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表现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9 07:46:09
如何提高孩子的表现欲
如何提高孩子的表现欲
如何提高孩子的表现欲
【案例】 在二(1)班的课堂上,每当老师要让一些学生到黑板上演练时,总有一些孩子露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期盼着老师的许可.有的还迫不及待地叫喊:“老师,我来!”“老师,我做好了!”而林华同学却是一个很害羞的小男孩.老师在课堂巡视检查练习时,一到他面前,他就赶紧用手遮住,不敢给老师看.他回答问题时,低着头把弄自己的衣服,涨红着脸,一言不发.平时上课老是不专心听课,下了课也是一个人玩.于是,老师看见他的练习题做对了,便叫他写到黑板上去,然后当众表扬他.终于,他敢举手发言了,虽然第一次回答得羞涩,甚至结结巴巴,可对于他是多么难得的一步跨跃啊!慢慢地,他的举手次数越来越多了,也会主动把作业交给老师看了,上课变得能专心听讲了,课间活动敢于找同学玩了. 孩子在日常学习中,不管看到什么新的事物,学到什么新的知识,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让人知道,以获得别人的评析、赞赏,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表现欲”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而产生的,而且会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发展.表现欲是儿童的一种情感因素,儿童越高兴,表现欲就会越强烈.也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表现欲不强,林华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但经过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他树立了自信心,激发出了表现欲,给了他学习的动力. 【分析】 儿童的表现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东西,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为了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家应该正确对待并注意保护孩子的表现欲,让孩子在不断的自我表现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从生理的角度说,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脑组成.左右脑功能不同,左脑具有处理语言,进行抽象思维、判断、推理的逻辑能力,表现在阅读、书写、计算、表达上.左脑发育的孩子,往往学习表现好,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常常成功,所以表现欲强,往往被家长和老师誉为学习自觉、学习能力强.右脑具有处理总体形象和空间,感知音乐旋律,进行创造性等机能,主管人的直觉、想象、形象与立体思维.左脑发育弱的孩子,他们的右脑往往比左脑发育好的孩子的右脑要强一些.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很强,但是由于大家看重学习欲望,而不大器重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欲望. 从心理的角度讲,孩子的表现欲与性格特点有关.性格外向的孩子胆子大,表现外显;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小,表现内隐.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他们的表现欲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外向型的孩子,不可任其表现欲无限度膨胀,以致热衷于自我表现,滋生虚荣心;对内向型的孩子,则应激发其表现欲,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到自我表现的乐趣,增强表现欲. 表现欲是人成长中最珍贵的东西,它包含着作为人的一种征服外界的自信和能力.比如,学习一般的同学,在参加学校劳动和帮助他人这些方面热情非常高,表现欲很强,他们自信自己动手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很强.这种表现欲的不断增长和实现,孩子自信心和创造力不断发展,预示着这类孩子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 尊重孩子的意愿 现在的家长都看重学习表现欲,父母会因为孩子学习没有达到标准,而抑制其他各种表现欲.如孩子爱动手,而不让他做;孩子和伙伴组织个活动,又百般阻止等.能展现孩子自信和能力的其他欲望全都因学习而给取缔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任何一种表现欲中的自信和能力,都是孩子创造力的积累. 增强和提高表现能力 儿童的表现欲受好奇心的驱使,也受自身的表现能力的制约,但是表现能力是可以增强和提高的.只要家长对孩子的某些好的方面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哪怕只是点点头,一个赞许的微笑,都会使孩子感到满足,受到鼓励,增强孩子的表现能力.即使孩子的某些表现是不对的,也不要去指责他,更不能给孩子泼冷水,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而是去帮助和鼓励他重新再来,从而提高孩子的表现能力. 不要限制孩子自由活动 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经常把孩子限制在屋子里不让孩子自由活动,不仅影响了孩子表现的欲望,而且还有碍孩子身心发育和智能发展.孩子到了学龄期,就极容易因为前庭功能发育不足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拖拉等学习能力障碍.有些家长很少带孩子去户外游玩,孩子的性格变得胆小内向、孤僻,不会和别人交往,表现欲也就比较弱. 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在美国的一些家庭,父母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不论遇有什么事,都先鼓励孩子去思索,让孩子选择自己吃什么,穿什么,到那儿去玩,什么时间学习,父母再根据孩子的选择作出相应的应答.即使要改变孩子的想法,也要和孩子商量,讲明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使孩子既明白了道理,又了解了利弊. 家长反省自己的教育观 家长在价值观念上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单纯,习惯于对孩子说教,给孩子现成答案.经常说孩子“你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你这样不对,等等,很少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自己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实行包办代替,所以孩子对事物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生理上早熟,心理上幼稚.生活是复杂的,家长应该深刻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应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孩子的适应性,让孩子有机会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专家寄语处于儿童中期的孩子渴望赞扬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