放下筷子打了个喷嚏.这个孩子无法强使自己也打喷嚏,只好打躬作揖向老师道歉说:“老师这种妙处,学生实在难学呀!”
这只是一个笑话,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家长呢?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向老师学习,要向好学生学习,要向电视里报纸上的优秀人物学习,到最后,我们突然发现,怎么孩子都那么像?一言一行,说的话做的事,现在的想法以后的理想,都那么接近.有人说,中国的孩子没有个性,确实,太多本来有棱有角的孩子经家庭、学校、社会步步的改造,最后都沦为平庸之辈.
不要因为自己与众不同而觉得惴惴不安,那恰恰就是你特别的地方,成长的过程要不断学习并不错,但是不是盲目地模仿,要懂得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只要不是恶劣的习惯,就可以坚持下去,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成为了你成功的一个契机.
成长要学会适当地弯曲
有这么一个画面总反复被提起:山的西边有棵野树,仅有一棵树,立在悬崖边上,雪落在它的每一枝每一叶上,当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枝叶便被压弯,雪从枝叶上掉落下来,枝叶再弹上去,再被压弯,如此反复,狂风扫过时,树杆子依旧向风尾弯了弯腰,待风过后,再竖直挺立,如此反复便奇迹般地得以生存.而东面的树,纵使有庞大的力量挡住风雨,但无一棵树不枝断叶落,最后,伤痕累累;厚厚的雪堆积在硬直的树枝上,树枝不胜重负,一枝枝地折断了,最后,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杆.
都说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要勇于克服困难和面对挫折,但是如果遇到你无法应对的困难和压力的话,可以承受就尽可能承受,在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退一步海阔天空.就像“凸”跟“凹”的转变一样:当困难是“凸”的时候,不妨忍耐一下,避避它的“凸”锋,或许成功率会高一些,那么“凹”也就产生了.“凹”是我们处理“凸”的好办法.
不能弯的树不是好树,不会曲的人终难成就大事业.弯曲不是倒下和害怕,而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只有懂得弯曲,才懂得保护自己,懂得保存实力,以退为进.
你是秋实9年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