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工历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9 01:09:42
隋朝建工历程隋朝建工历程隋朝建工历程隋炀帝的功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有一较短时间的统一外,全国基本上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这一时期,由于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实现统一成为社会历史

隋朝建工历程
隋朝建工历程

隋朝建工历程
隋炀帝的功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有一较短时间的统一外,全国基本上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这一时期,由于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实现统一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中国各阶层各族人民的迫切要求.
这时在中国黑暗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伟大的皇帝隋文帝杨坚(541—604).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坚登基当天,长安城出现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庆云,仿佛上天也在热烈庆祝大隋皇朝的成立.在中国历朝历代中,他被公认为是才智最高的皇帝,也是最为仁慈的圣皇天子.他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后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公元589年,大隋灭了南方的陈,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论》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大隋朝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大隋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程朱理学祖师爷激动地评价这位伟大的皇帝:“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纮,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后世的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可见大隋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度、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
隋炀帝:
一、亲自指挥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陈国绝对不是什么小国,也绝对不弱.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符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要战功卓著.隋炀帝杨广功劳盖世!
二、修建畅通国家命脉(修通运河)、(修建东都)
隋文帝杨坚曾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以供辽东之需.公元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大运河以余杭、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人拿杨广和大禹来比,足以说明唐人对炀帝修运河的功绩是万分明了的.事过几百年到了宋朝时候发大水的时候这条千里隋堤还救了成千上万家人的性命.王安石在《白日不照物》诗中云:“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隋炀帝开创的南北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后代造史者想诋毁所掩盖不住的.因为它的存在就是铁证,不像其它原始史料被销毁了.
也是在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的地方.再往里,就是宫城,周围有三十里.在洛阳西郊建筑一座西苑,占地二百多亩,苑内有海,海中修造三个仙岛,高一百多尺,岛上建筑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海的北面有龙鳞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16个别院.“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洛阳有皇宫,具备首都功能.当时首都大兴城(即长安)在西北面,往东的路不太畅通,影响了国家政令的畅达.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巩固国家.“五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隋炀帝按其地理位置把洛阳定为东都,长安定为西都,实行双都制.后来的唐朝也沿用隋炀帝开创的双都制.伟大的大业城是他伟大的父亲杨坚下令修建的,各地的粮食运往长安费时费力.洛阳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粮食,减轻了百姓负担.这也为后来的唐朝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洛阳城远比现在的北京城西安城大气豪迈华丽艺术得多,如果遗留到现在无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可惜杨广创造的辉煌奇迹大多被后代毁了.
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三、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亲征吐谷浑,吐谷浑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数千里.吐谷浑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皆为隋有.炀帝在吐谷浑故地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西海郡就设置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炀帝命令把隋朝天下所有犯轻罪的人移居到吐谷浑故地居住戍边,并发西方诸郡运粮以供给之.命刘权率军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大隋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度管理,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隋书食货志》:“帝亲征吐谷浑,破之于赤水.慕容佛允委其家属,西奔青海.于是置河源郡、积石镇.又于西域之地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发西方诸郡运粮以给之.”
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近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扬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史西域列传》:“隋炀帝规摹宏侈,掩吞秦、汉,裴矩方进《西域图记》以荡其心,故万乘亲出玉门关,置伊吾、且末镇.”(唐朝人写史难免有贬低言语)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中原与西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与交往.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游人及车马长达数十百里,这是举世创举.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使张掖的国际贸易市场更加繁荣昌盛,还促进了中原一带贸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如关中的歧州(今陕西凤翔)、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等.从此,西域的高昌、焉香、龟兹、疏勒、于阗、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国家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络绎不绝.负责西域事物的裴世矩在《西域图记》中说:”伊吾(今哈密)、高昌(今吐鲁番),鄯善(今若羌),亚西域之门户也.总溱敦煌,是其咽喉之地.”隋炀帝派遣薛世雄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新伊吾城”,罢州置郡,敦煌又为敦煌郡.隋代在莫高窟开凿了大批的石窟,敦煌地区甚至还出土了一些隋皇室成员的写经,可见隋王朝对西域的重视.隋炀帝还派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从安国带回五色盐.又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随至中原.炀帝之前,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只有南北两道.隋炀帝时期不仅以前的道路更加畅通,而且新增一道,即新北道.这样,隋通西域的道路共有三条:北道(又叫新北道),出自敦煌至伊吾,经蒲类、铁勒部,度今楚河、锡尔河而达西海;中道(汉代的北道),出敦煌至高昌,经焉耆、龟兹、疏勒,越葱岭,再经费尔干纳、乌拉提尤别等地而至波斯;南道,出敦煌自鄯善,经于阗、朱俱波、渴盘陀,越葱岭,再经阿富汗、巴基斯坦而至印度各地.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剑桥中国隋唐史》:“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这种人的特点可用以下的语言来表达:的确,自欺欺人也许是一个规律,因为带有强烈的艺术成分的政治个性具有一种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个人的历史具有戏剧性,并使一切现实服从野心勃勃的计划.”
炀帝《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王夫之评曰:“四句两联,特有贯珠之妙.” 朱乾云:“隋炀自负才高,今观此词,未见其必亡国.如“暮江平不动”,即唐人能手,无以过之.”“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郑振铎对炀帝诗文创作才华揄扬不已:“(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他虽是北人,所作却可雄视南士.薛、卢之辈,自然更不易与他逐北.像他的《悲秋》,又像他的《春江花月夜》都是置之梁祖、简文诸集中而不能辨又有‘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的数语,曾为秦观取入词中,成为绝妙好词.”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夫之评隋炀帝《泛龙舟》曰:“神采天成,此雷塘骨少年犹有英气.”隋炀帝《江都宫乐歌》形式上已经十分接近七律,可谓七律之祖.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隋炀帝的诗歌地位不可小视,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在百年陈梁诗音靡靡之中,恢复汉民族的诗歌的风骨与精神实属难得.可以说他开创了“盛唐之音”的辉煌大气的阳刚之美,“济苍生” “安社稷” 一直是盛唐诗歌的重要精神他可谓唐诗之祖.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唐太宗也感慨的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此外隋文帝时期已经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说:“在炀帝全盛时期,西突厥人对他似乎是一个次要问题,一个以少量代价即能为中原帝国所用的累赘.”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
即使隋朝在灭亡前,周遍各国也是尊服大隋王朝的.《隋书》记载道:“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
四、重视教育、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炀帝即位,复兴教诱.”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 “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奉命视察各州的专使除了其他任务外,还要发现有模范行为、文才出众和学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再把他们送往京师.“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隋书》《北史》记载,远近儒生纷纷前来,并被组织起来互相辩论学术问题.一名高级官员给他们排列名次,上报隋帝.因此许多寒士得以重振门庭;典籍研究盛极一时,南北的传统兼容并包.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
杨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就网罗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间,共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杨广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隋炀帝使隋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总括全国各地方的总结性地方志.隋炀帝诏命天下诸郡绘制各地风俗物产地图,编撰《诸郡物产土俗记》131卷、《区宇图志》129卷、《诸州图经集》100卷.隋炀帝下令编撰的上述地方志书,规模宏大,既是承前启后的总结性著作,也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
炀帝时的着名地理学家裴世矩,在奉敕去张掖,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时,搜集了有关西域的山川、风俗等资料,撰成《西域图记》三卷.书中有地图,有记述,还有穿着民族服装的各族人的彩绘图,是地理学名着.“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
杨广不仅兴办学校,还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封氏闻见记》记载:“炀帝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 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大兴城和洛阳建有大藏书殿,而最终的成果则是规模宏大的秘书省,在洛阳藏有珍本,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为了让两京的宫、省、官府使用,杨广下令建造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可惜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如果杨广整理编辑收藏的这些书都留存到现在,那他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
杨广崇敬儒教与孔子于大业五年下诏曰:“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炀帝杨广更注重个人品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为初唐培养了大批的强毅正直的人才 .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 “魏、周官不得为荫.”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但这也触动了门阀大族的利益,为日后门阀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祸根,有时候过于超前开明的举措也不是什么好事.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颁《大业律》.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大业律》,没有再修订,《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