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0:38:58
材料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
材料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
材料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
答案:百家争鸣.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的转型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带来思想界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 770 -前 476 )战国(前 475-前 221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正是上述社会与阶级关系在我国古代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而这种"百家争鸣"的出现,则又是有其特殊的历史环境的.春秋晚期与战国初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这些都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来改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从而完成封建化的过程.到战国时期,由于各国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没有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变法改革,以致于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落后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本身政权还不巩固,他们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为诸子百家的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社会的各阶级、阶层的思想家,都能够自由地著书立说和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不受到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排挤和束缚.而一旦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确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形成,就很难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百家争鸣”的盛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