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鲁迅等有名现代诗人美文欣赏、不要字数太多的 外加200字的赏析、也别太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20:01:40
朱自清、鲁迅等有名现代诗人美文欣赏、不要字数太多的 外加200字的赏析、也别太多
朱自清、鲁迅等有名现代诗人美文欣赏、不要字数太多的 外加200字的赏析、也别太多
朱自清、鲁迅等有名现代诗人美文欣赏、不要字数太多的 外加200字的赏析、也别太多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o)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欋(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赏析
1.欣赏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品味精美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