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下列对诗歌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广义来说,包括词曲;仅就狭义的诗而言,又有古今体之别.B.唐代兴盛的格律诗(称为今体诗,含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8 16:45:16
(2) 下列对诗歌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广义来说,包括词曲;仅就狭义的诗而言,又有古今体之别.B.唐代兴盛的格律诗(称为今体诗,含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
(2) 下列对诗歌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广义来说,包括词曲;仅就狭义的诗而言,又有古今体之别.
B.唐代兴盛的格律诗(称为今体诗,含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等)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比古体诗严格.
C.古代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
D.古体诗可分为四类:古诗、辞赋、乐府诗、律诗.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相》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而且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至深的抒情诗.
B.在《蜀相》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C.《蜀相》开头两句用反问的方式,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D.杜甫的律师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如他自己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
(4)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项王和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深挚而悲壮.
D.尾联表示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概括了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5) 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6)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8) 杜甫《蜀相》结尾表示感叹的诗句是( )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忆先斑
(9) 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蜀相》是一首咏史诗,“蜀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自春色”,“空好音”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空”可以解释为“自”.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即《隆中对》中所说天下大计,“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及辅佐刘禅守业治国.
D.“长使英雄泪满襟”,指作者杜甫常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垂泪.
(10)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前四句写丞相祠堂,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但对祠堂的描写已暗含丞相本人.
B.“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
C.“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和礼贤下士的精神.
D.《蜀相》写于公元760年,杜甫写此诗与当时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有关.
(2) 下列对诗歌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广义来说,包括词曲;仅就狭义的诗而言,又有古今体之别.B.唐代兴盛的格律诗(称为今体诗,含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
(2):D 古体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古风,一种是入律的古风.
(3):C 设问,不是反问.
(4):B“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阴森岑寂;“自春色”“空好音”是写没有人欣赏,表现了冷落、凄清的特点.作者写锦官城外高大茂盛古柏掩映中的武侯祠,尽管有“映阶碧草”“好音黄鹂”,但也是枉添春色,着重渲染了今日祠堂冷落、荒凉、无人视听,表达了对诸葛亮身后寂寞的慨叹.
(5):C 两汉指刘备与刘禅
(6):B
(8):C
(9):D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