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新《水浒传》听得最后的宋朝皇帝的封官实在郁闷!——都统治这官位实在可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9:30:11
看完了新《水浒传》听得最后的宋朝皇帝的封官实在郁闷!——都统治这官位实在可笑!看完了新《水浒传》听得最后的宋朝皇帝的封官实在郁闷!——都统治这官位实在可笑!看完了新《水浒传》听得最后的宋朝皇帝的封官实

看完了新《水浒传》听得最后的宋朝皇帝的封官实在郁闷!——都统治这官位实在可笑!
看完了新《水浒传》听得最后的宋朝皇帝的封官实在郁闷!——都统治这官位实在可笑!

看完了新《水浒传》听得最后的宋朝皇帝的封官实在郁闷!——都统治这官位实在可笑!
一部《水浒》,演绎了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英雄故事,奠定了其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也部分反映了宋代的政治体制.特别是施老先生为“招安”的好汉们大唱颂歌,一一加官进爵,似乎都已安其职,各得其所,但仔细一看,原来老先生在其中大地做了一番手脚,把好汉们好好地糊弄了一把!
  一是无中生有,虚构官职.
  平方腊以后,诸将因功授官,“柴进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李应授中山府郓州都统制,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从这些官衔可以看出,北宋地方政府设置中,应该是军、府下设州,以军、府来管辖州.但实际并非如此.
  为了防止类似唐末五代分裂割据局面的重演,宋代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地方上虽沿袭唐后期的****建制,但各级地方政府的兵权、财权、司法权都收归朝廷.在地方政府设置上,基本上可以分为路、州、县****.
  第一级是路.路一级管理区,虽然涵盖部分州府军监的经济、刑狱与监察管理,但并无统一的行政主管机构,设官无定式,无定员,甚至连驻地、辖境、名称都随时变动,为此,有些学者认为其只能算“半级”.路一级的机构,主要有四个监司——经略安抚司(简称帅,是一路高级军政长官,照例由文臣充任,但往往带都总管衔,统辖军队,掌管兵民、军事、兵工工程诸事)、转运司(简称漕,经管一路财赋,足额保障供给地方经费)、提刑司(简称宪,管司法)、提举常平司(简称仓,管赈荒救济事宜),其官员均由皇帝委派.
  第二级是州,但同时又以府、州、军、监并称.大体说,凡政治、经济、军事三者兼重的地方设府,有驻重兵的军事地区设军,工业区如煮盐、冶铁等重要地区设监.府的地位比州略高一些,因此,稍大的州,则多升为府.升府的州,一部分是沿袭唐五代旧名,一部分是因为皇帝未即位时所封或曾是任官之地.派往知府者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官员.军在唐代是一种军区,只管兵戎,五代以后,逐渐与行政区没有多大差别,至宋代则成为兵、民、军、政合一的行政区域.凡是唐代节镇所在仍保留其军号,也有加给新改的军号,这种称为节度州.但另有一种称军的地方,不是节度州,而是由县升改的,或领数县,或并不领县.这种军往往仅比县略高一级.设军的地方,一般是在边境,也有是在关隘要地.在边境地区设军,是为了适应抵御外敌的需要,而在内地的关隘口设军,则主要是为了弹压兵民的叛乱,所以其军与州府并列.至于监,实际上与县差不多,但因其直属京师,不为州县所辖,因而也同列于州.监亦有领县者.府、军、监的设官,大体与州相似,《神宗正史职官志》说:“知州事,通判州事各1人,府、军、监事如州,视地望重轻,以资级应选省充.”
  第****是县.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最低一级,自秦汉以后,历朝相沿不革.宋代的县,设县令、县尉,作为一县的长官.大县还设有主簿一员.《长编》卷11载,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规定县官的定制:“县千户以上,依旧置令、尉、主簿,凡3员;户不满千,止置令、尉各1员,县令兼主簿事;不满四百,止置主簿、县尉,以主簿兼知县事;不满二百,止置主簿,兼县尉事.”神宗熙宁以后,令二万户以上的县增置县丞一员,县丞次于县令而位在主簿、县尉之上.
  概而言之,其地方政府架构就是路——州(府、军、监)——县****,相当于现在的省、市、县.
  县之下,犹有镇、寨,或城、堡,在居民繁密或地形险要处,设监官管理.农村有乡,乡下有里,里下有编户.乡管里.如咸阳县,分五乡,管五里,河南乡管资川里、奉贤乡管奉城里等.乡设乡长、里设里正.乡、里虽然没有正式的政权机关,但是宋代统治者依靠乡间地主,统治和控制广大农民.据《文献通考·职役考》记载,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就差派乡村的地主当里正、户长和耆长.里正、户长负责“课督赋税”.耆长则专司“逐捕盗贼”.
  这样一来,施老先生分封的的这些都统制们显然是无法去任职了.
  另外,先锋使宋江加授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这个“兵马都总管”也是施先生授予宋先锋的虚职,宋代并无此职.
  二是瞒天过海,将临时的差遣当成了实授的官职.
  在官制上,宋完全不同于其他各朝.有宋一代前后320年,由于赵匡胤生怕“黄袍加身”的历史重演,将官、职、权三分离,有官无职,有职无权.尽管元丰(1078——1085)前后官制有较大变革,但其核心是基本一致的.从总体上来看,宋代的官职分官、职、差遣.宋史上说,“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宋史》卷一百六十一志第一百一十四职官一)官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而官名和实差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直接关系.部分有实差的官又叫做职事官,用以区别寄禄官.职是指馆职(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等的职位),加上些虚衔如大学士、学士等,来表示高级文官的清贵地位.真正的职权是差遣,一般都带有“判、权、知、直、监、提举、提点”等字,也是临时性的职务.光有官名而没有差遣,就是只有待遇但没有实权.宋制,县的长官称县令,但史志记载往往多称为知县,这是宋代地方官制的特点.知县就是知县事的简称.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载,宋代为了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开始“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泛县.常参官知县,自屿等始也.”这是由皇帝直接委派京官带本官去掌管一县之政,即所谓知县事,也就是一县的主要长官.知县是差遣,它有别于县的本官县令.水浒中,节度使、承宣使、防御使、团练使是官名,是单纯用来表示级别的虚衔;小苏学士的学士是个馆职;知府、通判、都监、安抚使则是差遣.神宗元丰改制,共定了文散官从开府仪同三司到迪功郎共37阶,武散官从太尉到承信郎共52阶.比如宋江当过的皇城使,既可用作寄禄官,又是职事官,元丰改制后,用于寄禄的官名就改成散官阶的武功大夫了.水浒中的太尉、保义郎、武功大夫、武德大夫都是武散官阶.
  而其武官各阶级的划分迁转则更为繁杂,有正任、遥郡、横行之分.其正任、横行有品,如团练使为正任武阶,元丰后为从五品,在正任官中,位在防御使之下、刺史之上,简称为团练;而某州团练使则为官衔名,遥郡团练使是遥武阶名,品位视所带阶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一般州一级的军官有正五品的观察使,从五品的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
  水浒中的“都统制”系官名,简称“都统”.宋为诸军统领长官,掌统一协调诸军行动与作战.宣和年间,出师征讨,诸将不相统一,则选其中一人为都统制,总领诸军行动,系临时派遣,未为官称,兵罢即省.“宣和间,西、南用兵,大将或三、四人,不相统一,故即其中拔一人为都统制以总之,兵罢则如故”(《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1《诸军都统制》).北宋末设统制的各军,至少一部分又以将作为下一级编制.都统制、统制和统领也仍然作为临时的差遣,而非正式的军职.直到南实,才有常设.
  三是移花接木,将后世的官职挪到了前代.
  如前所述,都统制到南宋建炎元年(1127)置御营司,以大臣为都统制管辖诸将,才成为常设官名.其后,神武五军及川陕宣抚司、都监府、枢密院皆置.绍兴十一年(1141),诸军皆冠“御前”,则擢将佐为御前统领官,品秩高者为御前诸军都统制仍驻原地,军额上加以屯驻州名,权任在安抚使之上.以后,府州屯军亦设,官卑者称副.
  再如统制一职,始见于南宋.南宋初,于禁军高级指挥官都统制下设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等官,常置一员,皆为偏裨之职.清末改革兵制,统辖一镇(师)的长官称统制(即镇统),秩正二品.民国改称师长.
  再有制使一职,本为制置使的简称,源于唐大中五年(851),始以大臣充诏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北宋不常置,掌筹划沿边军事.南宋设置渐多,掌本路诸州军事,多以安抚大使兼任,可便宜制置军事,有四川、江淮、京湖等制置使.其秩高望重者称制置大使.而杨志所任的制使,显然远远未能达样高的级别.
  四是李代桃僵,位次混乱.
  先锋使宋江加授之“武德大夫”,是武阶名,属诸司正使八阶列,北宋政和二年(1112)九月二十五日,由宫苑使、左右骐骥使、内藏库使改.南宋绍兴年间厘定入品武阶五十二阶之第十六阶,位次于武功大夫.
  副先锋卢俊义加授之“武功大夫”,属诸司正使八阶列,北宋政和二年(1112)九月二十五日由皇城使改,为正七品官(《宋诏令》卷163、《宋史·职官志》9).
  军师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承宣使,宋初沿唐制,置节度观察留后,无定员,无职守,虽冠有军名而不赴任,仅为武臣加官虚衔.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称承宣使,正任武阶名,正四品.某军承宣使则为官衔名,凡除承宣使,均冠以某州军额名,如宋史岳飞传说其为镇南军承宣使.
  综合分析这三个人的位次,我们不难发现,原本在梁山泊的位次整个打了一个颠倒,实际上成了吴用职衔最高而宋江最低,这显然是不符合当时的情况的.再说了,宋于重要地区置安抚使,多兼经略使、马步军都总管,主管一路军事与民政,以知州兼任,简称帅,如以二品以上大臣担任,即可称为安抚大使这样,宋江的安抚使的职衔就是最高的了.
  但是这样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都统制一职,其权任高于安抚使,岂不是柴进、李应、李逵等人的职位又高于宋江了吗?
  另外,呼延灼授御营兵马指挥使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指挥使为部辖管库兵诸职中最高阶级,据《宋会要·食货》52之28《内军器库》所载,“额管人兵共一百四十八人”.率领不到150名士兵的军官,竟然排列于诸州都统制之上,显然也是十分不合情理的.
  所以,施老先生原本要为梁山泊的好汉们正名,使其个个都“博得个封妻荫子”,到头来一切都成了虚妄,如若好汉们泉下有知,当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