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和行路难的意境和意象分别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8:53:16
沁园春`雪和行路难的意境和意象分别是什么?
沁园春`雪和行路难的意境和意象分别是什么?
沁园春`雪和行路难的意境和意象分别是什么?
沁园春`雪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象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这种移情入景、力诱纸背的描写,也只有毛泽东才有此妙词!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用“须”字转折,表达乐观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显得特别娇艳明媚,所以尾句说“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诗人通过主观相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写法.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遂使所写的雪的场面,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诗人就是这样把祖国山河的壮美、精神摄出了.能够通过客观感受将自然的形态艺术地描绘出来,这即是古人所说的得“题中之精蕴”.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壮丽,故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不偿失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以下七句,举大端而论,与上片的博大空间相照应,写出浩瀚的时间,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评说.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全词咏雪的“题外之远致”就洋溢纸上了.
《行路难》这首诗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刻画出诗人极度悲愤郁闷,而又竭力想从其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前四句如双峰并峙,发端突兀,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他.而他的孤傲秉性,必然不会为宫廷权贵所容,在权臣的谗毁排挤下,他被“赐金放还”,变相地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所以诗人又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然而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徘徊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自己会乘上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又以“会有时”来肯定这一抱负会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是何等的豪迈、乐观!“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