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句话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4:01:21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句话什么意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句话什么意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句话什么意思?
杜甫悼念诸葛亮的诗句,诸葛亮六出岐山,未能建功,最后死于军中,后人想起此事,不由得潸然泣下.
简单点 就是 还没成功人就死了
还没成功人就死了
还没有实现夙愿,人就挂了!!
这句诗已经很白话了呀
还出征没有取得胜利就死了呀。
取自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反而死了的故事。
还没成功人就挂了。
这是杜甫《蜀相》悼念诸葛亮的诗句,诸葛亮六出岐山,未能建功,最后死于军中,后人想起此事,不由得潸然泣下。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哀和幸运
杜甫的《蜀相》中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句子,古往今来让多少英俊豪杰扼腕叹息:诸葛亮胸怀经天纬地之志,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心辅佐刘氏,成就汉家天下,可惜智勇之士,天不肯与寿,壮志未筹,中道陨灭。这也正是众多豪杰之士...
全部展开
这是杜甫《蜀相》悼念诸葛亮的诗句,诸葛亮六出岐山,未能建功,最后死于军中,后人想起此事,不由得潸然泣下。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哀和幸运
杜甫的《蜀相》中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句子,古往今来让多少英俊豪杰扼腕叹息:诸葛亮胸怀经天纬地之志,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心辅佐刘氏,成就汉家天下,可惜智勇之士,天不肯与寿,壮志未筹,中道陨灭。这也正是众多豪杰之士共同的人生喟叹。
但自古以来,世人多着眼于诸葛的壮志未筹,却少有触及到诸葛的内心隐秘世界的:
其一:纵观历史,像诸葛处境的智勇之士为数不少,从商纣的比干到吴越争霸时的伍子胥,再到楚汉相争时的范增,何其相似,他们那一个又有好下场;
其二:白帝城刘备托孤,一番言语,惊的诸葛汗流浃背,诚惶诚恐,他只有殚精竭虑,效犬马之劳,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正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其三再说扶不起刘阿斗,昏庸无能,宠幸奸佞,耳朵根软,毫无一丝主见,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尤其是这样的昏君。
智谋冠绝一时的诸葛不可能不认识到以上三点的利害,如此看来,成都决非他诸葛久呆之地。的确如此,从刘备中道崩殂到诸葛星落五丈原,其间一十二年,诸葛亲自率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到还说得过去,为了境内的安定团结,六出祁山则有些不可理人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两川都无法与中原抗衡,无疑诸葛是清楚这一点的。他在《出师表》对此有这样的论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事实上,诸葛能辅佐阿斗籍两川基业,力保鼎足之势,已是不世的功业。诸葛知道辅佐阿斗,凭两川基业,中兴汉室,这只是个无法企及的梦,诸葛为什么知其不可而为之呢?这正是诸葛的悲剧。
成都决非久呆之地,久则生变,这是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反映,他只有远离成都,远离阿斗,但他的声望和地位又不允许他明哲保身,方法只有一个:出祁山北伐中原,以光明正大,不使人猜忌的原因远离是非之地。然而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诸葛打一两个胜仗可以,要想逐鹿中原,这是诸葛力所未逮的,这也是诸葛心知肚明的。真是进退维谷,首鼠两端。
然而权衡利弊,六出祁山,于公可以呼应江东,先发制人,稳定大局;于私可以远离是非之地,成就功名,即使是战死沙场,也可不坠一世英明,名垂青史。可以说诸葛对于他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是有预见的,这也是他自己选择的。
但现在看来,诸葛能马革裹尸而还,成就一世功名,较之比干、伍子、范增的结局还算是幸运的。
这样的说法虽未免唐突武侯,但不失为一家之言,用以就教于方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