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湖底沉落的古城历史中有记载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1:02:39
抚仙湖湖底沉落的古城历史中有记载吗?抚仙湖湖底沉落的古城历史中有记载吗?抚仙湖湖底沉落的古城历史中有记载吗?占地约2.4平方公里规模大于庞贝古城在云南抚仙湖,有一片已在水底沉寂了两三千年的古建筑群落.

抚仙湖湖底沉落的古城历史中有记载吗?
抚仙湖湖底沉落的古城历史中有记载吗?

抚仙湖湖底沉落的古城历史中有记载吗?
占地约2.4平方公里
规模大于庞贝古城
在云南抚仙湖,有一片已在水底沉寂了两三千年的古建筑群落.近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历史地理专家于希贤率潜水考察小组至抚仙湖湖底进行实地考察.究竟这片遗址是如何陷落于水中的?达到了怎样的文明程度?是否就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古滇国都?……抚仙湖水下遗址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码头庙宇一应俱全
潜水目睹古城奇观
云南省滇中地区有大大小小很多湖泊.抚仙湖位于云南中部玉溪市郊,距昆明约60公里,面积约211平方公里,最深处155米,平均深度约为80多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抚仙湖属云南高原第三纪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型湖盆地之一,在云南民间世代流传着关于抚仙湖“水下古城”的许多传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几年前,某国家级水文地质研究机构对抚仙湖的水文地质进行过全面的勘测.就在抚仙湖畔,专家们发现了一堆堆突起的石块群,而在水域四周的数十平方公里外,都是泥沙土质.随后,专家们将这些石群标在抚仙湖地质图上.当地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曾指着水中隐现的石墙说:“那条石龙呀,我们七八岁时就曾在上边走过.湖里的石头堆多了……”出于对传说的好奇,云南当地的一名业余潜水爱好者耿卫先后38次潜入抚仙湖底,去年潜水时他又带上了水下摄像机,没想到他真的拍摄到了水下古城的一些景观.耿卫将录像带拿给有关部门及专家看,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专家们对这座古文明遗址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码头、水坝,有的认为是祭祀台、庙宇,还有的则认为是古城……
2000年11月26日在玉溪市政府、云南日报社等邀请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历史地理专家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在看完水底拍摄的录像带后,还对抚仙>湖湖面进行了初步考察.于教授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从小就听说过不少抚仙湖的传说.他告诉记者,从耿卫拍的录像上可以看到水底建筑有十分明显的人工制造痕迹,肯定不会是自然形成的.今年3月,于希贤教授再次前往抚仙湖进行考察,这次他要做的是潜到湖底进行水下考察.
彝族建筑错落有致
贫富分化各居一所
2001年3月15日,于希贤教授等四人组成的考察组乘坐“蓝鲸”号潜水器潜入抚仙湖湖底.调查组采用水下定位系统与水上监测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水中建筑群进行了历时3个半小时的观察与勘测.于教授介绍说:“舱盖刚一关闭,就听到潜水器内仪器隆隆的噪音,不足3平方米的小空间里挤坐着4个人,前方只有一个直径不足1米的玻璃窗可以观察到外界.接着‘蓝鲸’号被母船上的一个大吊车送入水中,刚入水时,湖里波浪起伏较大,潜水器摇摆得使人感到头晕心烦想吐.直到完全潜入水底后,潜水器才慢慢平稳下来.”
正在这时,声纳上突然发现第一个目标.顺着目标跟踪追击,在水深15米处发现一堵石墙,石墙长约60多米、高约2米,呈正南北向,石料多为大青石和石灰石,石墙下有散落的石块,还有石块堆砌的街道,石料大小不一,大的约60至70厘米,小的约20至30厘米,每个石块上至少有一面到两面是平整的,带有人工加工过的痕迹.从声纳图上可以看到,该建筑区还具有中轴线和类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居住区”.于教授认为,从建筑特点看,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彝族的古代建筑风格.没过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潜水器掉头搜寻,经过40多米的平坦开阔区域,发现大片的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这片区域不如前一个群落大,但石群加工更精细,体量更大,最大的一块长约2.2米左右、宽约0.7米、厚约0.4米,有的石块上还有细致的花纹.这里的石料明显大而厚,其中有二三十米长的石墙、二三米宽的石板、三四米长的石条、数米见方的大型人工石块,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有的还凿有圆洞或石槽,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地排列.于教授说,这一区域内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两旁应为大型的建筑物.从这些堆砌整齐、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墙、石块、石街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主人对建筑石材的要求都很高.于教授推测,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也可能是大型的宫殿或是寺庙及祭坛.
再次绕过一道200多米长、9米宽的石质城墙后,便是所谓的“贫民区”了.透过前窗镜可以看到这片区域建筑物无论从规模、数量、体积,还是石块的加工程度都远远不如前两个区域,石料加工工艺较为粗糙,甚至还有很多天然石,而且都摆放零散,没有什么规律.
地塌陷隐身两千年
古滇国之谜何时解
云南有关方面用声纳对抚仙湖底进行了探测.声纳探测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抚仙湖的水下古城大约由8个石头建筑群组成,分布在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公里的水域中,每个群落面积大小不等,区域面积约2.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的5个群落基本连片,各个群落建筑体量各异,其中6、7号群落水深75米至90米.根据水下声纳显示的目标,1号、2号、3号群落遗址(即于教授探察过的“一般居民区”、“富人区”、“贫民区”)均有古建筑群的存在,其余5个群落则需要继续考证.于希贤说,通过对抚仙湖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变中陷落湖底的.该建筑群依山傍水,旁边山体有明显的大面积断裂陷落痕迹,同时这里位于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深断裂带上,公元110年东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于教授说,古城有可能就是在这次地震时沉入湖底的.
为进一步对水下古城进行研究,调查组还从现场打捞出一块40厘米见方的人工石块.于教授说,这块石块属于石灰石,与湖边石质不一样,且一面残存有黏合剂,有可能是从附近挖来修砌房屋的.于教授告诉记者,尽管古城的年代还需进一步确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时期建筑群落,且已经初具城市功能,因为具有不同级别的建筑群是判断是否构成城市的重要指标.据勘测该遗址分布的面积大约有2.4平方公里,如此大区域的古滇建筑遗址的发现,这在中国尚属罕见,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由于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这给探测年代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但从水下建筑群的石料的打制方式来看,湖底的建筑群与滇中发现的古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年代,即距今大约两千年前.水下古城再次为“古滇王国”的存在提供了有力佐证,但古滇国都到底在哪儿、是什么样子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那么这座水底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古滇国都?石头废墟下是否掩埋着曾经辉煌的古滇文明遗迹?……用于希贤教授的话来说,这不过是解开抚仙湖之谜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