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章的主旨怎样才能正确分析出(具体步骤)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8:40:42
对于文章的主旨怎样才能正确分析出(具体步骤)
对于文章的主旨怎样才能正确分析出(具体步骤)
对于文章的主旨怎样才能正确分析出(具体步骤)
一、留意文章标题
一般来说,标题可表明写作对象、写作范围,也能暗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倾向,它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联想、推测文意提供了依据.如2000年全国卷的《长城》,标题为我们指出了阅读的方向和思考的范围,可能是对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史遗迹进行讴歌、赞美,抑或是借这一文化古迹弘扬一种民族精神,也可能是对长城的历史和现实作理性的反思.细读原文,我们发现它表达的主旨是后者.这样,透过标题,事先就能多多少少揣摩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至于全国卷2002年的《话说知音》、2003年的《乡土情结》,更是直接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关注文章首尾段
文章自有章法,文章之法就是它的起承转合.起合乃文章关键.起就是引出话题、开宗明义、设置悬念、奠定基调;合就是呼应开头、卒章显志、升华主题、强化感情.解读文本,抓住了首尾段意,犹如手执牛耳,理解文章主旨,就会水到渠成.例如2001年全国卷的《门》,第一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刻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开篇点题,总起全文,为下文议论作了铺垫.它一方面暗示下文可能出现开门、关门的各种描写,同时,在开头将“门”与人生联系起来,无疑在告诉我们,作者将要对“门”作出具有哲理性的思考,阐释其象征意义.2002年全国卷的《话说知音》,最后一段:“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透过这段文字中的“不能停歇”“奋斗下去”“更多更多的知音”等词句,我们发现它强调了两点,一是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应“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二是要通过艺术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而这正是作者不落俗套,对知音传说作出的新评说,也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主题.
三、注意标志性的语言
理解文章主旨,单靠对文章首尾段的揣摩是不够的,因为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主体还是在中间部分.按照行文的规律,作者在表情达意时,肯定会有一定的思维脉络和情感线索,体现在文章中,就是那些分散的、不连贯的标志性语言.
文章标志性的语言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反复出现的词句、议论抒情语句、段落首尾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段落中富含哲理或意蕴深刻的语句、段落之间的过渡句等等.考生在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语句按段落顺序串起来,自然就抓住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以《长城》为例,文中出现的标志性语言有:“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愿意接受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很显然,这些语句流露出作者对长城历史的沉痛反思,也表现了作者对长城开放现实的无比自豪和自信.作者旨在通过长城的封闭与开放,表现中华文化的兴衰历程.由此可见,解读文本时,标志性的语言对把握文章主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重视题干的信息
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有时会在题干中透露相关信息,作为解题的暗示.如《乡土情结》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这一题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尽管作者的设题点不在这里,但对我们正确解读文本很有帮助.题干透露的信息有时还包括上下题之间的联系,它们互为因果、互为条件,这都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五、利用综合鉴赏题的提示
综合鉴赏题,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结构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的领悟和鉴赏能力.某些选项可能会提及到文本主旨.这些选项虽然一时还不能断定正误,但对把握文章阅读的方向确实有提示作用.如《话说知音》22题的B项称文章“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不错,文本确实是在知音的觅与求上做文章,例如第二段结尾说:“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很显然,作者借古人之口道出了知音难觅的心声.但通览全文,会发现作者的本意不仅如此,从第三段“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等语句,可知作者谈的确实是如何追求更多知音的问题,并且在第四段还谈到对技艺的追求,这就跳出了传统观念的樊篱,使文章有新意.尽管B项内容不算准确,但它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线索,指明了方向.至于2005年湖北卷《土地》21题的A项“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忧虑”,则直指文章主题.可见命题者在综合题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触及了文章主旨,对我们解读文本是有帮助的.
要利用这些信息,一定要先读原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这样,我们才能对选项的信息与文本的信息进行比照、判断,才能迅速抓住文章主旨.如果先读选项,再看文本,就可能犯先入为主的毛病.
作为文本,主旨是它的灵魂.在阅读中,如果抓住了文章主旨,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纲,纲举目张,其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希望以上几种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但愿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