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13:55:23
蝶恋花是什么意思?
蝶恋花是什么意思?
蝶恋花是什么意思?
是词牌名
所谓 词牌是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又称词调.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
《蝶恋花》这个词牌 音节和婉,宜写情,亦宜写景.可见,古代词人欲填词,必先将许多词牌的韵律风格烂熟于胸,不然的话,肯定会使写出的词滞塞难读,贻笑大方.
蝶恋花①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①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 悄,消失。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佳人。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
全部展开
蝶恋花①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①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 悄,消失。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佳人。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隐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吗?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全词构思新巧,奇情四溢。写景、记事、说理自然,寓庄于谐,语言回环流走,风格清新婉丽。清人王士禛认为:“‘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这正是作者韶秀词风的体现。《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侍姬)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云的悲泣,是因为她体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旷达与感伤相杂的情怀。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这种精神是贺词中所没有的。苏轼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收起
蝶恋花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
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
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蝶恋花 苏轼鉴赏】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哀婉悱恻,
柔情似水,其风致不输于...
全部展开
蝶恋花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
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
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蝶恋花 苏轼鉴赏】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哀婉悱恻,
柔情似水,其风致不输于“花间”或“婉约”派词家
之作。
“记得画屏初会遇”,写出这爱情的开端是美妙
的,令人难忘的,与心爱的人在画屏之间的初次会遇,
至今记得清清楚楚。紧接着说“好梦惊回,望断高唐
路。”是谓情缘突然被割断,好梦既破,所有美好的
向往都成泡影了。“高唐”,即高唐观,又称高唐台,
在古云梦泽中,宋玉《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写楚
怀王和楚襄王都曾于此观中梦与巫山神女相遇。“燕
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进一步写出男主
人公的一片痴情。虽然是“高唐梦断”,情丝却还紧
紧相连,恰如梁间的双飞燕春来又秋去,美丽的春光
几度从窗前悄悄走过,而对她的思念却并不因时间的
流逝而减弱半分。
“那日绣帘相见处”,忆写相会的时间与地点。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活画出女方的娇羞之态,
低眉垂眼,假意要走开,却微笑着用手整理自己的鬓
发。一个“佯”字,见出她的忸怩之态,一个“笑”
字,传出钟情于他的心底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进一步写出女方的内心活动,她
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无情,实在出于害羞。可
愈是如此,愈见出其纯真。全词活泼而有分寸,细腻
而有余味。
此词结构错落有致。上片写爱情的“好梦惊回”,
下片写甜蜜的欢会,用的是倒叙。单就上片说,从初
会写到破裂,再写到无穷尽的思念,自然又是顺叙。
如此交叉往复,使词曲折生情,摇曳生姿,同时,此
词以相见之欢反衬相离之苦。下片集中笔墨将勾魂摄
魄的欢会详加描述,就正是为了反衬男主人公失恋的
痛苦。
蝶恋花
苏轼
蝶懒莺慵春过半。
花落狂风,
小院残红满。
午醉未醒红日晚,
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
总是愁媒,
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
杨花犹有东风管。
【蝶恋花 苏轼鉴赏】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
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
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
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
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
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
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
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
“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
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
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
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
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在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在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
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
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
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
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
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
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
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
如吗!杨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
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
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
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
凡响,别具一格。
收起
是个古词牌,多描写凄美\委婉\悲壮\缠绵的男女爱情.有一定的格式和韵律,讲究平仄.押韵.
词牌名
好色之徒, 见花就想采--还是强采,从不问花儿是否愿意.
词牌名。多写男欢女爱。