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朝代实行过南北面官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1:09:44
哪一朝代实行过南北面官制哪一朝代实行过南北面官制哪一朝代实行过南北面官制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所建立

哪一朝代实行过南北面官制
哪一朝代实行过南北面官制

哪一朝代实行过南北面官制
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所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担任者一般是契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重心所在.设置的北、南宰相府和北、南枢密院都是辽朝中央和权力核心机构,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由于决策权掌握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书省、门下省都有名无实. 随着辽统制区域不断扩大,由其是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为了更好的处理各种民族地区事务,辽太宗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在我看来就是一国两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依此行成了南北两套行政体系,南北面官.北面官使用契丹族官制,官员基本为契丹族人担任,掌握军、政事务,是辽朝最高权力机构.由于这个官署住地在皇帝御帐北面,所以称北面官.北面官署下设: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以及北面诸帐官和北面宫官.北面官是辽的最主要机构,下又分南北两个不同的部门,北枢密院管兵部,南枢密院管吏部.北南枢密院是辽朝最高行政机构,也称南北衙.南面官.是在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为完善汉族官僚制度效仿唐朝设立了三省六部等一套官署机构,用以管理汉族人事务.南面官多为汉人主事要职,又称汉宫,官员多穿汉服.他们的办公地点位于皇帐南面所以称南面官,下设汉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及御使台、翰林院等. 南面官,辽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百官志》).南面官,即汉制的变通.南面官主要管理辽国南面从事农耕的汉族.其机构与官职名称沿袭唐、宋.有中书省,初名政事省,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为正、副宰相.门下省、尚书省以及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官等,均沿用汉制.设南枢密院综理汉人军政,职官有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等.南面地方官则设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统军使、招讨使、刺史、县令等.南面官的地位略低于北面官,汉人能做北面官者极少,而契丹人做南面官者很多.契丹人做南面官,也须穿汉服.故做南面官无论汉人和契丹人均被称为汉官. 辽设立的统治制度.辽的疆域辽阔,号称幅员万里,居民成份有突厥诸族、女真人及汉等,为了治理人口构成复杂的国家,创立南北面官制度.施行、创立于辽太宗时期.设立原则为“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辽史》卷45《百官志》)其制北面官设北枢密院、南枢密院、北南二大王院、夷离毕院、宣徽院、敌烈麻都司等机构,分别相当于汉制的兵、吏、户、刑、工、礼部等六部之制,北面官中的南北之分源于辽俗,辽俗以西为上,故两翼以南北言之.北面官职掌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辽史》卷45《百官志》).南面官制设置仿照唐代或晋代诸制.辽太宗初入汴时,始设枢密使,因晋之制以掌汉人之事,天禄四年(950)建政事省,南面官制始立,设有三公、三师、三省及六部、台、寺、院、监,并设有诸卫、东宫的各种机构.汉人枢密院“因晋置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初兼尚书省”,是汉人官制中的重要机构,又由契丹汉儿司变化而来.南面官制除朝官设立如上外,还有“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咸在方州,如唐制也.”(《辽史》卷47《百官志》)“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同上).北面官均为契丹贵族担任,但不世袭,而是因才而举,名号极多,时有损益,实质上也是沿用唐晋之制.南面官仍沿用汉人习俗,以考试等方法选拔士人担任,南面官的权力远不及北面官. 辽太宗对于辽朝的贡献较大的要数对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了.辽太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的官制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 随着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辽太宗为了更好地治理不同民族的事务,就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形成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北面官制,即辽朝契丹族的官制,官吏一律用契丹族人,掌握契丹的一切军政事务,也是辽朝的最高权力机关.之所以称为北面官,是因为辽国有崇拜太阳的习俗,喜欢向东,而且以左为上.这样,辽王的大帐就面向东方,而北面就是左,也就是契丹族官吏的办公地点,所以叫北面官.在北面官中,又分为几种类型: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以及北面诸帐官和北面宫官. 北面朝官,这是辽朝官制的主要机构,在北面朝官中又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部门,如北枢密院管兵部,南枢密院管吏部.这和总的南北面官制很容易混淆,应该分清.在北面朝官中,南北枢密院是辽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掌管军政和民政,也通称为北衙和南衙.北面朝官中还有北南枢密院中丞司,掌管纠察检举百官.北南宰相府也参与军国大事,类似于汉族官制中的参知政事.另外,还有大惕隐司,掌管皇族的政教事务.设置夷离毕院,掌管断案、刑狱.敌烈麻都司掌管礼仪.最后在百官之上还设置了一个没有实际职务的大于越府,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和汉族太师的称号差不多.但一般人很难得到大于越的称号,整个辽朝也只有三个人得到过. 北面御帐官,它也有许多下属机构.例如侍卫司,负责御帐的护卫.北南护卫府,负责北南两个枢密院的护卫工作. 北面皇族帐官,阿保机的后裔、阿保机伯父的后裔、阿保机叔父的后裔、阿保机兄弟们的后裔共四个系统的皇族,分别设立有职权的营帐,叫做四帐皇族,地位很高.北面皇族帐官也有分支机构,大内惕隐司就专门掌管四帐的政教事务. 北面诸帐官,这是为阿保机部落之外,即皇族之外的其他有地位的部族设立的机构,如遥辇氏,渤海王族等,一方面是表示恩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效地控制. 北面宫官,主要掌管宫廷一些日常事务. 和北面官相对应的就是南面官,在辽太宗得到十六州之后,进一步完善了汉族的官制,仿效唐朝的官制,设立三省六部等一整套治理机构.以此来招徕汉族人,管理汉族人的事务.南面官主要由汉人来担任,契丹人也有在南面官中任职的,他们被称为汉官,也穿汉服.南面官由于办公的营帐在辽国王大帐的南面,所以称为南面官. 南面官中的分支机构有:汉人枢密院,阿保机的时候叫“汉儿司”,其他有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翰林院等. 在地方官制当中,辽朝也是两套制度并存,就是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用部族制,而汉人和渤海人则使用唐朝时用的州县制.在耶律倍投奔后唐之后,辽太宗又趁机整顿了东丹也就是原来渤海国的行政制度.先让耶律倍的妃子主持东丹政务,然后采取措施加强了对东丹的控制.东丹国在原先并不是辽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地区,东丹是个亲王的封国,东丹王对于本地的事务可以全权管理.他可以自己建立年号和国号,而且有权直接和外国交往.对于宰相以下的官员可以自己任免.在耶律倍走后,辽太宗就在东丹国设立了中台省,派遣官吏到那里参与政务管理,从而加强了对东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