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做好与学校沟通工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9:06:07
家长如何做好与学校沟通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与学校沟通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与学校沟通工作
一、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 平时,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少,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约占2/3,寒暑假与节假日,与父母相处的机会更多,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考虑如何教育孩子,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有些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可以万事大吉,家长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没病没灾就行了,而教育则是学校、教师的事,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对孩子的教育不甚关心.有的家长甚至对老师说:“老师,多多拜托了!我的孩子成龙还是成虫就看你了!”有的家长忙于赚钱,从不过问孩子的思想与学习.当孩子成绩差了,或出了问题时,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怪学校老师,打孩子.家长有依赖学校思想,这种不与学校合作的态度使学校的教育成果难以得到巩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二、家长要了解学校对孩子的要求 从孩子入学那天起,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应该了解学校有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教学要求,以便主动配合学校,督促和协助子女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计划.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家长把孩子上学读书,仅仅看作是学文化、学知识,于是上学讲作业,回家做作业,过分地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学校有计划地为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而安排的教育计划则不闻不问,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这会大大影响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影响学校乃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后影响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家长首先要树立对学校教育的责任感,要尽力配合,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如学校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孩子在家里适当做一些家务,家长应积极支持和督促,千万不要嫌孩子动作慢,不象样而代劳.老师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某些方面进行巩固和提高,如带孩子进行郊游、观察大自然的现象等等,家长应尽量做到. 三、家长要正确对待教师的家访 老师上门进行家庭访问,是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家长应主动热情地接待,不要认为老师总是来“告状”的.家长可以请孩子一起接待老师,共同听取老师对孩子成绩的肯定,错误缺点的批评,并指出努力方向,这样有利于加强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有利于孩子今后的进步.有的家长听到批评就皱眉头,强词夺理,责难老师多管事,偏袒孩子的过错,当着孩子的面与老师争辩,有的家长甚至故意当着老师的面打孩子,或者老师前脚出门,后面就传来家长的打骂声和孩子的啼哭声,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而且会激起孩子对老师的怨恨,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给学校教育造成困难,影响孩子的进步. 对待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家长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与老师一起分析孩子存在缺点错误的原因,并表示要帮助孩子加以克服改正的决心,恳请老师多加关心与帮助,使老师对孩子不抱成见,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信心.同时要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老师虽然生气,只要他改正错误,老师就会欢迎.即使孩子的缺点错误事出有因,与老师说的情况有出入,也应肯定老师的用意是好的,并婉转地向老师加以解释,绝对不能在孩子面前贬低老师的威信. 总之,家长要搭个桥,使老师与孩子成为朋友.因为,老师对学生不存在偏见,孩子才会对老师信任尊重,这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学习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家长平时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的双向活动过程,要使教育有的放矢,收到预期的效果,教育者必须按照受教育者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为此,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经常联系,互相沟通,互通“情报”.但由于教师负责的教育对象多,因此,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最了解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应经常进行校访,实事求是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哪怕是孩子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家长都应及时向老师反映,同时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以便学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分为一般联系和特殊联系两类.一般联系是指经常或定期地就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社会活动、友伴交往等各方面作一般性情况交流,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一般联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书信或电话来往 定期或不定期都可以,一般由孩子带信给老师,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其的关心和信任,有条件的家长可常与老师通通电话,互通情况. 2.登门拜访 可去学校或老师家里面谈,一般以携子女同往为宜.在交换具体意见时,可适当让孩子参加讨论.拜访老师切忌送礼讨好老师,否则会让孩子感到教育这样神圣的事也可以走后门,对孩子成长不利. 3.审阅日记或周记 在指导孩子写好日记或周记的同时,家长可通过日记或周记交流有关看法. 4.有准备地参加家长会. 特殊联系是家长针对特殊的具体问题,如开学初或学期末,家长较长时间出差前后,孩子在家有异常表现(如对老师或同学不满、心神不定),发生越轨行为,家庭内部发生意外事故(如亲人故去、家庭纠纷等),等等.与老师取得联系,以谋求妥善的解决办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无论是一般联系还是特殊联系,家长都须注意: 1.不护短 家长与老师联系过程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家长不切实际地偏袒孩子,报喜不报忧,惟恐孩子在校遭老师冷落.事实上,隐瞒孩子的缺点,会使孩子的缺点得不到及时纠正,甚至铸成大错.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地向老师介绍情况,既不夸大优(缺)点,也不掩饰其优(缺)点. 2.根据情况让孩子回避或不回避 因为一般联系是正常的情况交流,联系前可要求孩子自己汇报自己的情况,供家长参考.联系时可允许孩子在场,尽可能让孩子参加讨论,发表意见.特殊联系让孩子回避为宜. 3.尊重老师 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联系,在联系过程中不要抱怨学校和老师,应维护老师的威信.教育孩子听老师的话,多从主观上找原因,即使受了委屈,也应尊重老师. 五、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会与家长学校的学习 家长会,主要是向家长介绍学校的任务、特点,对学生的要求,及向家长提出如何配合学校的建议等,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家长要尽可能参加,借机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学校的整体情况,以及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有哪些优缺点,以便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培养目标,改进教育方法.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主要有两种:一是全校或全年级或全班学生家长参加的,通常是在学期开始或期中、期末进行;另一种是从具体问题出发,召开部分有关家长参加的小型家长会,用以研究专门问题,及时解决. 家长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尽量注意以下几点: (1)安排好本职工作,按时参加.如确因工作忙脱不开身,则应向学校老师说明情况,请假,日后约请老师补上,不要错过时机. (2)赴会前应认真地与孩子谈一次话,带着问题与主管教师作个别交谈,主动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把问题、忧虑全部提出来,和老师共同研讨. (3)要认真听取学校领导或老师关于学校情况的汇报,重点领会学校工作的进展和教育形势的发展动势,从而明确学校和老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 (4)回来后与孩子认真谈心,交换意见,与孩子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制订下一步努力目标. 六、家长要对学校教育进行调整与平衡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调解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调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二者总是处在矛盾的不平衡的运动中,只有两者关系协调,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中间,家长的调解作用不可忽视.例如,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有抵触时,家长就需要调解、平衡一下,给孩子讲明老师批评的目的、意义以及如何改正缺点的方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学生对老师的表扬沾沾自喜时,家长也要平衡一下,给孩子指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前进的道路还很长,不能满足点滴的进步,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给孩子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帮助孩子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 2.调解正确与错误的关系 孩子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到处都可以遇到是与非的问题,由于学生认识能力较低,辩别是非能力较弱,老师又不可能全部了解,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模仿错误的行为,照搬错误的言论,就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帮助孩子搞清是非. 3.调解各科知识间的关系 学生在校学习是多科长进的,由于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兴趣不同,常常出现偏科现象,这种学习上的不全面发展,单靠老师是难以解决的.学校老师只能在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但不能完全控制学生对每一学科使用的时间比例.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多注意,及时引导、纠正.例如,孩子的朗读能力较差,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多进行朗读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不强,家长可以多带孩子郊游,并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孩子的计算能力偏弱,家长可以由浅入深,运用实物启发孩子理解题意,并进行运算……家长帮助孩子解决各科知识的“盈亏”关系,应该在学校各科知识基础之上发展特长学科,使孩子全面发展,学有特色,注意要让孩子协调地掌握各科知识,不能偏废. 4.调整德、智、体、美、劳的关系 党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有的学生常常是学习好,但不爱劳动;有的学生喜欢蹦蹦跳跳,不爱读书;有的学生则只管读书,不讲文明礼貌……表现了极大的不平衡性.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有责任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对于那些学习好,但不爱劳动的孩子,要加强劳动教育,创造劳动机会;对于那些喜欢唱唱、跳跳不爱读书的学生,要培养静得下来的习惯,并进行读书目的性的教育;对于那些文明礼貌不够的学生,尤其要加强教育,使他们能够讲文明懂礼貌. 5.调解孩子之间的关系 孩子之间的摩擦在所难免,家长应做好调解工作,积极引导孩子处理好伙伴的关系.切不可对自己的孩子护“短”,而应该问明情况,弄清是非.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道歉;如果是对方错了,则应要求自己的孩子谅解对方.家长这样处理问题,不仅帮助孩子明辩是非,而且可以使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调解纠纷应有的文明态度,从而促进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