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出于哪个时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0:27:37
《论语》出于哪个时期
《论语》出于哪个时期
《论语》出于哪个时期
成书于战国初期.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83.htm
应该始于春秋时期。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
全部展开
应该始于春秋时期。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收起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非出自一人之手,因此年代跨度较大,很多学者认为最后的编订者是曾参的学生。《论语译注》作者杨伯峻先生指出,《论语》的着笔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
《论语》传到汉朝,有三个不同版本: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古文论语二十一篇。我们今天使用的版本,是西汉末年的安昌侯张禹编定的。他先学习了鲁论,后来又讲习齐论,于是把两个本子融合一体...
全部展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非出自一人之手,因此年代跨度较大,很多学者认为最后的编订者是曾参的学生。《论语译注》作者杨伯峻先生指出,《论语》的着笔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
《论语》传到汉朝,有三个不同版本: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古文论语二十一篇。我们今天使用的版本,是西汉末年的安昌侯张禹编定的。他先学习了鲁论,后来又讲习齐论,于是把两个本子融合一体,但是篇目一鲁论为根据,号为张侯论。
收起
相传是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记录的是他们的言行对话。应该是在春秋吧
应该是战国时期,因为孔子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而《论语》又是孔子的门生及后学根据回忆和流传记载的,战国的时期很长,孔子的门生不至于等到战国结束后才编纂完毕,所以时期应该在战国。
战国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22年,周灵王21年),卒于前479年(鲁哀公16年,周敬王41年)。孔子早年丧父,“贫且贱”,但从小就显露出对礼的爱好和组织礼仪的能力。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而且他十五岁就“志于学”,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有一件事很能说明他的这...
全部展开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22年,周灵王21年),卒于前479年(鲁哀公16年,周敬王41年)。孔子早年丧父,“贫且贱”,但从小就显露出对礼的爱好和组织礼仪的能力。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而且他十五岁就“志于学”,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有一件事很能说明他的这种好学精神:他曾经与齐国的乐师谈论音乐,听到上古的《韶》乐,就去学,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其勤奋刻苦如此。这样就给他带来了“博学”的美誉,于是四方之士都来投奔他,跟随他学习礼仪。这种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文化向下层士人的普及。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得不到重视。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秩序,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者爱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所以他一方面教授各国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入世,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真是踌躇满志。他最初做中都宰,一年之后,升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先是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齐国占领的鲁国的城池,后又诛杀了乱臣少正卯。治理国家仅仅三个月,路不拾遗,四方之客都宾至如归。齐国害怕孔子执政,会使鲁国强大,威胁自己,所以送了一些美女给鲁君,鲁君于是耽于享乐,不理朝政。孔子见自己抱负难以施展,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开始了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常遭困厄,但都不受重用。最后只得返回鲁国,专心修订诗书礼乐,教授弟子。鲁哀公16年(前479年),孔子卒。孔子的一生,总的来说,是郁郁不得志的。这是因为那个动荡的时代,诸侯崇尚武力,大国君主希望通过武力建立霸业,而一些弱小的国家要想自存,也不得不重视武力,这样诸侯之间的战争就在所难免了。而孔子提倡的“礼治”、“文教”,则未免太过温和了,他提倡大家遵守周礼,自己“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只能使人感觉很滑稽,不符合时代潮流。理想与现实这样格格不入,他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了。但是在文化上,孔子是一个胜利者,他创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此外,他还整理过许多重要的古代典籍,教授普通士人,对文化传承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收起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言行的一部集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22年,周灵王21年),卒于前479年(鲁哀公16年,周敬王41年)。《论语》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
原本的论语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而绝迹,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宫室拆毁孔子旧宅,在夹壁中发现了古文经传多种,其中包括《...
全部展开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言行的一部集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22年,周灵王21年),卒于前479年(鲁哀公16年,周敬王41年)。《论语》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
原本的论语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而绝迹,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宫室拆毁孔子旧宅,在夹壁中发现了古文经传多种,其中包括《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在这批简牍文书发现之后,与儒学得到发展的同时,曾经出现了搜集和整理图书的热潮。汉武帝命令广开献书之路,又设写书官抄写书籍,使儒学被禁几十年后有了一个大的发展。以至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武帝采纳,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正统地位。当时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书籍,外廷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宫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汉成帝又进一步访求天下遗书,并命刘向总校诸书。刘向的儿子刘歆继承父业,在校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儒学经典的不同底本。他宣布他发现了古文《春秋左氏传》,还说发现了《礼》三十九篇(《逸礼》)以及《尚书》十六篇(《古文尚书》)。这两种书据说都是鲁恭王坏孔子旧宅时所得到,由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献入秘府的。刘歆要求把这些书立于学官,并且与反对这一主张的博士进行激烈的论辩,于是经学中出现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个流派。
可见《论语》是始于春秋末期开始著述,最迟到西汉中期有了现在流传下来的版本。
收起
春秋
战国初期
春秋
春秋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