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求1,全诗2,作者3,作者简介4,写作背景或者原因5,按照我问的一一解答就好,不要粘贴大片大片的文字过来看着头疼原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1:16:50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求1,全诗2,作者3,作者简介4,写作背景或者原因5,按照我问的一一解答就好,不要粘贴大片大片的文字过来看着头疼原来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求
1,全诗
2,作者
3,作者简介
4,写作背景或者原因
5,按照我问的一一解答就好,不要粘贴大片大片的文字过来看着头疼
原来不是一首诗里面的.我主要是问第一句:"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求1,全诗2,作者3,作者简介4,写作背景或者原因5,按照我问的一一解答就好,不要粘贴大片大片的文字过来看着头疼原来
《挽歌三首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这是我补充的:
那句话应该出现在了邹志安的<< 黄 土 >>里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77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合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