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哪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说是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一说是出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那么到底是出自哪里呢?还是这两个出处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9 00:43:39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哪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说是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一说是出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那么到底是出自哪里呢?还是这两个出处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哪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说是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一说是出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那么到底是出自哪里呢?还是这两个出处是同一的?
两个出处的内容我都知道,我是想知道为什么一句话会出自两个地方,能不能确定其中有一个是误传,或者两个出处有一定的联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哪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说是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一说是出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那么到底是出自哪里呢?还是这两个出处是
名句原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1]
名句出处1
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附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并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呢?”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高远,对奢华的君主无法进行委婉劝谏,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逐渐疏远了来往,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说完就辞世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就有十分之三.
名句出处2
出自 《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原话当是出自皋鱼之口,并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历来被当做孔子之语.此误有点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很多人将这句话的出处定为孔子.其实这句话出自《孟子》,说这话的人既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皋鱼.
名句译文
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1]
名句赏析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