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节的由来和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23:21:04
关于冬至节的由来和历史
关于冬至节的由来和历史
关于冬至节的由来和历史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 春官 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后汉书 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老福州图说冬至旧俗 节前理发做“米时”粿(3张)”.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1]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地回升.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2] 冬至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公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3]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