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中地理复习要点上册(最好附试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7:09:34
七年级期中地理复习要点上册(最好附试卷)
七年级期中地理复习要点上册(最好附试卷)
七年级期中地理复习要点上册(最好附试卷)
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纬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6、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7、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8、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9、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20、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2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4、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25、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26、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7、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8、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9、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
30、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1、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2、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
34、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5、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6、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教堂.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典型建筑为清真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3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38、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 特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39、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陆地,绿色表示海洋.
40、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41、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2、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43、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44、降水形成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2.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45、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7、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8、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4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
50、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
5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53、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54、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55、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56、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8、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59、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60、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UN).
61、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62、中国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6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64、红十字会的宗旨是坚持人道主义.
重点地图读图指导: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位.(小河、村庄图)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某的经纬度位置及判断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所属的高、中、低纬度,两点间的相对位置.
3、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七大洲轮廓,三条重要的洲界线.
4、判读:大陆、海峡、半岛、大洋、群岛、岛屿.
5、等高线地形图:识别陡坡和缓坡,山顶、山谷、山脊,海拔和相对高度.
6、海底地形图:三部分,五种地形,大陆架的深度不超过200米.
7、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名称.
8、常用图例识别.
9、世界人口分布图: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区.
10、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11、常用天气符号图识别.
1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气候类型的判断.
13、地形雨示意图.
14、五带的划分图.
15、地区公转示意图.
16、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
试卷:
1、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是一个十分规则的正球体 B、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地球是一个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时,马鞍山为: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地球上有一点,它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北侧有极昼现象,南侧地区有一年四季,
且四季分明,那么该点的经纬度应该是: ( )
A、20°W、66.5°S B、20°W、66.5°N C、160°E、66.5°S D、160°E、66.5°N
4、纬线的特点是:①相邻的纬线都是平行的;②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③经线和纬线都是相互斜交的;④所有的纬线都是等长的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分别是: ( )
A、亚洲、太平洋 B、北美洲、印度洋 C、非洲、大西洋 D、南极洲、北冰洋
6、马鞍山的小丽利用一根竹竿在以下四个日期的中午测影长,最短的影子应出现在: ( )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7、若下列四种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 ( )
A、亚洲地图 B、中国地图 C、安徽省地图 D、马鞍山地图
8、下列大洲的名称分别是:
( )
A、①南美洲 ②非洲 ③亚洲 ④北美洲 B、①北美洲 ②非洲 ③亚洲 ④南美洲
C、①亚洲 ②南美洲 ③欧洲 ④北美洲 D、①大洋洲 ②非洲 ③北美洲 ④亚洲
9、处在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间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0、地壳板块碰撞挤压产生的现象是: ( )
① 地中海不断缩小;② 红海面积扩大;③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④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⑤ 大西洋的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⑥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
A、①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⑥
11、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都为高大的山脉
B、世界六大板块中南极洲板块全部为陆地,印度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C、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现仍在继续进行
D、板块构造学说最初是由美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12、下列描述中,能够正确反映一个地方气候特征的是: (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昨夜西风凋碧树 D、东边日出西边雨
13、我国特别行政区澳门的两个岛屿氹仔岛和路环岛现在已陆地相连成了一个岛了,并且澳门机场完全建在海上,这说明: ( )
A、海平面的升降导致海陆变迁 B、人类活动导致海陆变迁
C、大陆漂移导致海陆变迁 D、板块运动引起海陆变迁
14、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海拔为5898m,则山顶气温比山腰900m处约低: ( )
A、20℃ B、30℃ C、18℃ D、25℃
15、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是十分巨大的;②降水的空间分布只受纬度位置影响,不受海陆位置影响;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④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多,沿海降水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俗话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它说明了: ( )
A、农作物生长是由降水量决定的 B、适时适量的降水对农作物有利
C、降水量越大,农作物产量越高 D、农作物生长与风力大小有关
17、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B、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C、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适合世界上每一个国家
D、人口增长过快不仅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还会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18、世界三大宗教是: ( )
A、佛教、道教、基督教 B、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C、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D、伊斯兰教、天主教、犹太教
19、在人种、语言、宗教、文化等方面相似的地区是: ( )
A、北非和中亚 B、西亚和中亚 C、西亚和北非 D、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0、下列关于聚落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炎热少雨,当地典型的傣族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居住的是用冰块建造的冰屋
C、西亚地区炎热少雨,村庄建筑的最大特点是薄墙加大窗,有利于通风散热
D、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湿润,人们利用黄土层挖掘成窑洞居住
21、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 ( )
A、联合国 B、国际奥委会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22、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缘故.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① 积极开新能源; ② 植树造林,保护现有的原始森林;
③ 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④ 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23、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 ( )
A、亚洲、欧洲、大洋洲 B、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
C、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D、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24、下列属于“南南合作”一组的是: ( )
A、美国、巴西、日本 B、中国、韩国、印度 C、英国、德国、法国 D、法国、阿根廷、加拿大
25、下列哪种看法更有利于国家发展: ( )
A、应该只与发达国家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不利于本国发展
B、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必参与国际合作
C、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不利于本国发展,甚至会减慢我国发展速度
D、通过国际合作,既可以促进本国发展,又能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
二.综合题:(50分)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A
⑴ 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⑵ 3月21日前后,地球运动到A位置, B D
此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太阳直射________(纬线);
⑶ B位置时,马鞍山的白天比夜晚________(长、短); C
⑷ D位置时,北半球获得的热量比南半球________(多、少).
28、读右图,分析完成问题:(4分)
⑴ 气温越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越_______;
⑵ 空气中的水汽要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可行的措施有: ( )
A、使空气上升 B、使空气下沉
C、降低空气的温度 D、使空气升温
⑶ 天空有云_______形成降水,但降水天空_______有云.
29、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8分) 0° 180°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印尼当地时间12月26
日上午7时59分(北京时间26日上午8时59分),
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9°N、66.5°E)发生
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km,地震引发强大
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⑴ 图中H处为地震发生区域,这里发生地震的
原因是,位于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
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_,多火山、地震;
⑵ 资料显示,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次数
最多的国家,从图中可以发现,日本多地震
的原因是其位于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易发生地震;
G处和日本相比,地壳比较_________;
⑶ H地时间应该_________(早、晚)于日本时间;
⑷ 下列说法中,最可信的是: ( )
A、海啸发生以后,当地许多无家可归的人们在寒风中发抖
B、海啸发生时,当地人大多在下班回家的路上
C、海滨浴场有许多正在游泳的人们被无情的大浪夺去了生命
D、海啸发生在12月26日,此时H地正值寒冬
30、读下图,分析完成问题:(8分)
⑴ ①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_____,
主要信奉_____教,通用_____语;
⑵ ②地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信奉_____教,通用_____语;
⑶ ③地居民为_____人种,主要使用_____语;
⑷ A、B两地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
31、阅读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A、B、C、D、E、F六人组成科学考察小组对该区进行科学考察,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⑴ 六人中,现在位于山顶的是_______,
其海拔是578m,他与B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m;
⑵ 六人中,现在位于鞍部的是_______,位于山谷中的是_______,
位于山脊上的是_______,位于陡崖下的是_______;
⑶ 图中有两条小河M、N,向北流的是_______河,
向东南方向流的是_______河;
⑷ A、D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____;
⑸ B、D同样向山顶前进,上山比较容易的是_______.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150多个发展中国家.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早上9点,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进行为期5天的太空飞行.这次发射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只有两年时间.10月17日早晨“神舟六号”顺利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健康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进入了世界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载人航天国家的行列.
⑴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中国属于_______国家;
⑵ “神舟六号”发射时间是在_______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_______(北半球、赤道、南半球),发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
⑶ 中国已继美国、_______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委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材料二
⑴ IOC的中文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总部在瑞士________;
⑵ 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快、_______、_______;奥林匹克运动会每_____年举办一次;
⑶ 北京将承办2008年第_______届奥运会,并提出了_____奥运、人文奥运、______奥运的理念;
⑷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_______;
⑸ 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这五个吉祥物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分×25)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B D D A D C D B C C C B B
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D D B D C C B A B C B D
二、综合题:(50分)
27、⑴ 略;
⑵ 春分、赤道;
⑶ 长;
⑷ 少;
28、⑴ 强;
⑵ C;
⑶ 不一定、一定;
29、⑴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活跃;
⑵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稳定;
⑶ 晚;
⑷ C;
30、⑴ 白色人种、基督教、英语;
⑵ 伊斯兰教、阿拉伯语;
⑶ 黄色人种、汉语;
⑷ B;
31、⑴ A、278m;
⑵ E、F、D、C;
⑶ N、M;
⑷ 4Km;
⑸ D.
32、⑴ 发展中国家;
⑵ 秋季、南半球、昼短夜长;
⑶ 俄罗斯;
33、⑴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洛桑;
⑵ 更高、更强、4年;
⑶ 29届、科技奥运、绿色奥运;
⑷ 福娃;
⑸ “北京欢迎您”.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 人类认识的宇宙
1.16世纪哥白尼倡导“___”,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___”一词,20世纪60年代大型望远镜使用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达到上百亿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2.天体:____、____、____、____、____及星际空间的____和____等通称天体。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天体系统:总星系...
全部展开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 人类认识的宇宙
1.16世纪哥白尼倡导“___”,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___”一词,20世纪60年代大型望远镜使用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达到上百亿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2.天体:____、____、____、____、____及星际空间的____和____等通称天体。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天体系统:总星系 河外星系
3、九大行星 距日由近到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结构特征 类地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巨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日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_____,距离为______亿千米,称一个天文单位。
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__,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_______
二.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1. 太阳
(1)太阳主要成分:___和___;表面温度:_____;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辐射 概念:太阳以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波长范围:0.15—4微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对地球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主要动力
②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3)太阳大气结构 光球层——黑子(太阳活强弱的标志)
色球层——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层
(4)太阳活动类型 黑子 对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
对地球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耀斑 的影响 对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2. 地球
(1)地球上 宇宙环境 ①稳定的光照条件
生命物质 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几乎在
存在的条件 同一平面上,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 适宜的温度(液态水)
②质量体积适中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原始海洋的形成 生命的摇篮
(2)地球的运动
自 转 公 转
中 心 地轴 太阳
方 向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自西向东
速
度 角速度 15˚/小时(1˚/4分钟)
除两极外各地角速度相等 约1˚/天
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赤道最大,60˚N约为其一半 约30千米/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周 期 23时56分4秒(1恒星日) 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
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方时(经度每隔15˚差1小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水平运动物体偏移(南左北右) 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
(3)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______,北半球各地昼长____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__夜越__。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现象。南半球相反。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____,北半球各地昼长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__夜越__。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_现象。南半球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全球各地昼夜_____,各为_____小时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夏至日:太阳直射__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__向两极递减。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__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___向两极递减。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___向两极递减。
(5)四季地划分 ①我国四季以“四立”为起点(天文学):夏季是白昼最___,太阳高度最__的季节;冬季是白昼最__,太阳高度__最的季节。
② 欧美国家:将“二分二至点”做为四季的起点
③传统四季划分(北温带):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6)五带的划分
见课本23页
(7) 昼夜交替周期是_________小时,叫做__________日。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年。
全球被划分为____个时区,各时区以___________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______,自转的平面叫______,它们的交角为_____,称黄赤交角
(8) 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只有一次直射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_。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和赤道______,与经线_______。
(9)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_____带和_____带范围扩大,_____带范围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_____带和_____带范围缩小,_____带范围扩大。
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 宇宙探测的发展 1957年10月,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登上月球
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实验成功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见书13页)
2. 开发宇宙资源 空间资源 (广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太阳能资源 (主要开发资源)
矿产资源 (月岩含地球没有的能源3He)
3. 保护宇宙环境 空间垃圾的产生: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爆炸产生的碎片
及宇航员扔出的垃圾。
空间垃圾的危害:与工作的航天器相撞,产生重大损失。
空间垃圾的处置: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它轨道,以免碰撞;
将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 氮(78%):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21%):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二氧化碳:光和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含量少,变化大。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2.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意义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每上升100米降0.6度)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复杂多变
(云雨雾雪在这层)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利于飞行
高层大气 气压低,密度小 80—500km高空有电离层存在,能反射无线电波
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______千米,高纬度______千米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1. 大气对太阳辐射 ① 吸收作用 O3(平流层)能吸收______
的削弱作用 水汽和CO2(对流层)能吸收______
② 反射作用(云层、大尘埃):夏天白天多云时气温不高
③ 散射作用:蓝光最易被散射,晴朗天空为蔚蓝色
2.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多云时逆辐射强)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太阳辐射是_____波辐射,其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部分,占总能量的_____%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_____波辐射
二. 大气的运动
1.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 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形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3. 影响大气水平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风向垂直等压线
运动的力 地转偏向力————风向偏转至平行等压线
(见书38页图) 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___________力决定风形成的初始方向和速度,________力出现后改变了风的方向,
___________力与风向相反且改变风速
三. 大气环流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大气环流。
意义 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以交换
是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见书41页图)
高纬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_____________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就北半球来说,
夏季____移,冬季_____移。(见书42页图)
2. 海陆分布对 ①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大气环流的影响
亚欧大陆 太平洋
一月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②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30˚S以南显著)
3. 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东部最典型
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
东 亚 南 亚
冬季风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夏季风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成 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原因:南半球的_______信风
夏季____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___偏转而成的。(见书45页图)
四. 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也叫锋区。
类型:冷锋和暖锋
类型 定 义 暖气团上升状况 天 气 特 征 影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被迫抬升 阴天、下雨
刮风、降温
(锋后降水) 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 连续性降水
(锋前降水) 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天气转晴
2.低压(气旋)系统和 低压、高压是对_____状况的描述
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旋、反气旋是对_____状况的描述
(见书47页图)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压中心 高压中心
气流状况 从四周流入中心(南顺北逆)
中心空气被迫抬升(上升) 从中心向四周流出(北顺南逆)
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
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北方秋季秋高气爽)
五. 气候
1. 气候形成因子 ①太阳辐射(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②地面状况 海陆分布 大陆性:温差大。7月高1月低(北半球)
(下垫面) 海洋性;温差小。8月高2月低(北半球)
山地日较差小,平原日较差大
③大气环流:促进热量和水汽的交换,是一种气候现象。
④人类活动:如排放CO2,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2. 气候类型
(见书51、52页图)要求:会读图、且会将两个图结合起来
3.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3次冰期、间冰期交替出现;冰期气温下降,间冰期上升
历史时期:4个温暖期、4个寒冷期
19世纪以来:气温波动上升
变化特征:冷暖交替,近代呈波动上升趋势。
六.气候资源
1. 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 气候资源的特点 普遍存在性
数值特征(一定数值范围内具有资源价值)
变率较大
3.开发与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决定种植制度。(东北、西北一年一熟,华北一年两熟,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三熟)
气候资源与建筑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º—60º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工
业布局在下风向;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工业
布局在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在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机场宜设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七.气象灾害
1.台风 概念: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º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分布:西北太平洋最多最强(中国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深受台风影响)
灾害:强风、特大风暴、风暴潮
探测:气象卫星
2. 暴雨洪涝 暴雨形成条件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强烈的上升运动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分布:亚洲最多
3. 干旱 概念: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灾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4. 寒潮 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分布:我国冬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
八.大气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 原因:主要是CO2的增多 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排出CO2
吸收CO2的森林被大量砍伐
影响 海平面上升
影响生态环境和
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社会经济
防治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寻找新能源
加强国际间合作
植树造林
3. 臭氧层的破坏 原因: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化合物)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臭氧少1%,紫外线多2%)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防治:逐步禁止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4. 酸雨 (PH小于5.6的雨水)
原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 SO2和氧化氮等
酸性气体所致(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危害 ①河湖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
④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 有效措施:研究煤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根本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我国酸雨:酸雨区已覆盖国土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
南方出现大片PH小于4.5的地区
第三单元 海洋环境
一、 地球上的海洋
1.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_____%,陆地占_____%。海洋水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
淡水占_____%。淡水以_____为主,直接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淡水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2. 海洋是大气的水源——海洋水量大,是地球上的“水库”;
海洋是大气的热源——海洋热容量大,海洋与大气间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 海岸是_____和_____间的过渡地带。陆海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之间的广阔区域。塑造海岸地形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目前,全球____%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海岸60千米的范围。人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影响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
二、 海水的温度
1. 海洋热量收入,主要来自_______的热量;海洋热量支出,主要来自_______的热量
2.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水平规律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高,冬季低
同一季节,不同海区———低纬高,高纬低
同纬度海区———————暖流高,寒流低
垂直规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小,常保持低温。
三、海水的盐度
1.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______%,盐度最高的海区是_______,盐度达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度最低的海区是_________,盐度不超过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等;在近岸地区,盐度主要受_____的影响。
3. 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见课本71页图)
(1)曲线1表示______,曲线2表示______
(2)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