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瀚:南沙能为新型城市化做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14:25:29
王瀚:南沙能为新型城市化做什么?王瀚:南沙能为新型城市化做什么?王瀚:南沙能为新型城市化做什么?广州正在推行“三规合一”的工作,南沙正是试点之一.相比于天河、萝岗等区域,南沙属于后发展区域,“三规合一

王瀚:南沙能为新型城市化做什么?
王瀚:南沙能为新型城市化做什么?

王瀚:南沙能为新型城市化做什么?
广州正在推行“三规合一”的工作,南沙正是试点之一.相比于天河、萝岗等区域,南沙属于后发展区域,“三规合一”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起统筹考虑,相比于旧有各顾各的规划方式,“三规合一”是一种新型城市化的方式,对于南沙而言,也是新的发展方向与机会.如果说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那么广州就是市场中心了.南沙应该在“三规合一”的大背景之下,以总体规划中的“近期建设安排”作为切入口,更合理地布局配置各种资源,特别是各种市场资源,推动广州进一步增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一、南沙当前可以做什么?可以优先造一座“软城”.通观整个广州市的发展,可概括为“硬件发达、软件偏弱”,“劳力有余、智力不足”.广州两千年来一直是贸易城市,从来都不欠缺海外贸易网络,近二十年来的“工业重型化”以及“城市化”过程,使广州在各项重大基础设施及工业投资等方面也毫不示弱.但广州长久以来,一直比较缺乏持久性的、系统性的、亮点突出的城市营销,在全球城市与产业竞争焦点日益转向品牌竞争的今天,在营销方面的短板,其危害可能是致命性的.近二十年来,由于在“工业重型化”与“城市化”两个方面的进展,广州变得比较“硬”了,但在城市软件方面一直不足,城市形象是一个薄弱之处.如何在所有“软”的方面找到突破口,找出适合自身的擅长之处,并坚持下去,恐怕才是广州市在“后改革三十年”阶段的真正要务.广州未来发展应该软硬兼施,南沙正好可以优先造一座“软城”.例如,在最新一轮国家级新区政策的允许之下,南沙新区可以申请部分类似于自由港的关税政策,并部分地采用香港的市场监管体系,同时在CEPA基础上吸引更多的香港企业与商家到南沙创业就业,并利用到香港的“一签多行”政策吸引更多人口聚集到南沙,使南沙成为一个吸引创新人才与产业的“创新天堂”.二、南沙争议,反映广州变化.南沙争议的时代背景与逻辑,其实在于当年的“大广州”战略——“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在这当中“东进”与“南拓”是主要发展方向.回顾2000年以来十年的发展,“南拓”轴是实轴,包括新机场、新火车站、新港口、新会展、大学城、亚运城等在内的过千亿的、真正实质性的政府投资都是沿南北走向,这些政府投资正需要时间让市场来消化.相比之下,“东进”轴在这十年间实质性的投资并不多,“东进”轴是一条虚轴,直到09年中新知识城在东部落户,而东西走向的“港深莞穗佛”经济走廊正是广州传统上的经济发展轴.这里头是否意味着一些变化?南沙发展之辩,也反映出广州要转型升级的现实,石化、汽车、电子等广州三大支柱产业都呈现下滑趋势,房地产业更受到国家调控政策所制约.经历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四大盛会的中国城市,在城市建设投资、城市面貌改善等方面一跃千里,随着四大盛会的落幕,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强度(一定时间内的投资建设压力)得到了缓解,可以也应该腾出精力来思考更长远的问题,土地财政是否还能继续,“后盛会”时代城市应该如何发展,显然是已经摆上台面的大问题.广州可用的建设用地不多了,广州总面积超过7400平方公里,但可建设使用的平地只有600平方公里,按目前的建设开发速度,大概13年到14年就用完,当前广州建设用地利用强度达到22.1%,而国外通行的宜居城市环境是不超过30%.另外,广州三旧改造用地规模共有494.1平方公里,但当前的拆迁安置成本也越来越高.三、南沙发展可以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做些什么?广州要走新型城市化之路,最新公布了“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总体规划以及全域功能规划.作为新城区,南沙发展的动力从何而来?发展南沙应该从行政推力转向混合推力.应该说,不论是广州还是中国,在过去至少十年时间,行政推力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但是随着现有区域开发的逐渐饱和,行政推力的作用开始减弱.广州相比于北京、上海,行政推力的减弱尤为明显.很明显的例子是珠江新城,广州市一直希望推进“总部经济”,但事实上珠江新城“总部经济”现在基本上是民企总部、央企地方性总部、外企办事处总部等,其中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并不是单靠行政推力就能吸引过来,而必须考虑混合推力.南沙未来的发展所吸引的机构类型估计也会是民企、外企、国企的混合结构.区域发展如何从行政推力转向混合推力,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南沙区域投融资体制的探索只是第一步,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摸索.港澳因素,无论是从政治方面,还是从经济、产业方面,都是南沙发展绕不过去的影响因素,那么南沙还可以打出什么概念牌呢?改革开放三十年,香港的制造业不断北移至珠三角,而香港自身向“服务经济”发展,发展出具有世界级水准的工商服务业,珠三角各城市的“制造经济”则壮大成为“世界工厂”.如果珠三角的“制造经济”直接向“服务经济”方向升级,恐怕很难与香港的“服务经济”正面竞争,搞不好,还可能会在区域内部斗得两败俱伤.知识城项目进来,预示着,“知识经济”更有可能成为广州未来的战略选择.如果广州向“知识经济”方向发展,再加上作为“知识经济”早期探索者的深圳,可望形成穗深“创新走廊”,与珠三角的“制造经济”以及香港的“服务经济”形成强力推动区域发展的三架马车.四、发展南沙的意义发展南沙这样的地方有何意义?目前还真的说不上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但我认为,至少应该促进珠三角未来的发展走向“北山,中轴,南湾”的格局.北山,是指北部的生态山林区.中轴,是指传统的“港深莞穗佛”经济走廊.南湾,是指珠三角宜居湾区,包括了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珠三角各城市应该在“轴线”上竞争,在“山区”与“湾区”上合作.传统的“港深莞穗佛”经济走廊本来就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也反映出市场经济活跃的事实,而“山区”的自然生态屏障则需要各个城市通力合作去保护,“湾区”的宜居环境也需要从整体出发,保护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珠三角湾区,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如果单独来看,其实可以说是一些偏僻、破碎的地方.小珠三角经济区的特点在于在一省辖区之内(长三角是两省一市,环渤海是三省一市,或更多),但是过往三十年的城市竞争基本上淹没了这个特点,是否会有一种新机制促成区域合作?发展南沙,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在时间轴上,是在新时期进行新一轮体制创新的探索,而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则是上一轮体制创新的集大成者.在空间轴上,是珠三角经济区向南往珠三角湾区发展,向北协调粤东、西、北山区共同发展的重要支点之一,也是中国能否真正出现世界级城市群带的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