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叫什么“雪是暖的”名字我忘了,所以求大家给我找一下.是笔者在加拿大走访写的.求大家给我找找.一定给我找找…………主要写的是在加拿大从温哥华吧,出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22:36:11
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叫什么“雪是暖的”名字我忘了,所以求大家给我找一下.是笔者在加拿大走访写的.求大家给我找找.一定给我找找…………主要写的是在加拿大从温哥华吧,出去
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叫什么“雪是暖的”名字我忘了,所以求大家给我找一下.是笔者在加拿大走访写的.
求大家给我找找.
一定给我找找…………
主要写的是在加拿大从温哥华吧,出去所见的事情.最好把文章给我复制过来.谢谢
是笔者在加拿大走了几坐城市,几个旅游地方的所见,文中还写到,和当地的人的对话。
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叫什么“雪是暖的”名字我忘了,所以求大家给我找一下.是笔者在加拿大走访写的.求大家给我找找.一定给我找找…………主要写的是在加拿大从温哥华吧,出去
雪楼小品(三题)
来源:《读者》2006年第1期
窗的美学
当暮色装饰着雨后的窗子
我便从这里探测出远山的深度
在玻璃上呵一口气
再用手指画一条长长的小路
以及小路尽头
一个背影.
有人从雨中而去
这是我早年写的一首小诗,如就我的整体风格而论,这只是我所有作品中的一件手工艺品,但却被许多诗选所采用,且颇获读者喜爱.这首诗有情节,有呼之欲出的人物,以及一种令人感到扑朔迷离、疑真似幻的气氛.在这首诗中,我把窗子当作一个探测外在世界的心灵触角,让想像在一个有限的框子里作无限的飞翔、幻化、停格、扩展.
我的窗子永远是一幅画,其内容随四季的嬗递而变换,春夏多是彩色的油画,而秋冬则日渐渗开为一幅沉郁的水墨.在北美,十二月至三月之间多雨,画面大多变得朦胧而阴黯,有如张大千的泼墨,可探测出这山的深度,但也不免令人窒息.如遇大雪,情况又自不同.在窗下看雪,实为一绝美的经验.去年十二月初某日清晨,隔着窗玻璃只见飞舞的白雪夹着黄色的落叶,冉冉地飘落在绿色的草地上,这顷刻间呈现眼中的色彩缤纷的景象,美极了!只看得我心旷神怡,如醉如痴,不知身在何处.我家后窗正对着温哥华的北山,山顶终年积雪,当晴天万里无云时,远远望去,总会把那皑皑的绝峰想像为一个纤尘不染的神话世界.
明末张潮在《幽梦影》中说:“窗内人于窗子上作字,吾于窗外观之,极佳.”如果他看到我在窗玻璃上呵一口气,然后画一个人向雨中的远方姗姗而去,不知他有何感想?
南瓜之死
日前,厨房突然冒出一股臭味,死鼠般的腐臭味.我和老妻从冰箱、厨柜、烤箱、垃圾筒等处搜寻那臭味之源都没有任何发现,但臭味日浓,心中愈发生疑,再次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搜,找得心不甘情不愿,正待放弃之际,妻猛然一声大叫:“在这里!”
原来死了一只南瓜.
南瓜本是植物,何来动物的尸臭味?对此我一直大惑不解.不过我这只南瓜确是有血有肉,且具灵性;它通体一身金黄,挺其圆圆之腹,巍巍然,似笑非笑地蹲在厨房的料理台上,平时我侧身而过,总得在它脸上轻抚一下,感受那份光滑和清凉.不料过了几天,南瓜肚腩上的斑点愈来愈多,有的已经扩大而呈溃疡状,且沁出一股异味,不久便告不治.妻叫我拿去扔掉,我小心翼翼地抱起那已腐烂了半边的南瓜装进一只塑料袋,心情肃穆地把它送到后院的垃圾筒里,完成了一项世界上最简单的葬仪.整个下午,我愀然不快.
前年我刚搬进温哥华新居,便爱上这片后院的草地.第一个夏天种了四株南瓜,经过数月的打理灌溉,孰料花照开,果照结,就是长不大,拇指那么小便告夭折.心感无奈,只好写了一首《南瓜无言》的小诗作为交代.
心有未甘,去年我又种了六株南瓜,在三个月的晨昏料理和痴痴期待中,只见南瓜叶子长得十分茂盛,爬在草地上的藤蔓如潮水般汹涌而来,那种高昂而蓬勃的生机,看来令人振奋不已.眼见小南瓜一天天长大,有的藏在翠绿的叶子后面如一羞涩小姑,正是:吾家有瓜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未几,瓜熟了,有一只特大号,浑身金光闪闪,坐在草地上俨然一尊宝相庄严的大佛.去年共采收了八个大南瓜,一一陈列桌上供人观赏,每当听到惊喜赞赏之声,我便洋洋自得,有一种了不起的成就感.于今南瓜已死,我面对着后院那一片寂寞的空地,黯然无言.
时间的联想
近日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一段有关时间的话,相当精辟:“时间是最好的证人.它有时像滤网般地做着淘汰,有时则如天平一样地让人在未来得到公平.时间会慷慨地给人机会,但当它的慷慨得不到预期的回报,它就会收回这些慷慨.时间最痛恨的,乃是它的善心在背叛里被辜负.”其实,这与其说作者在谈时间,不如说他在谈人,谈人的机遇和自身修为,谈因果报应.
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生存,就是从生到死的一段距离,复杂一点来说,时间是从生到死其间所存在的神秘、诡谲、惊险、无奈,短暂的欢乐、长期的悲苦、永远的追求.正因为如此,某些达人便以一种保留态度处世,凡事退一步想,主张所谓“半”的人生哲学,为人处世,千万不可求全求满.据说日本书道有一派以禅为宗旨,书法的特色是一篇字总留有几处败笔,如刻意的胀墨与枯笔,其禅机也许就在暗示: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
李密庵写有一篇《半半歌》:“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生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开展”,又说什么:“衣裳半素半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仙,姓氏半藏半显……”要做到这个“半”的标准,也非人人可达,至少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才有资格把人生的享受减半.饮酒固然半酣正好,吃饭可不能半饱半饥,姓氏或可半藏半显,做人却不能半真半假.有一事物尤其不能以二分法来处理,那就是时间绝不能半流半驻.
人生最无可奈何之事,就是无法像水坝管制水量一样地管制时间.许多帝王追求生命的永恒而不可得,殊不知永恒一直在我们的掌心溜来溜去,当我们刚一悟到它的存在时,它已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了.
你还需要解释什么是永恒吗?只要你在午夜听到水龙头漏水的声音便可获得滴嗒之间,便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