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10个)每个大约150字到350字皆可!最好还有一些数学笑话(10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01:56:51
数学家的故事(10个)每个大约150字到350字皆可!最好还有一些数学笑话(10个)!
数学家的故事(10个)
每个大约150字到350字皆可!
最好还有一些数学笑话(10个)!
数学家的故事(10个)每个大约150字到350字皆可!最好还有一些数学笑话(10个)!
数学笑话
统计学家
有个从未管过自己孩子的统计学家,在一个星期六下午妻子要外出买东西时,勉强答应照看一下4个年幼好动的孩子.当妻子回家时,他交给妻子一张纸条,上写:
“擦眼泪11次;系鞋带15次;给每个孩子吹玩具气球各5次,每个气球的平均寿命10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穿马路26次;孩子坚持要穿过马路26次;我还想再过这样的星期六0次.”
不算错
敏敏:“7+3=10,你怎么写成7+3=1呢?”宝宝:“只是末尾的0没有写而已嘛!”敏敏:“那就错了!”宝宝说:“0不就是没有的意思吗.”
武则天
历史课上,老师问道:“谁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学生:“武则天是数学家,过五则添,就是发明四舍五入的那位大数学家.”
等车
“爸爸,4路车来了!”“傻瓜,那不是4路,是31路!”“老师说,3+1=4!”小男孩理直气壮地说.
差别在此
方老师在数学课上问阿细:“一半和十六分之八有何分别?”阿细没有回答.方老师说:“想一想,如果要你选择半个橙和八块十六分之一的橙子,你要哪一样?”阿细:“我一定要一半.”“为什么?”“橙子在分成十六分之一时已流去很多橙汁了,老师你说是不是?”
数学家谈恋爱
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
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
谁最吝啬
“你说,世界上谁最吝啬?”
“当然是数学家.”
“为什么?”
“他们是毫厘必争呀!”
Pi 是什么?
数学家:Pi 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
工程师:Pi 大约是22/7.
计算机程序员:双精度下 Pi 是 3.141592653589.
营养学家:你们这些死心眼的数学脑瓜,"派”是一种既好吃又健康的甜点!
作文成绩语文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500字的作文.
下课铃响了,一学生发现自己只写了250字,灵机一动,在文章最后一行写了“上述内容×2”.
几天后,作文本发下来了,在成绩的位置上赫然出现“80÷2”.
乘法分配律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的姓名是:木(1+2+3).
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把名字写成这样呢?"学生:"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十一点半
上午第四节课,A生肚子饿,无心听课,坐在位置上呆呆地想着牛肉,面包.
数学老师发现他走神,便提问他:“1.130小数向右移动一位,将会怎么样?”A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将会开午饭!”
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
全部展开
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会女前辈高扬芝
高扬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的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位女数学院士胡和生
胡和生于1928年出生在南京市一个艺术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画家。她从小耳濡目染,聪明好学,画感、乐感很强,祖父和父亲特别喜欢她。读小学和中学时,她不偏科,文理兼优,这些对她后来从事数学事业帮助很大。
胡和生虽然爱好广泛,但她的理想不是成为一位画家,而是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抗战胜利以后,胡和生考进大学数学系,1950年毕业,又报考了浙江大学著名数学家、中国微分几何创始人苏步青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52年院系调整,苏教授与她转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复旦是以苏步青为首的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策源地,人才济济,加之老一辈数学家的鼓励指导,同行的互勉竞争,托着这颗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在微分几何领域里取得了系统、深入、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例如,对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问题,她发展和改进了法国微分几何大师嘉当等人的工作。19 60-1965年,她研究有关齐次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决了六十年前意大利数学家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她把这个结果,整理在与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齐性空间微分几何》一书中,受到同行称赞。她早期在我国最高学术刊物之一《数学学报》上发表了《共轭的仿射联络的扩充》(1953年)、《论射影平坦空间的一个特征》(1958年)、《关于黎曼空间的运动群与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论文。至今,她发表了七十多篇(部)论文、论著。她在射影微分几何、黎曼空间完全运动群、规范场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树,成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和知名度的女数学家。她的一些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在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写的专著《孤立子理论与应用》,发展了“孤立子理论与几何理论”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与合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4年起担任《数学学报》副主编,并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被聘为我国数学界的“陈省身数学奖”的评委;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至今选出来的数学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华裔算杰张圣蓉
张圣蓉194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到台湾居住。她从小聪慧,喜爱读书,对数学情有独钟。张圣蓉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台湾大学数学系,1970年获学士学位。她不满足于此,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数学家说过“函数概念是近现代数学思想之花”。它的产生、发展实质上反映了近现代数学迅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与函数论、解析数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张圣蓉选择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数论”作为攻读对象。她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函数论世界大师,她要同函数论专家一道去摘取函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张圣蓉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从此在美国从事函数论的研究工作。她对函数论中复平面上的解析函数、多复变函数以及有界函数的解析函数的逼近等高深领域都有涉猎,1976年,28岁的张圣蓉通过对道格拉斯函数的研究撰写了世人没有发现的这类函数特征的论文,这为第二年著名数学家马歇尔解决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测铺平了道路。张圣蓉一鸣惊人,1977年又撰写出另一篇令函数论专家惊叹的论文,证明了马歇尔攻克道格拉斯猜测中的一个未发现的难题。在清一色的男数学家主导的函数论领域,她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收起
1.世界上总共有 10 种人,一种懂得什么是二进制 ,一种不懂。
2.从前有个县遭了灾,村民们推选了一个老头去报告灾情,要求减点税。
老头来到县衙,县官问他:“小麦收了几成?”老头答:“五成。”“棉花呢?” “三成。”“玉米呢?”“两成。”县官听了大怒道:“有了十成收获,年景不坏,你还来报灾,真是大胆刁民!”
老人忙说:“我活了一百八十岁,还没有遇到过这样大的灾年哩...
全部展开
1.世界上总共有 10 种人,一种懂得什么是二进制 ,一种不懂。
2.从前有个县遭了灾,村民们推选了一个老头去报告灾情,要求减点税。
老头来到县衙,县官问他:“小麦收了几成?”老头答:“五成。”“棉花呢?” “三成。”“玉米呢?”“两成。”县官听了大怒道:“有了十成收获,年景不坏,你还来报灾,真是大胆刁民!”
老人忙说:“我活了一百八十岁,还没有遇到过这样大的灾年哩!”
县官听了说:“胡说!你怎么活了一百八十岁呢?”
老头点着指头说:“大儿子五十岁,二儿子三十岁,小儿子二 十岁,老汉我今年八十岁,合起来正好一百八十岁,一点不胡说。
县官拍着桌子说:“哪有如此算法?”
老头说:“大老爷 息怒!刚才你计算收成,不也是这么算法的么?”
3.一个爱说废话而不爱用功的青年,整天缠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要他公开成功的秘诀。
爱因斯坦厌烦了,便写了一个公式给他:A=x+y+z 爱因斯坦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
“z代表什么?”青年迫不及待地问。
“代表少说废话。”爱因斯坦说。
4. 数学教员:“桌上有三杯酒,我请你父亲喝一杯,还有几杯?”
小学生:“一杯也没有了。”
数学教员:“怎么?你没有听懂我的话吗?我再说一遍,桌上有三杯酒,我请你父亲喝一杯,还有几杯?”
小学生:“真的一杯也没有了。”
数学老师:“你懂得数学吗?”
小学生:“先生,你不懂我父亲的脾气,他看见桌上有酒,一杯也不肯放过的。”
5.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如果10个人拆一座房子需要3天,那么,由5个人来拆同一座房子需要多少时间呢?”
“这不可能,”一个男孩回答,“因为同一座房子不能拆两次,老师!”
6.老师:“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不容置疑的。例如:一个人盖间房需要10天,10个人一起干,一天就能完成。”
学生:“照这样推算,一条轮船横渡太平洋需要10天,如果10条轮船一起开航,一天就可以横渡太平洋了。老师说了,‘科学是不容置疑的’嘛!”
7.一天,有三位老人在河岸的树阴下闲聊。一家报纸的女记者来到这三位老人的中间,向其中一位老人问道:“请问老爷爷吸烟吗?”这位老人用手摸着花白的胡须说:“吸烟,不多。”“一天吸多少?”“一个星期吸一包。” “喝酒吗?”“会喝一点。”“一天喝多少?”我一个星期还喝不了一斤。
“请问你高寿?”“不大,刚过65岁生日。
”女记者又转向问第二位老人。 “请问老爷爷,您吸烟吗?”这位老人用手摸着雪白的胡子说:“吸烟,也不多。”“一天吸多少?”“两个星期才吸一包烟。”“喝酒吗?”“会喝一点。“一天喝多少?”“一个月才喝一斤酒。”“请问你高寿?”“不大,刚过75岁生日。
”女记者又转向问第三位老人。这位老人满脸皱纹,头发全脱落了。“请问老爷爷,您吸烟吗?”这位老人用手摸着自己稀稀拉拉的几根白胡子,说:“会吸,比他们多点。”“一天吸多少?”“一天吸三包。“喝酒吗?”“喝。”“一天喝多少?”“比他们喝得多点,一天一斤酒。”“您从多大开始吸烟喝酒的?”“从12岁。”“请问你今年高寿?”“我刚过20岁生日。”“啊?!”
8.姐姐:“这次作文你得了多少分?”弟弟:“130分。”
姐姐:“什么?满分才是100分,你咋能得130分?”
弟弟:“你不信?不信我就念给你听听: 今天,蓝天十分蓝,青山十分青,绿书十分绿,红花十分红,街道十分宽,行人十分稠,车辆十分多,喇叭十分响,风景十分美,空气十分鲜,歌声十分亮,吃饭十分甜,睡觉十分香。这十三个‘十分’,加起来不是130分吗?”
9.母亲对儿子说:“今晚客人来喝酒,你只能装装样子,不准多喝。”
“那么我只喝二分之一瓶。”
“不行!”“那我只喝四分之二瓶好了。”
“这才是妈妈的乖孩子!”
10.一个学者,有一天渡河,和船夫打趣:“数学,你懂不懂?”船夫:“先生!不懂!”学者:“呀!那么,你已经失去你的生命四分之一了。”学者:
“哲学,你懂不懂?”船夫:“我也不懂。”学者:“那么你已经失去生命的一半了。”
忽然一阵大风船翻了。船夫:“游泳,你懂不懂?”学者:“不懂!”船夫:“那么,你已经要丧失你的生命了。”
收起
200分~~给你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