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如何上出新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1:39:01
公开课如何上出新意?
公开课如何上出新意?
公开课如何上出新意?
首先,要把公开课上出新意,必须深刻认识公开课.
我们看,公开课一般有两种:一是教学研究性质的,二是评比或展示性质的.前者呈现的是最新的教研成果,后者呈现的是高超的教学水平.其实,在高水平教师那里,教学与教研之间是水乳交融的.在评比展示性质的公开课上,教师也是以教研成果为载体去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由此观之,公开课是交流教研成果、展示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对多数公开课来说,呈现教研成果是公开课应具备的品质.
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公开课较好地传递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考、新方法,传播最新的教研成果,从而推进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素养.这正是公开课的价值所在.正因为如此,公开课应该上出新意!这个“新”,当然不是指表面上涂脂抹粉、花样翻新,而是指教育教学的理念、方式、策略上的新,即公开课所呈现的教研成果是崭新的.我们看到,呈现出高水平教研成果的公开课,不但受到普遍欢迎,而且还被模仿和翻新,直至被各地教师本土化,变成了一堂又一堂家常课;反之,不能呈现教研新成果或呈现成果水平不高的公开课,公开的价值就不大,无论形式上怎样“花枝招展”,听课者也收获无多.
其次,要把公开课上出新意,必须深入研究教学问题.
研究前沿问题,公开课才会出新.先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发展方向基础上,抓住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再将研究成果展现在公开课上.这样的课一定富有新意.以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的公开课为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的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靳老师抓住训练重点的选择与落实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设计了《翠鸟》、《田忌赛马》、《跳水》、《松鼠》等公开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教坛提出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靳老师设计公开课《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提出语文课堂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操作策略;进入新世纪,新课程改革进程中,靳老师又在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领域探索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自主作文》、《应用文书信》、《音响作文》、《小熊请客》、《李白诗十首》等公开课将他的研究成果系列化地呈现出来.
2003年,靳老师《陶罐和铁罐》一课创造性地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领域的教学巧妙地综合在一起,提出语文教学新的可能性,给老师们新的启示.正因为这些课体现了时代和教育的发展,展现了语文教育发展的方向,所以想不出新都难.近年来,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已经是众所关注的热点,抓住这样的问题深入研究并取得成果,公开课就自然就能上出新意.
解决实际问题,公开课才会出新.
老师们在平日教学中遇到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带有普遍性,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也能使公开课上出新意.例如,有的老师研究小学古文教学的特点、重点、难点,以及实施的策略,经过探索取得了研究成果,设计公开课进行展示;有的老师研究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的特点、要求和方法,分别用不同文体课文做公开课,展示研究成果.我本人近年提出语文教学包括言语行为、言语发展、言语生活三个层面的观点,同时研究不同年段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和操作策略,把研究心得呈现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等公开课中.这类研究,问题来自教学第一线,来自每一位老师的日常工作,一旦取得突破,就会迅速被老师们接纳、运用、普及.这样的教研成果是基层老师最需要的,呈现这样教研成果的公开课一定是有新意的.
展现个性才华,公开课才会出新.不同的老师研究同一个问题,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因为每一位老师个性有别、才华各异.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坛才像一座名花荟萃的园林,百花齐放,缤纷绚丽.老一代名师自不必说,当今名师的教学也是各具特色,他们不仅提出自己的教学理论,也在课例上展现出自己的风貌.其实,每一位老师都是在特定地域文化和各自的生活环境里成长起来的,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才华,看待教育教学问题的视角、思路、方式都有所不同.如果老师们结合自己特点开展研究,就会使教学研究展现出个性的光彩.这种研究背景下的公开课,也一定会独具特色.这也是一种新意.
最后还想强调一点,尽管公开课要呈现教研成果,但这种呈现必须建立在常态教学的基础之上,即教学设计、教学形态和教学过程均应是常态的、朴素的、真实的,不能为呈现教研成果去刻意“贴标签”,更不能置教育教学规律于不顾,甚至弄虚作假.因为教研成果的可信度首先来自公开课的常态和真实.我一直认为公开课应最大限度地接近家常课的状态,朴素如常,让听课的老师觉得这样的课自己也能上出来.
我将上述观点归结为一句话——研有心得才能教有新意.愿老师们都能深入研究教学问题,上出富有新意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