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4:40:05
孔子说的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孔子说的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孔子说的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孔子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和约束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时时反省自身,提高自己由以上君子人格内

孔子说的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孔子说的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孔子说的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孔子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和约束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时时反省自身,提高自己
由以上君子人格内涵的分析可知,君子人格是内在修养和外向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统一,是一种追求知,情,意统一的人格境界.这种知,情,意统一的人格境界对我们今天21世纪的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不无启迪意义的.但君子人格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教化和培养.我们除了借鉴吸收君子人格品质外,更重要的是借鉴培养君子人格的方法和途径.孔子为了将弟子培养成一个个君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不仅教授弟子各种知识,还严格要求弟子的言行举止.孔子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和约束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时时反省自身,提高自己.作为老师,孔子以身作则,他的伟大的榜样力量深深地激励弟子不断地向着理想人格迈进.孔子的这些培养学生君子人格的方法,都是我们今天仍须借鉴的方法.下面,结合当今我国青少年的人格现状及学校人格教育,具体分析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君子人格的,从中探索一些当今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和途径.
1.德教为先
孔子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君子理想人格.而君子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会做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作为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为此,孔子要求学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主张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做人之道,具备君子的品格,掌握治国平天下的本领.
孔子教育学生把完善人格作为做人目标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当前教育重智能轻人格的教育现状来说可谓“切中时弊”.充分认识“德教为先”的重要意义,深入开掘孔子培养君子人格的德教思想,认真借鉴和吸取其合理成分,对于当今学生的道德教育大有裨益.如针对当前学校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道德状况,我们一定要加强学校道德建设,改变重智轻德、重分数,轻人格的教育现状.而如何加强学校道德建设,孔子的德教思想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如把注重功利的道德心态引导到崇道尚义、见利思义的价值轨道上来.把主体性意识引导到自觉的道德精神上来.当今的学生,热情奔放,乐于思考,个性特征鲜明,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将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到敬仰道德,并自觉地践履道德,加强自身修养上来,是学校德教成功的关键.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对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在道理上是清楚的,如果回答问卷或评论别人的是非,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但一轮到分析自己却糊涂了.可见,有道德观念,而没有道德自觉精神,道德教育是不能奏效的.孔子尤为重视人的道德实践精神.他讲的君子理想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内容的实施,无不求诸人的内心,及求诸人的道德自觉精神.如何将道德理论转化为道德现实,使道德内容不至于成为口号,孔子的这一徳教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教育者除了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还需向学生研究分析社会上涌现出的道德楷模,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理性,同时还要配之于法制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及严格的纪律.
2.博学于文
人是学而知之的,非生而知之的.没有学习,则不可能懂得为人之道.要实现君子人格,就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不懈地学习.孔子深知,要实行“仁道”(君子之道),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君子状态,首先得使人懂得“仁道”.但是,没有实际的学习行动,则是不可能实现其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的.他自己的修养历程,就是从“志于学”开始的.他在培养弟子人格时,也要求学生“博学于文”.孔子所谓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既包括《诗》、《书》、《礼》、《乐》等内容,还包括一些为人处世、为官从政的基本道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弟子可以广博见闻,培养能力,知书达理,存仁守义.可以说“博学于文”是修为君子的必经途径.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所谓“六言六蔽”就是六种品德六种流弊.“仁”“知”“信”“直”“勇”“刚”都是君子的品格,但是如果不通过“好学”来把握它们的实质、尺度,那它们就会产生弊端,走向反面,即没有用学习来辅助人格修养的行为就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容易走向反面.学习是获取知识和积极修养的主要方式,是君子人格修养的必备法宝.
孔子要求弟子“博学于文”,通过学习来懂得“仁道”(君子之道)的方法.其实就是对学生“知”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的高层次发展,从而懂得君子之道,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拥有正确的人生信念和人生追求目标——能“泛众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对我们今天人格教育的启示就是:要对学生加强认知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推动优良人格形成的精神动力,也是构成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校教育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疏于对学生怎么认识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为此,当今学校在人格教育中应吸取和借鉴孔子培养君子人格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博学”当中去提高自身修养,去体认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可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社会调查与研究等形式,使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和理解客观事物与社会现象,学会冷静、稳妥、积极的态度审视人生,认识环境和对待生活.
3.为仁由己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孔子人格教育成功的关键.人格教育是强化和内化的统一,需要学生发挥主体性,因为教师的教育只是影响学生的外部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内因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孔子在培养学生君子人格时,就充分认识到了人的主体作用.所谓“君子求诸己”,“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孔子是很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的.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孔子是如何建立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呢?孔子从培养君子人格的目标和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原则:一要立志,“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志于仁就是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坚定自己的信念;二要力行,强调“力行近乎仁”,只有努力按道德规范实践的人才接近于仁德.三要内省,就是要对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对自身不断地反省,提高.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醒也”.
因此,由孔子“为仁由己”的主体性的教育观为依据,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设法增强学生的人格建构意识,使他们懂得优良人格是个体主动构建的结果;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建构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如“吾日三省吾身”,严格解剖自我,然后选择有效的途径去克服弱点;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座右铭来激励和督促自己,改造自身人格;指导学生针对自身弱点有选择地投身实践活动,从知行统一的角度来完善人格.
4.为人师表
孔子是他的人格理想的切实的实践者.对自己提出的思想,他总是尽力先去做到.他在试图将弟子培养成君子时,同样也在以君子人格要求自身.他门下的弟子,从他的一言一行中都可以体会到君子的风度,从他的言论思想中都会领悟的君子的内涵.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认为“夫子自道也”.在他看来,君子的追求就是老师对自身行为的表述.孔子的伟大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他的弟子,不仅成为弟子学习的榜样,而且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颜渊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孔子如立在学生面前的一座丰碑,孔门弟子一生不忘老师的教诲,不断追寻着老师伟大的人格形象.
孔子为人师表的伟大人格精神,告诉我们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是有深远的导向作用的.教师作为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的楷模,必先受教育,使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形象,并以高尚的人格形象影响学生走向健康的人格之路.那么教师该从那些方面来以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塑造学生人格上以身作则呢?
首先,教师热爱学生是塑造其健康人格的感情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须具备的条件,对教育事业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对青年一代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和关怀,这是教师应具备的情感意志品质.一个关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做到像孔子一样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才能细致入微,扬人之长.坚持对学生精神上的理性引导,情感上的投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深厚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其次,要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本是教育统治者如何管理百姓的,但孔子教育学生实践中同样如此.从孔门学生对孔子的评价中也可知,孔子是处处以身作则,躬行实践的.由于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平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并能以实际行动,用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把健康人格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提高智能的同时,自觉地把学习与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联系起来.教师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给学生正确理想的确立起引导作用;以坚强的意志能力对学生心志的砥砺起激励作用;以高尚的人格行为对学生的行动起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