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 人物形象特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2:39:02
《氓》 人物形象特征
《氓》 人物形象特征
《氓》 人物形象特征
《诗经·氓》弃妇形象分析
作者:普朝洪 2003-8-22 9:45:31 已读:2574次
[摘 要] 《诗经·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诗中的女主人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的经过和婚后被遗弃的遭遇.但她并不徘徊留恋,而是抱着“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表现她性格的刚强和反抗的精神.全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造成的妇女的不幸命运.
[关键词] 《诗经·氓》;弃妇;形象
《诗经·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诗中自叙了“我”(即弃妇)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
诗中的主人公“我”在婚约过程中是一个对爱情、婚姻很痴情的女子,在道貌岸然的“抱布贸丝”的伪君子小商人的追逐下,接受并轻信了对方的爱情,而且冲破了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在伪君子小商人“匪来贸丝,来即我媒”的追求中,主动“送子涉淇”,虽“子无良媒”,但还是同意了“秋以为期”,和后来的“负心郎”建立了恋爱关系并订下了终身,表现出了“我”对爱情的自由追求,这在那样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但也由于“我”对爱情自由的追求痴情到了忘情的地步,未对伪君子小商人作过细的了解和考验,从而埋下最终悲剧的根源——婚约.
“我”是一个对爱情十分投入而且情感十分丰富的女子.约会结束,伪君子小商人离去时“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高而日送.约会时早早等待,而且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当久等看不到男方返回的车子时“泣涕涟涟”泪如雨下,一旦看到男方的车子返回来时又破涕为笑,而且边说边笑,痴情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我”追求的是——种自由纯真的爱情,表现在“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的是不嫌贫爱富,不追求彩礼,虽然男方迎娶未带上任何聘礼,但自己带上自己的嫁妆就乘上迎娶的车子.到了伪君子小商人家“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为创建家业、创造幸福而天天早起晚睡、早出晚归操持家务,从无怨言,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贤妻型的女性的典型.但由于伪君子小商人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郎,所以“我”长得“桑之未落、其叶活若”似的年轻漂亮的时候,很是对“我”痴情迷恋.当“我”为操持家务多年劳苦而劳累成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样的时候,伪君子小商人则“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一改初衷,反复无常,甚至“言既遂矣,唾于暴矣”,对“我”无端粗暴直至遗弃.
这一结局在当时社会不但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中,“我”落到的是“兄弟不知,哩其笑矣”的境地,真是雪上加霜.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脆弱一点可能就只有走向死亡之路,但“我”仍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冷静地对待这一切沉重的打击和不幸.对悲剧结局的态度是“反足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一个女子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的坦荡自信的坚强和反抗精神.是一个十分难得可贵的弃妇的典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典型意义是伟大的.
http://61.166.33.174/nyxx/xk_news/ReadNews.asp?NewsID=24
《诗经》中的弃妇诗及其弃妇形象浅析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和决绝,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安命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知礼守礼的.在心上人来求婚时因为没有媒人,不合礼法而没有答应(“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女主人公是温顺多情的.首先表现在婚前对心上人的一片痴情.女子因为没有良媒而拒绝结婚,这引起男子不满和愤怒,于是女子送男子返乡,送了很远很远,路上女子最后还是同意结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此后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来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一直没有见到心上人出现不禁忧伤哭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在被丈夫无情地抛弃后,女子还留恋当初和丈夫两小无猜的欢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爱的誓言(“及尔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劳的.她没有嫌弃夫家贫寒,承担下所有的家务劳动,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尽心竭力地操持劳作(“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人公自信自强也知天安命.“女也不爽”乃是她对自我的肯定,她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丈夫遗弃她没有道理.她对于丈夫的绝情悲伤之极,“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则是她直面斥责丈夫的不义行径.但她对于被丈夫抛弃,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女主人公自知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和可能,只能独自伤心悔恨当初嫁错郎(“躬自悼矣”),既然如此就只能认命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对于自己的不幸只能默然从之.
http://www1.open.edu.cn/yth/hyy/read.php?FileID=29756
怨泪痛洒夫权制
——谈《卫风·氓》的人物形象塑造
四川 唐仕伦
这是一首描写弃妇哀怨的民歌.诗歌以自述的口吻,回忆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不幸遭遇和无限哀怨的情绪.鲜明地塑造了一个既温柔、刚烈,又勤劳、穷苦的妇女形象和一个既暴躁、冷酷,又伪善、负情的男子形象.反映了古代男女极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夫权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诗歌运用行动、语言和心理描写,对比和比兴,侧面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很有特色.
行动、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如诗歌第一章开头四句写氓以“贸丝”为借口,向女主人公求婚,氓的忠厚老实跃然纸上.五、六句写女主人公沉醉爱河,情意绵绵,送氓渡过淇水,直到顿丘.虽寥寥数笔,却凸现了她的热情、温柔和纯朴.末四句写女主人公婉拒氓的求婚,一句“子无良媒”,点明原因,表现女主公的痴情.在那样的时代,谁敢越婚约媒证的雷池?也揭示了她性格懦弱的一面.而一个“怒”字,则形象地表现了氓脾气暴躁易怒的性格特征.“秋以为期”,是女主人公心愿的含蓄表达,也足见其温柔、纯情、善良、忠贞.正是她的这一性格弱点,导致了她的爱情悲剧.第二章开头两句写女主人公在婚期迫近之时,“垝垣”遥望氓的到来,生动地表现了她一往情深,期盼甜蜜幸福的婚姻早日来临的迫切心情.第三章末四句写女主人公的悲叹,既点出教训的悲惨,又说明了夫权制度是造成当时众多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第五章前四句写女主人公的辛劳,其婚后生活的悲惨之状可见,其婚姻的不幸遭遇可感.读后,不能不让人顿生怜悯之心.第六章头两句写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原想婚后幸福美满,白头偕老,可现在只要一提“偕老”就心生怨恨.这是多么痛苦无奈啊!末二句写女主公的抉择.表现了她性格刚强的一面,也表现了她对不平等的夫权制度的坚决反抗.巧妙机智地把氓推向了道德法庭的被告席,让他接受女主人公沉痛地揭露和痛斥,接受道德的审判和良心的谴责.诗歌正是通过这一系列行动、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鲜明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对比和比兴手法使诗歌更具感人的艺术效果 如第二章三至六句,描写女主人公婚期迫近时的具体表现.一悲一喜,对比鲜明,其痴情的炽烈,令人动容.而第三章头两句以“桑”设喻,用桑树未落叶的润泽鲜嫩,比喻女子的青春貌美.含蓄地表现出婚后夫妻关系曾有过短暂的美好时光.三至六句以“鸠”“无食桑葚”起兴,暗示女主人公不幸,以此来告诫世上女子不要对男子太痴情,否则会苦不堪言,追悔莫及.这当然不是说爱情不必专一,只是女主人公在遭受男子变心的打击后,内心痛苦的一种曲折的表达而已.第四章头两句再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人老珠黄,暗示了女主人公被遗弃的缘由.五至八句,以“淇水汤汤”起兴,更是巧妙地暗示女主人公婚姻的不幸.而第六章的三、四句,诗人再以“淇”、“隰”起兴,状写女主人公的痛苦思索.淇水再宽也有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有边,可我的苦难何时才是尽头呢?使诗歌更具悲剧性.
侧面描写为凸现人物性格增添光彩 如第二章末四句,写女主人公下嫁氓的情景,做新娘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诗歌写得含蓄而别致,诗人没有去正面描写婚嫁的热闹场面,而是从侧面入手,以氓占卦得到吉兆,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婚姻幸福期盼,对爱情美满的渴望.与后文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反差,使诗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第四章三、四句写女主人公婚后的悲惨生活,暗示了她过早憔悴衰老的原因.她婚后的任劳任怨,甘居贫困,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从侧面突出了男子的变心真是天理不容!诗歌正是这样多处运用侧面描写,为凸现人物性格增添了光彩.
诗歌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描写刻画人物,使一个温柔勤劳、忠于爱情、吃苦耐劳的古代妇女形象光彩照人,一个暴躁冷酷,伪善负情的男子形象令人憎恶.这是一曲反封建夫权制度的悲歌,这是一曲弃妇哀愁的怨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39058&pgid=3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