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轼(或辛弃疾)生平及创作的其中一个角度的论文不少于1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2:19:12
有关苏轼(或辛弃疾)生平及创作的其中一个角度的论文不少于1000字有关苏轼(或辛弃疾)生平及创作的其中一个角度的论文不少于1000字有关苏轼(或辛弃疾)生平及创作的其中一个角度的论文不少于1000字东

有关苏轼(或辛弃疾)生平及创作的其中一个角度的论文不少于1000字
有关苏轼(或辛弃疾)生平及创作的其中一个角度的论文
不少于1000字

有关苏轼(或辛弃疾)生平及创作的其中一个角度的论文不少于1000字
东坡是我喜欢的古人,我对这位天才般的人物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崇敬.东坡留下了传世的华章,也留下了值得让人深入研究和品味的为官为人之道.
他这个人才华横溢,以至于让人惊叹,而且他还他诙谐幽默,率真自信,慷慨厚道.他十分热爱生命,亲切热情,关怀百姓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我们值得学习敬佩的.东坡给我的震撼,是人格上的,也是灵魂上的.
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忍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而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如今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为了写这篇论文我也读了关于苏轼的书,之后随着阅读的深入,东坡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更加丰满和生动起来.就如李一冰先生自己所言:“苏轼是一个力求精神自由、富有性情的人,所以喜欢和朋友作毫无遮拦的谐谑,恣意说笑,但却绝对容忍不了庸俗,特别厌憎虚伪的做作.他是一个求痛快的人,假使不能怒骂,他就用‘嘲讽’来发泄这种情绪.充满机智的嘲讽使旁人称快,却也使受者刻骨仇恨.然而,一千年来,同情他的多数人,从那些讽喻中,领略他的热情,欣赏他的正直.”的确,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几个人能像东坡那样拥有丰富的一生?有几个人的为人处世能像他那样旷达超然?
书中的苏轼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已经看透了让人疯狂的政治斗争,因此也很明白权力如何让他昔年的好友章敦变得那样歇斯底里.他没有简单地情绪化地把章敦当作小人看,而是照旧把他当作人来怜悯.这当然需要广阔的胸怀、慈悲的心肠,但也得力于东坡认知的通达.如果说钻牛角、认死理、走极端是传统文人的通病的话,那么东坡则是一个相当难能可贵的反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东坡的这首颇有哲理的诗最能说明他对人间万物的认知态度,而他的人生态度与这种认知态度密切相关.
读完此书,不仅对东坡的才华、东坡的人格、东坡的胸襟有了一种更具象、更感性的认识,而且对他的诗词也有了更深的体悟和理解.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如,写送别,“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让人感叹人生的离多聚少;写友情,“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让人仿佛回到了九百年前的宋朝;写留人,“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后,少清欢”,东坡那种寂寞寥落的神情恍如在眼前.只有洞彻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道理的人才会说出“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这样平淡而优雅的话来.
这就是那世人皆知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