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精神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2:21:01
方志敏精神是什么?
方志敏精神是什么?
方志敏精神是什么?
方志敏精神是 “爱国、创造、清贫、奉献”.
“爱国、创造、清贫、奉献”,方志敏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方志敏精神产生于战争年代,其意义和作用决不会因为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消失.相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的精神,体现在我们熟知的课本中,体现在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里.理解它、读懂它、运用它,这座被誉为“精神富矿”的宝藏,才会让我们终身受用不尽.
方志敏的伟大精神是什么?我们概括为爱国、清贫、创造和奉献。
(一)爱国精神。方志敏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写的《可爱的中国》一书中,也体现在他的生命的轨迹中。他被捕后,把牢狱当书房,奋笔疾书写《可爱的中国》,回答当时社会一个比较紧要的问题,即是关于“爱护中国,拯救中国的问题”[注:《方志敏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113页,以下凡是只写页码的都引自《...
全部展开
方志敏的伟大精神是什么?我们概括为爱国、清贫、创造和奉献。
(一)爱国精神。方志敏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写的《可爱的中国》一书中,也体现在他的生命的轨迹中。他被捕后,把牢狱当书房,奋笔疾书写《可爱的中国》,回答当时社会一个比较紧要的问题,即是关于“爱护中国,拯救中国的问题”[注:《方志敏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113页,以下凡是只写页码的都引自《方志敏文集》],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他从小写起,写他的所见所闻。对那些藐视中国人、视我们为劣等民族的洋人,那些在中国土地上威风凛凛,随便抓人打人的洋人,他是不服的,决不服的。当他无钱读书,漂流到上海,难以找到工作,几位穷朋友邀他到上海法国公园散闷时,看到一个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进园”,他受刺激很大。他说:“这是我感觉从来没有过的耻辱。”[注:118页]他详细写了在一支外国轮船上,船主指挥打手,用藤条、竹片、绳子毒打、悬吊、侮辱三个衣衫褴褛的中国人的事件,他义愤填膺、愤怒至极,他说:“这是我永不能忘记的一幕悲剧!”“我却因每一次受到的刺激,就更加坚定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注:123页]他在中国处在最黑暗、最贫穷、最受欺凌的时候,喊出了“可爱的中国”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他说:“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注:123页] 他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他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注:123页]当中国受到侵略,母亲的身体的五分之一被侵略者砍去的时候,他大声疾呼:“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注:126页]
他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写道:“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注:132页]我引述这么多原文,文字显得多了一点,然而我觉得太精彩了,这是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一文的精华,读了令人敬佩,令人振奋,令人向往。这是七十二年前的伟大预言,现在已经初步付诸实现了。
方志敏在阐述他的爱国思想的时候,还有一段声明性的文字,值得我们重视。他说:“当然我们不是排外主义者,洋人之中,有不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他们同情于中国民族的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和侵略,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注:116页]他是一个具有博大胸怀的伟人,而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这是他的可敬之处。方志敏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中国共产党,感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也感动了有良知的国民党人。他在狱中写的文稿,就是得到了受了他的感动的看守人员、囚友帮忙带出监狱,流芳于世的。这是人间的一个奇迹。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伟大发现。方志敏研究会常务理事,九江学院教授陈忠研究方志敏20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可爱的中国’,这是方志敏一个了不起的独特发现,一个伟大的发现。从此“可爱的中国”也就成了方志敏人生原点,成了方志敏一切思想、一切行为、一切情感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可爱的中国,方志敏把这份真情实意,完全融注于自己的血液与灵魂,从而,它就构成了方志敏人格魅力的核心元素。”[《方志敏狱中文稿研究》13页]是的,完全是这样的,他读懂了方志敏。
(二)清贫精神。方志敏精神的第二个特点那就是为了人民大众铲除贫困的根源,为了民族的解放,他恪守清贫。他在狱中写的又一篇著名文章那就是《清贫》,千字之文,千古绝唱,它成了方志敏美德的一个亮点。人们看到了《清贫》,就想起了方志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清贫》这篇文章,写了一桩趣事,三个人物,几件不起眼的物品,却写出了他“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的人生态度,写出了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和一个伟大的真谛:“清贫,清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文章中对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当官的做了许多对比,这些对比使人深思:一个是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一个是共产党有着一批舍己为公、恪守清贫、一向过着朴素生活的干部队伍。两党较量,最终是谁最有力量取胜?此后十四年的历史证明,是共产党取得了人心、赢得了天下。
方志敏在他的著作中充分表达了他是怎样恪守清贫,为什么恪守清贫的问题。他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适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注:152页]这是多么伟大的胸怀,高尚的品格,多么坚强的恪守清贫的毅力。
这里还需要讲清一个问题,清贫与贫穷不同。两者在物质上都是贫,然而在精神上不一样,清贫有清高淡泊之意。清贫是信仰所致,贫穷则为生活所迫。清贫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自我克制贪婪欲望的力量。清贫的文化远源是佛教禅宗;禅宗文化要求信徒安于清贫,不要贪心,要救苦救难,是难能可贵的。而方志敏为着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人民摆脱贫穷而恪守清贫,他的精神是富有的、愉快的,他与禅宗文化相比,其思想境界又高出一个层次。
恪守清贫也不是不要钱。方志敏爱钱、筹钱、管钱,但绝不为个人去捞钱。为了革命战争而筹措钱粮军饷,为了改善群众生活而发展经济,为支援中央苏区而慷慨地上交黄金白银,他自己仍然是清贫洁白、无愧于人民。当敌人向他劝降,要他变节投降的时候,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能跟他(指一个叛徒)一样,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注:150页]
方志敏的清贫故事发生在江西省怀玉山区,那里有位青年名叫程小波多年潜心研究方志敏清贫精神及其相关的故事。他写了这么一段感言: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方志敏不断地探讨关于金钱、当官、气节等人的欲望问题。正因为他始终坚持“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注:156页]的宗旨,所以他的欲望十分淡泊,他的本性纯真而自然,他的人生境界达到第一等。面对那“两个兵士”的搜身和抢夺,只是“微笑淡淡”,心态显得极为平和,在他眼里认为这是“一桩趣事”,一个“趣”字耐人寻味,深深地透射出他对金钱淡泊至极。人生有此高尚境界,必能为世人所敬仰。
(三)创造精神。方志敏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取得赣东北的辉煌。这与他的创造精神是紧密相连的。方志敏对自己创造性开展工作有过这样的表述:“解决被敌人严密封锁的经济问题,解决经过八九年战争的财政问题,还解决其他许多重大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而是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的,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注:79页]
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了方志敏的创造精神。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集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表扬了两个模范乡(长冈乡、才溪乡)、一个模范县(兴国县);还表扬了一个模范省,那就是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省苏维埃。当时有13个革命根据地,赣东北是唯一的一个模范省,实属难得的荣誉。毛主席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同样,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作者。象兴国和赣东北的同志们,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把革命的工作方法和革命工作任务同时解决了。他们是认真地在那里解决问题,他们在革命面前是真正地负起了责任,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毛泽东选集》126页]早在1931年11月“全苏一大”会议上被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授予“红旗勋章”的也只有方志敏一人。毛泽东在报告中列举了赣东北的许多模范事例,可见方志敏的赣东北苏维埃实践经验,为丰富毛泽东的人民政权建设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
方志敏创造精神具体表现在哪里?方志敏研究会的常务理事,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余伯流教授作了深入的研究。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方志敏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工作方面的成就。他担任了赣东北、闽浙赣省苏维埃主席,并兼过财政部长。他创造性地执行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正确的方针。“从发展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是我们财政政策的的基本方针,明显的效验已在闽浙赣边区表现出来,在中央苏区也已经开始表现出来。”[《毛泽东选集》116页]
由于赣东北苏区建设得好,在中央苏区被敌人“围剿”处于万分危急的时候,毛泽东曾向中央建议“红军主力应去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向赣东北发展,与那里方志敏领导的苏区连成一片。”毛主席多次对方志纯(方志敏的堂弟)说过:“抗日先遣队失败了,红军长征了,这是王明路线造成的结果。其实,那个时候,即使中央苏区丢了,还可以到你们那里去。”毛主席这一思想,粟裕谈及过,彭德怀在《自述》中也谈及过。可是当时的中央局没有采纳毛泽东的意见。如果采纳,红军长征的历史,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则会是另一种写法,或许会减少很多的牺牲、困难和曲折。方志敏的历史功绩,或许会增添新的篇章。
(四)奉献精神。方志敏把他的智慧、才干、甚至于他的生命都奉献给了党、祖国、人民和民族,把爱奉献给了战友、群众和亲人。方志敏乐于奉献,所以他最能吃苦耐劳。他说:“我真诚的爱阶级兄弟,爱我们的党,爱我中华民族。”[注:152页]他对中央贡献军事力量,也贡献财力。他同意将老红十军划归给中央组建红十一军,邵式平、周建屏、方志纯同志都去了。在四、五次反“围剿”期间,赣东北红军又派出南下独立团加入红七军团,驰援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斗争。
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险的时候,方志敏呼吁大家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去拯救我们的民族。他说:“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要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注:133面]这是他写给朋友的长信中最后的一段话,这是他的心声,这是他为中华民族付出的爱。
他爱人民群众,他爱自己的士兵。方志敏善于做群众工作,做得很充分。他们是亲密的与群众在一起,大家都是家人兄弟一般。他爱兵也是如此。他说:“对于战斗员的生活,极力加以改善,加以爱护,亲之爱之如家人兄弟一般。”[注:56页]这样的领袖,这样的主席,群众和士兵都爱戴他。
他爱自己的战友。在怀玉山战斗中,他和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政治主任刘英等率八百人走在前头,已经突破了敌人的三道防线,甩开了尾追之敌,而军团长刘畴西率主力两千人还在后头。方志敏让粟裕、刘英先走,而他返回接应主力。他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而自己面临死的威胁。他这样做,也是一份爱,因为这两千人是有理想的生灵,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力量。方志敏因责任在身,爱心至上,促使粟裕、刘英突围成功,这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光荣,也是方志敏奉献爱结的正果。
方志敏怀念烈士,对他生前的身世、功绩、牺牲时的壮烈情景都记得清清楚楚,他悼念烈士动情之时常常是滚出泪水。作为一个军团最高首长,在自己的文稿中写这么多牺牲了的战友,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方志敏在狱中写《可爱的中国》等文章,更是体现他最大的爱心和对祖国的奉献。他的著作,在中国在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党外人士、爱国华人、国际友人从他的著作中了解共产党及其宗旨。这个贡献可不小。他的《可爱的中国》和《清贫》两篇文章的影响力胜过一部纲领。
收起
“爱国、创造、清贫、奉献”,方志敏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成为推进上饶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
全部展开
“爱国、创造、清贫、奉献”,方志敏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成为推进上饶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当时才36岁。
收起
爱国、创造、清贫、奉献
心怀大志,学无止境;艰苦朴实,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