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学社会学或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我要用这考试的,所以希望能认真回答1、 “社会失范”的概念2、 “社会解组”的概念3、 简述20世纪初叶中国社区研究及美国芝加哥学派社区研究所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6:05:33
有没有学社会学或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我要用这考试的,所以希望能认真回答1、 “社会失范”的概念2、 “社会解组”的概念3、 简述20世纪初叶中国社区研究及美国芝加哥学派社区研究所取
有没有学社会学或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我要用这考试的,所以希望能认真回答
1、 “社会失范”的概念
2、 “社会解组”的概念
3、 简述20世纪初叶中国社区研究及美国芝加哥学派社区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4、 如何理解制度化的作用
5、 试述社会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
6、 试述社会变迁、社会发展和社会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7、 试述传统发展战略、基本需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各自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8、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与以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观的区别?
9、 试以自己出生地所在的城市为例从关系、结构、功能等方面说明家庭的变化
10、 谈一谈自己对于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阶层状况变化的认识
11、 结合1978年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谈一谈自己对于制度改革的动因和原则的认识
12、试述莫顿手段—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以此说明我国在改革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越轨现象的成因及其治理途径
13、 什么是贫穷?试述改革以来我国的反贫穷政策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困难
14、结合中国的实际,谈一谈自己对于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和途径的认识
有没有学社会学或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我要用这考试的,所以希望能认真回答1、 “社会失范”的概念2、 “社会解组”的概念3、 简述20世纪初叶中国社区研究及美国芝加哥学派社区研究所取
“社会解组是指一个社会系统中所出现的异常情况,它阻碍了某些集团和个体目标的充分实现.……当我们说一个群体或组织或社区被解组时,我们所指的是其地位和角色的结构不能有效地运作,以达到其价值目标”.它包括无规范、文化冲突和崩溃三种形
社会解组,不是来自人们未能达到其社会地位的要求(如越轨行为那样),而是来自于这些地位的不当组合,从而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社会系统.
社会解组的根源是:
——利益与价值的冲突.“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Merton:“人们很可能追求很不相同的目标,因为他们所遵循的是其各不相同的社会地位上的规范”.
——地位和角色责任的冲突.地位丛中的地位可以具有不同的目标取向.面对这些不同取向,若社会系统不能确立一套被广泛接受的优先目标时,人们将会是各行其是.他们的行为将变得不可预测和具有社会分裂性,尽管可以对它们是“好”还是“坏”作出判断,但这两类情况都属于解组性的.
——社会化欠缺.社会化为人们履行其社会角色或有效地矫正角色而提供所必需的态度、价值、技能和知识.这一过程的欠缺是导致社会解组的一个重要源泉.
——社会沟通的欠缺.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地方社区或国家社会中的人必须能够沟通,因为他们是相互依赖,以实现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他们个人自己的目标.许多研究已表明,组织中的沟通化欠缺,即便没有严违背利益和价值,也能导致解组.
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是指明显地背离了人们的社会地位相关规范的行为.当一个成年人“像孩子一样”做事,或一个普通人“像医生一样”去做时,它们就是越轨行为.
失范,往往与无政府状态相关.在杜尔凯姆看来,由于经济与政治的危机使得社会规范失去效力.失范的结果是人们失去一切约束,直到他们把自杀看作是唯一的出路.
罗伯特·默顿认为,失范是“文化结构的崩溃”
拉尔夫·达仁多夫认为失范“是一种违犯规范不受惩罚的社会状态”
因此”失范” 一般情境是:没有方向感、不明正确与错误、不能确认成败、社会孤立、身份地位间的过多转移等.
(2)存在的原因:
1、社会原子化
2、集体的丧失(空虚感)
3、社会转型
4、无法界定的成功及无序竞争的大量存在
5、不再幻想(对传统的社会问题解决办法失去了耐心)
6、模糊性:我是谁?我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去做?
结论:
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取向关注社会有机体的整合与失范.它认为一旦当结构的差异和变化打破了社会功能平衡,那么个人就无法找到安全的社会位置.
它主要从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相关功能两方面来理解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
在此基础上诞生了许多理论与化解社会问题的原则、方法.“在目的一致的地方,惟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手段问题,它们不是政治的,而是技术的,也就是说,就像工程师与医生间的争论一样,它们是可以由专家或机械解决的”(Isaiah Berlin:《自由论》,186页).
什么是社会问题:
I、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或正常社会秩序)、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现象.它以矛盾(contradictory)、冲突(conflict)或悖论(paradox)等形式存在着.
II、理想与现实(或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便构成了问题,按照同样的逻辑,那么,社会问题就是社会现实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差距.
III、问题是通过公共活动得以实现、未实现的需要、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总之,“凡是影响社会进步与发展,妨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的公共问题就是社会问题.它是由社会结构本身的缺陷或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结构出现功能障碍、关系失调和整合错位等原因造成的;它为社会上相当规模多的人所共识,需要运用社会力量才能消除和解决”(陆学艺)
社会问题的研究1950年代以来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学”.社会转型时期就是社会问题、政策问题大量聚集的特殊时期,是社会问题的多事之秋.
社会问题产生要素
1、客观性: 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了物质或精神损害,这种损害影响了多数人且全引起他们的注意并且使多数人感到对此应采取某种行动.
2、主观性: 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则
理论上,社会准则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不一致,便是社会问题.这种不一致的存在,便存在着问题的可纠正性:
——某种社会规范的建构.这种规范是以某些规定(prescriptions)、赞许(preferences)、许可(permissions)和禁止(proscriptions)等形式存在的(4p要素).
——纠正某一社会问题,涉及某种生活哲学.一般说来,生活在高压的严厉专治统治下的人们容易形成宿命论的观点.
——当宿命论的伦理被关于责任的伦理所取代时,有关社会问题的来源的认识和努力对它们的控制就变成为一种道德责任.责任伦理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问题就会变成显在问题,而不是潜在问题.
3、持续性:它们持续很长时间且有可能继续下去.
I、由于相互关联造成的持续性
II、由于一些人从中获利造成的持续性
(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霍布斯:“魔鬼假设”)
III、由于欲速则不达而造成的持续性
4、争议性:由于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对它们的解决方案也往往多种多样,因此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过多对策(cultural difference)
似是而非的理论(quasi-theory)
必然性的谬误(fatal fallacy):君权神授与个人崇拜
这是我们课上学的,你的问题太多了~没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